周边传播视域下对纪录片的思考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是中越建交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一文中所指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和越南故事,让中越友好扎根人民心间、代代薪火相传”。作为中国周边主要邻国之一,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历史相系,文化相近,利害相关,是中国周边传播的首要阵地,更是周边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由中越两国合拍的纪录片《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其在制作模式、内容选择和表述形式上都是一部典型的周边传播作品,也为在周边传播的视域下的其它纪录片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经验。
  【关键词】周边传播;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84
  正所谓“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邻里关系。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中国的周边国家是实现自身和平发展里面的首要地狱和重要依托。并且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传播重心由远及近,周边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在经济、政治上的交往更为密切,更是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命题时,在国际社会中,成为能否获得有力的近邻舆论支持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因此可见周边传播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周边传播,就是在有效的主权辖区边界两侧进行的、介于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之间的一种综合性信息传播活动。理论提出者陆地教授说,周边传播理论的内涵之一就是强化就近传播,就地传播,也就是要让周边的人讲周边的故事,把周边的故事讲给周边的人听,这样的周边传播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在一系列的周边传播活动中,纪录片作为文化叙事的传播载体之一,不仅是通过主体自述和“他者”的交流,同时也有着构建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承载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具有其他影像形式无法替代的文化意义、沟通功能和史料价值。《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纪录片就像是中越两大家庭的曾经历史的相册,共同的故事谱写了一页页感人的画面,激荡着每一个在如今的时代浪潮下观看者的心灵。
  1. 地缘优势,寻求周边合作
  纪录片《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采取去合作拍摄的方式,由广西电视台与越南国家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参与制作。周边传播因其理论“周边”的概念而具有很强的传播针对性,强调在面对不同周边地区进行传播时,因采取因地制宜,理解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利用共同故事的挖掘进行传播。由于在当前周边传播的具体实践中,传播的主体重心从国家级媒体中心下放到了我国各个边界的周边地区媒体,周边的故事更侧重于让周边邻近的媒体组织进行传播,获得“近者先得,邻者先到”的地域优势,因此中国周边地区的媒体担负着文化戍边的重任,是周边传播的主力军、国际传播的先行者。
  《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所讲述的是当越南深陷于战乱,越南人民勇于抗法战争和抗美的战争期间,为保护越南青少年获取知识的状态下,在中国的广西设立了越南高等学校,为越南人民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读书环境,并在不久的将来为越南本土的发展建设提供了相当多数量的国家有才之士。其内容所具有的深厚历史背景不仅是曾经发生在中国境内的越南故事,也是一个在越南人民遭遇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友谊故事。当故事不再是中国单边叙事就可以全面展开、共同的历史需要相互补充的时候,《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纪录片寻求双方合作拍摄的方式就为之后的纪录片拍摄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从千年追溯到现在,《光阴的故事》最大的困难就是拍摄内容的选材”,在陌生的国度找到合适的研究者、见证者、亲历者,这些都只有也只能在两国在通力合作中完成。所以该片无论是在国际性题材的制作上保证了纪录片的高质量呈现,同时也在对方渠道的传播上把握了越南方对內容呈现的方式习惯,找准双方的平衡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单向视角传播所造成的文化折扣现象,提高了周边传播效果。
  2. 熟悉周边,讲述周边故事
  格尔曾经说过,历史虽然是一堆灰烬,但是灰烬当中有余温。历史不仅是一位站在昨天看今天的老人,而且是一位站在昨天可以向今天喊话的老人,特别是是否善于让历史老人为今人讲好历史故事。做好周边传播,讲好周边故事所需要把握的一大重点就是,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共同记忆,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那些情比金坚命运与共的事件,用这份共有的记忆撬开横着地域、文化之间的锁,在两国人民的心灵上构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这种共鸣点才能在纪录片传播过程中深入人心,深刻的展现了中越两国从政府到民间的真挚情感和代代相传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分为《流金岁月》和《继往开来》上下两集,记录了六十多年前一万多名越南师生在中国广西学习和生活的难忘岁月。