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与行为健康关系的探索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3-7岁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和他们行为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方法:随机抽取800名3-7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之间受到的意外伤害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儿童受到的意外伤害类型中,最主要有碰伤、摔伤、烫伤、刀割伤、锐器伤和动物咬伤等6种类型。男童和女童的意外伤害类型一致,但女童受到碰伤、烫伤、刀割伤和动物咬伤的发生率要大于男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7岁儿童意外伤害和他们的行为健康有关系,应该根据他们意外伤害的原因及心理行为的特点做好预防措施。
  关键词:3-7岁 儿童 意外伤害 行为健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7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56-01
  我国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危害儿童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再加上儿童本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使得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并且导致儿童死亡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高,而且会留下很多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在对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意外事故是由于他们的行为问题导致的[2]。本次研究就以探讨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和他们行为健康的关系为目的,进行以下报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隨机抽取800名3-7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对他们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之间受到的意外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82份,回收率为97.75%。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
  1.3 评价标准。儿童意外伤害的评价标准[3];①经医院或者医务室诊断为某一种损伤;②在家长或者是老师的陪同下进行紧急处理;③休息时间在12小时以上。符合这三个标准即为判断儿童受到意外伤害。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为,儿童受到的意外伤害类型中,最主要有碰伤、摔伤、烫伤、刀割伤、锐器伤和动物咬伤等6种类型。男童和女童的意外伤害类型一致,但女童受到碰伤、烫伤、刀割伤和动物咬伤的发生率要大于男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3-7岁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现状分析。根据本次的调查结果发现,3-7岁的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以3-5岁的发生概率最高。从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地点来说,大部分都集中在家里、公园、游乐场和上学的路上。之所以儿童意外伤害集中在3-5岁这段时间,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是好奇心最强的时候,而且儿童在这一阶段的行为大多都比较冲动,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4],所以使得这一年龄阶段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为了能够有效减少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就有必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
  3.2 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
  3.2.1 儿童自身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3-7岁的儿童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自由活动的行为能力[5],而且好奇心比较强烈,处在非常好动的年龄阶段。但是这时候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的并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不能对周围危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正是由于他们本身安全意识缺乏,使得他们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同时,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之外,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阶段的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所以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看护和管理,也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3.2.2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儿童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现在,3-7岁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随着人们隔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很多父母都会选择自己带孩子[6],这样儿童就有很多时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这同样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父母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说,家庭环境较差,陪伴孩子时间较少的孩子更容易遭遇意外伤害。
  3.3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措施。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可以进行预防的。首先,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对儿童的意外伤害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其次,卫生保健部门要加强基层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手机短信、微信和微博等方式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和健康教育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接受必要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和儿童心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根据他们这些特点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工作。最后,家长还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避免儿童因为心理原因遭遇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 李莉.1078例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回顾性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9
  [2] 彭利军.某医院急诊儿童意外伤害特征及家长应急安全知识评价[D].中南大学,2009
  [3] 周蓉.重庆儿童医院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的特征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
  [4] 林美英.2010年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2,06:65-67
  [5] 白鸿雁.桐乡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0:936-938
  [6] 王琦琦.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研制[D].中南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我县50例尖锐湿疣患者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分析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临床体征检查、细胞学检查及组织化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不同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显示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情况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经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县2010~2013年县儿科急救中心死亡新生儿的主要死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本县2010~2013年25例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败血症;②居住地农村占96%,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100%,未产检占12%,产检1~4次占72%,非住院分娩占32%,分娩孕周28~37周占48%,死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法予以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率是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在检查中的各项参数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其诊断结果及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60例精液常规检查结果中,各项指标正常者7例,占所有患者的11.67%;有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者53例,占所有患者的88.33%,其中:精子活力降低29例,占异
期刊
摘要:苯醌(benzoquinone)、萘醌(naphthoquinone)、菲醌(phenanthraquinones)、蒽醌(anthraquinone)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都属于醌类化合物。它们在植物界存在非常广泛,近些年来随着药理活性不断被发掘,醌类化合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来对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近年的药理研究进行一下探究。  关键词:  Doi:10.3969/j.issn.1671-
期刊
摘要: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最早实现开发的色谱联用仪器,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实现二者联用之后,此后,有关气象色谱联用的仪器开发一直不曾停滞,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拓展和实践过程中,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升级,为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 生物药剂学 兴奋剂 川弓嗪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
期刊
摘要:细胞外基质、细胞表面、细胞内都有透明质酸的存在,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透明质酸及其受体对细胞运动的作用就各不相同,本文主要论述了透明质酸及其受体对细胞运动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透明质酸 受体 细胞运动 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87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
期刊
摘要:生物碱一类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在中药材中广泛存在,其药用功能逐渐被推广。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生物碱这一高效、低毒的天然产物进行了一下介绍,对药用植物中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希望对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碱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8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人各4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对三组的血细胞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液中MCV、MCH、RBC、RDW、RBC/MCV、Hb的指标差异。  结果:观察组b组的MCV/RBC、RBC指标高于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的RBC、Hb指标低于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而RDW指标高于观察组b
期刊
摘要:目的:中山市古镇镇自1999年出现1例输入型登革热病例后至2013年7月31日14年间未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分析中山市古镇镇2013年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发病5天以内的疑似患者用PCR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对发病5天以上的用ELISA做登革热抗体IgM/Ig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