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检测准确性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中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160例孕妇,根据其是否有手术史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研究组孕妇至少进行过一次剖宫产,而对照组孕妇则无剖宫产手术史。所有孕妇在剖宫产术前和术中进行B超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分别观察比较同组之间与不同组别术前B超与术中测量子宫下段厚度的数值。
  结果:在术前2周使用B超测量的子宫下段厚度与术中测量的子宫厚度之间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在不同组别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在妊娠晚期的子宫下段厚度检查中,B超可以有效准确的反映子宫下段的厚度;没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在分娩前的子宫下段厚度会厚与有剖宫产史者。
  关键词:B超 妊娠晚期 子宫下段厚度 准确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9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64-02
  进入妊娠晚期之后,由于子宫下段的逐渐拉伸以适应不断生长的婴儿和为分娩做准备,因此会导致子宫壁变的更加的稀薄。一般而言,瘢痕的作用在于其可以有效的限制子宫下段的拉伸,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临床妇科中瘢痕子宫的常见。瘢痕子宫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很容易导致子宫破裂的发生和增加产后出血量。在产前使用B超对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检测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准确预测产妇围手术期的手术风险,从而对产科的临床处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实际的病例,论述了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准确性对于选择合理临床分娩方式的重要性,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160例孕妇中,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分组的标准选取的是是否有手术史,其中研究组孕妇至少进行过一次剖宫产,而对照组孕妇则无剖宫产手术史。在B超的检测下,将孕妇子宫下段瘢痕为II级和III级瘢痕排除在研究组的研究对象中。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所使用的检测仪器是由国际一流高端生产的彩超机,探头频率为3.5MHz、型号为LOLUSONE8的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患者仰卧于病床之上,使用超声诊断仪对之进行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检查,检查之前要先观察胎儿的位置和相關情况,在检测时候要及时准确的记录下厚度。
  1.2.2 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持续使用操作流程为将麻药注入至硬膜外腔,达到阻滞脊神经根,从而产生暂时麻痹支配区域的效果的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选择沿着之前手术瘢痕切口行再次剖宫产腹壁切除术。其具体操作流程是在仔细的切开腹壁各层之后,将腹腔给打开之后,仔细观察子宫下段瘢痕出现的情况。使用卡前列素和宫腔纱条有效及时的防止产后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对于术后出血的患者,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是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宫缩素来保证宫缩的正常。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各项参数,采用t和X2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同组和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对子宫瘢痕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据相关研究指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发生率约占有剖宫产史妇女的0.20%左右。虽然在临床医学上已认为瘢痕子宫只是剖宫产的一种重要手术特征而已,换言之,只要条件符合的孕妇仍然可以采取阴道试产。然而由于剖宫产非常同意造成子宫下段内膜基底层的损伤肝阴,这导致内膜功能层修复所必需的的腺上皮细胞的急剧缺乏,从而导致着床处底蜕膜发育的缺陷,从而造成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因此,产前使用B超对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检测可以有效预测产妇围手术期的手术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处理。
  一般来说,在怀孕33周后,子宫下段的厚度值就开始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后即可测量厚度。检测方法也各异,有学者通过腹部B超即可测出,也有研究者通过阴道超声检测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研究结果是皆可以检测子宫下段厚度,从而可以有效预测子宫破裂。目前关于能经安全阴道分娩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临界值,一般认为是2毫米左右的厚度为界限值。关于有剖宫产史者子宫厚度要小于无剖宫产史者的可能性原因是由于子宫瘢痕厚度对子宫下段的拉伸有着不小的阻碍作用,从而就导致了子宫壁局部变薄。由此,在术前两周左右做好B超检测则可以有效而准确的反应子宫下段的真实厚度。
  综上所述可知,使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对于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可能难产的产妇和再次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预防孕产妇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且可以确保母婴的安全,由此而提高医院的声誉,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雷玲.1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127
  [2] 李优兰.20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05):236
  [3] Pralhad Kushtagi,Suneeta Garepalli.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at term in women with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 [J].Arch Gynecol Obstet,2011,283:455
  [4] 李学和,郭曼华,金博弘,等.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4(9):566-567
  [5] 杜娟,刘学敏.帆状胎盘血管前置和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6):405-4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法予以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率是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在检查中的各项参数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其诊断结果及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60例精液常规检查结果中,各项指标正常者7例,占所有患者的11.67%;有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者53例,占所有患者的88.33%,其中:精子活力降低29例,占异
期刊
摘要:苯醌(benzoquinone)、萘醌(naphthoquinone)、菲醌(phenanthraquinones)、蒽醌(anthraquinone)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都属于醌类化合物。它们在植物界存在非常广泛,近些年来随着药理活性不断被发掘,醌类化合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来对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近年的药理研究进行一下探究。  关键词:  Doi:10.3969/j.issn.1671-
期刊
摘要: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最早实现开发的色谱联用仪器,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实现二者联用之后,此后,有关气象色谱联用的仪器开发一直不曾停滞,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拓展和实践过程中,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升级,为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 生物药剂学 兴奋剂 川弓嗪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
期刊
摘要:细胞外基质、细胞表面、细胞内都有透明质酸的存在,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透明质酸及其受体对细胞运动的作用就各不相同,本文主要论述了透明质酸及其受体对细胞运动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透明质酸 受体 细胞运动 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87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
期刊
摘要:生物碱一类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在中药材中广泛存在,其药用功能逐渐被推广。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生物碱这一高效、低毒的天然产物进行了一下介绍,对药用植物中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希望对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碱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8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人各4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对三组的血细胞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液中MCV、MCH、RBC、RDW、RBC/MCV、Hb的指标差异。  结果:观察组b组的MCV/RBC、RBC指标高于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的RBC、Hb指标低于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而RDW指标高于观察组b
期刊
摘要:目的:中山市古镇镇自1999年出现1例输入型登革热病例后至2013年7月31日14年间未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分析中山市古镇镇2013年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发病5天以内的疑似患者用PCR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对发病5天以上的用ELISA做登革热抗体IgM/IgG
期刊
摘要:目的:对3-7岁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和他们行为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方法:随机抽取800名3-7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之间受到的意外伤害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儿童受到的意外伤害类型中,最主要有碰伤、摔伤、烫伤、刀割伤、锐器伤和动物咬伤等6种类型。男童和女童的意外伤害类型一致,但女童受到碰伤、烫伤、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趋严重,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98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