那段艰难的时光里,中国帮助越南在广西建立越南后方学校培养革命人才,在当时是保密的,鲜为人知。这无疑是中国与越南在历史见证下友谊的有力见证。打开回忆的阀门,曾经的故事在越南老人的叙述里娓娓道来,每个人的眼中闪着光芒,回忆着过往在中国求学时期的点点滴滴,回忆着和叙说着与中国的那份离不开扯不断的深刻情谊。上集《流金岁月》中所讲述的是越南和中国人民曾经特殊时期所建立的深刻友谊,而在《继往开来》中同样以学校为主体,展现了当下越南人民有古鉴之的在中国留学的生活画面,同样在上下两部片中也记录了中国教师对越南学生的无私照拂,这种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校所在的这片土地之间的情谊被口口相传,也是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具体体现。变化的时间,不变的是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层交往,不变的是中越两国人民互帮互助的深刻情谊。这样的纪录片能让两国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通过真实的记录传达某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和力量,潜移默化地指向未来、感召后人。   3. 以小见大,讲好周边故事
  我国以往的对外传播活动,都是以主流媒体的官方话语传播为主,传播内容也多为单向性很强的国家形象介绍,并且常用宏大叙事的方式展开。因此照成了我国的自述性表达在海外的实际接触率很低,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陆地教授表示,所有的交流和传播,不外乎是通过寻找共同的东西,传播或者希望别人接受其差异化的东西。双方共性的东西越多,交流越容易,情感越容易沟通,传播的效果也就越好。从这个角度来看,周边传播自下而上、由浅入深,比自上而下的空洞说教更容易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以“外交”为主体的《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在具体的作品呈现上摒弃了以往的宏观架构方式,不再热衷于对伟人、伟大事迹的塑造,走向了平民化的视角,以普通人的故事为载体,用个体际遇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去对接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印记。无论是《鎏金岁月》中以刘少明老人为代表的中方老师和越南学生关于“越南学校”、师生往事的共同追忆,还是《继往开来》里,在中越教育交流中受到影响的老一辈和新一代,外交篇章在不断续写,文化交融在代代传承。纪录片从民间视角出发,刻画平凡人的不凡故事;也从民间视角出发,重新看见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故交情深,“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此,《光阴的故事》让宏大抽象的外交议题变得真实鲜活。
  4. 思考升维,对接国际话语
  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经验中面向未来。
  加强周边传播理论研究和周边传播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以及多样化内容、多种方式的传播,提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陆地教授还指出周边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或者战略主体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一个战略或者策略。周边战略的最终目的不是周边,而是通过步步为营的手段,得寸进尺,走向边远(不是边缘)。因此讲好周边传播故事,不仅需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周边的共同特点,还要在周边故事的选择上服务于更高层次的政治目的,要基于深厚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时代担当。媒体人和节目创作者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并具有国际视野,才能把好故事讲好,为中国的传播理论和实践提供优秀样本。
  《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纪录片所表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形象向国际社会的一次友好展示,也体现出了中国在人类文化教育上所拥有的博大胸襟。纪录片阐释了“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政治友好的往来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之路,更是和平相处、共建共享的幸福之路。其展现的中国形象内涵表达的不仅是国家层面,也是每一个个体层面的利益,是人类的共有利益归宿。纪录片在揭秘历史事件的同时,向观众全面展现了中越两国从政府到民间的真挚情感和世代友谊,助力了周边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5. 结语与展望:
  當前我国的纪录片在周边传播中,主要以国家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为主,对于非官方话语的民间交流方面拓展的还不够。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应把握周边传播中主体多样性、渠道立体性和效果直接性的特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转换传统纪录片传播思维方式,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平台,捕抓新型用户的信息接受习惯,精准匹配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文差异,又针对性的进行文化交流和输出,扩宽纪录片的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能,使之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抵达观众内心。
  参考文献:
  [1]陆地.周边传播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7(02):15-19.
  [2]覃彤.《南溪河畔》:探索对越传播新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4).
  [3]刘雯.讲好周边传播故事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中越合拍纪录片《南溪河畔》研讨会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4).
  [4]姜妲.周边传播视域下壮族天琴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20(09).
  [5]屈姗.新媒体环境下人文纪录片的文化传承研究[J].电视技术,2019,43(19):12-13.
  [6]惠东坡.我国民族影视作品周边传播的价值和意义[J].名家说事2020.02.00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美食视频成为了视频主题分类下的热门领域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并且各具风格的美食视频创作者。本篇文章以著名的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为例进行研究。回顾美食视频的发展历程,探寻美食视频兴盛的原因,思考蕴含在美食中的文化内涵,以及通过美食视频所带来的对内文化重塑与对外文化传播对李子柒的美食视频进行解读。  【关键词】美食视频;李子柒;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2 文
期刊
【摘要】在电视台工作近四十年,见证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了各种多媒体技术在这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成败兴衰。从图文、声音、视频,到数字非编、硬盘录像、动画特技;从多功能演播室、虚拟演播室、AR演播室,到全媒体演播室、融媒体演播室等等,随着数字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机器人等等高度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在广播电视制作领域的应用极尽能事,发挥着不断增大节目信息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要想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则要重视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本身而言,则需要牢牢把握媒体融合形势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了解现代受众对新闻产品的多元化需求,进而努力提升素养,自我升华,赋予新闻产品更为深刻且具有时代性的价值。鉴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闻采编人员需切实提高的职业素养,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摘要】通常,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庆祝表演活动都体现出大型、多样、热闹的特点,并且很多项目同时进行。加之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对于屏幕前的观众来说,还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融入表演中的主持人还需要承担起少数民族文化的引荐人和解说人的角色。某种意义上说,当主持人穿上少数民族服装,从画面上看,已经与少数民族庆祝演出中的同胞们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但是这并不是像换身衣服拍一张游客照这么简单的,既然穿上了少数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给当代世界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准则,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更是给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更是文化的较量,身为媒体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中国
期刊
【摘 要】金基德是国际影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韩国导演,其电影的艺术风格是在平静舒缓的生活表象下隐伏着强大的张力和爆发力。他的脑袋里面总是还会产生让观众瞠目结舌的故事,他的电影总是在半抽象化的世界中展现一个具有诗意的暴力与色情,在封闭的环境中解密边缘人物的救赎,在哑巴式的对白中,给观众超乎想象的结局。  【关键词】金基德;诗意的色情与暴力;哑巴式的对白;超乎想象的结局  中图分类号:J91
期刊
【摘要】策划是采访、编辑的第一个环节或第一个行动。新闻报道要增强实际效果,要提高引导能力,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细致、周密、合理地策划,推出读者所喜爱的新闻精品。  【关键词】精心策划;打造;新闻精品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76  写好新闻报道除拥有扎实的理论
期刊
【摘要】在媒介融合与社会日益内卷化的浪潮中,电视新闻工作者更应 当坚守初心、守正创新,为持续赢得受众青睐而努力。本文以央视主持人鲁健为例,结合鲁健的自述与笔者本人的观察体悟,探析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应具备的素质,包括采访报道前的广义备稿、采访报道过程中的应对自如以及采访报道后的总结复盘。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采访报道;应备素质  中图分类号:G212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快节奏生活成为主流,人们在生活中少有放松、悠闲的时光,在压力与焦虑的影响下开始倾向于节奏舒缓、带有治愈感与放松性质的“慢综艺”。近年来,“慢综艺”逐步兴起并在一派“快综艺”中走红,其中不乏优秀者,并带来了广泛影响,但也难免存在不足,对于不足之处要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慢综艺;《向往的生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逐渐兴起,脱口秀这个节目形式也焕发出了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并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风格等方面经历着一些变化。本文以脱口秀节目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脱口秀大会》这个大热的脱口秀节目作为案例,试图辨析在后亚文化视角下脱口秀节目呈现出了何种亚文化的新特征。  【关键词】亚文化;后亚文化;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