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SOLO理论”,讨论教学评价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彼格斯(John B.Biggs)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彼格斯将其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英文缩写为“SOLO”. 文章借鉴“SOLO分类评价理论”,由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其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适时掌控,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教学调整,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 掌控;学习结果;学习水平;教学调整
  [?] 前言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由彼格斯及其同事通过大量的实验(实验主要是对各个学科学习质量的调查,如历史、数学、写作、阅读、地理等)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它是目前唯一的能客观、系统地检查学习效果的工具.
  “SOLO分类评价理论”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可视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以认知结构的发展为依据可以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通过实际调查和研究,彼格斯将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又具体分为了五个阶段,分别为前思运阶段、初级具体思运阶段、中级具体思运阶段、概括型具体思运阶段、形式思运阶段[1].
  [?] 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分类
  “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生认知发展提出的五个阶段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闭合、回答结构四个方面由低到高分别对应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回答时能显示出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显现在某一方面的欠缺. 比如,处于前结构水平的学生在理解问题上就存在困难,在解决问题时只能提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的结论;处于单点结构水平的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存在困难,即使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无法利用相应知识提出结论;处于多点结构水平的学生往往在寻找思维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困难;而处于关联水平的学生则在思维的发散性方面需要锻炼[2].
  由“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区分以及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在思维操作上是最主要的区分方式,主要体现在演绎、归纳、概括,对知识的抽象和扩展,以及旧知与新知或未知的联系和关联. 因此,针对思维操作,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概括后分为三个等级:
  1级认知水平(最高等级):能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熟练运用已知定理、定义、概念以及逻辑规则,推导出相应结论,并能利用得出的结论抽象和扩展出其他结论;能通过已知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定理或结论;能通过问题线索、相关素材和关系假设结论并证明其正确与否. 可以将1级水平的学生视为“思维系统发展水平”,类似“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抽象拓展结构”层次.
  2级认知水平(中等等级):能通过问题的已知条件,运用定理、定义、概念推导出相应结论;能通过已知数学思想和方法顺利了解相应概念、定理或结论,但可能会因为情境和经历的改变造成理解障碍;缺少旧知与新知或未知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或提醒. 可以将2级水平的学生视为“思维面、体发展水平”,类似“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层次.
  3级认知水平(低等等级):对数学定理、定义、概念了解不够深入(仅仅会背,甚至不会背),导致对已知条件思考缓慢或出现错误;对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灵活运用,无法做到正确地归化与转化;在教师讲解新知之前,无法对新知自行了解,更谈不上对未知的假设. 可以将3级水平的学生视为“思维点、线发展水平”,类似“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前结构、单点结构”层次.
  笔者借鉴“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区分为了三个等级,可以直观显现教学某一知识点时学生的思维操作情况和学习结果(说明: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同一学生的思维操作情况和认知发展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学生能顺利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但是对立体几何毫无感知),利于教师自我教学评价,针对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从低一级认知水平向上一级认知水平过渡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 讨论教学评价
  1. 学生认知水平分类的重要性
  学生认知水平的分类对教师掌握学习成果,对自我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完成某一知识或复习某一知识时,可以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基础,设计相应的“问题链”,由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统计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完成统计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统计的结果进行自我教学评价,如果教学某一知识点时,显现3级认知水平的学生较多,那么教师就需要思考教学过程是否出现了问题.
  知道学生认知水平分类的重要性,接着要做到的重要事情就是如何有效地、准确地测量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设计相应的“问题链”测量认知水平,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三个关键点:(1)问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展开,这样才能够显示精确的等级划分,比如提供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散开;(2)使用结构化的评价方案,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分层,判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態;(3)检查结果分层时,标注常见或典型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
  例如,以一道三角函数题为例:已知在△ABC中,sinA+cosA=,求tanA的值. 以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评价(表1).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是处于“2级认知水平”的,即他们的思维层次处于多点结构或关联结构,需要教师相应的指导或提醒,将他们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当然,如前文所言,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知识点的结果表现是不同的.
  2.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之后,需要教师整理出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从低一级认知水平向上一级认知水平过渡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例如,让学生求正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级认知水平的学生会觉得很困难,无法找到球的球心和球的半径或直径. 这些学生之所以无法突破,一是缺乏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二是对归化与转化思想的体验不够深入. 教师一旦清楚了这些学生的困难所在,通过相应的教学调整,如设计层次问题,从难度由低到高引导学生从具象逐渐转化为抽象. 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策略,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解决问题的大概步骤:仔细审题(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如可以首先将问题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标注出来)——理解题意(将题目相关的定理、定义、概念等从已知条件、隐含条件中推出能得到的结论作为备用条件,将不能理解的题意或条件勾画出来)——确定思路(将标注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及备用条件进行整理,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条件保留下来,与教师或同学不断交流)——实践反思(根据自己的思路写出解决过程,反思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前面哪个步骤出现问题就重复该步骤;若没有出现问题,可以扩展思路,发散思维).
  教学评价,针对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多的其实是教师的自我教学评价;测量的不只是学习质量,更是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评价,让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更加注重思维的发展,挖掘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从思维结构上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实现“数学教学育人”.
  参考文献:
  [1]  高凌飚,张洪岩. 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  吴有昌,林晓君. 运用SOLO分层法进行数学教学评价的一次调查研究[J]. 基础教育课程,2009(12).
其他文献
对于当下的教学,都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思路:只有坚持继承,那当下的教学才不会与传统的教学相脱节;只有坚持创新,那当下的教学才会超越传统的教学.基本经验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来说,是一个基础,起到的是支撑性作用:从学生学习的过程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或者规律的得出是一个建构过程;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内容的教学都不应当是一个空洞的过程——要么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么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要么是两者的结合.
[摘 要] 分层教学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法. 其实施过程包括学生、目标、授课、作业与指导等方面的分层. 文章以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一节课为例,对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谈一些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数学;作业  布卢姆提出:“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同的学习内容[1].”这句话凸显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与“以人为本”的理
[摘 要] 文章研究了夹在两条直线之间的条形区域表示的“粗”直线在解决交点(零点或解)的个数问题上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粗”直线;条形区域;零点个数  有道小学趣味题:画一条直线,把图形(如图1)分成两个三角形.  答案出乎意料,是画一条很粗的直线(如图2). 结果似乎很滑稽,与其说是数学题,不如说是脑筋急转弯,但想法确实很新奇,突破了思维定式.  其实在平时
[摘 要] 文章对一道解析几何探索性题目的解法,从同构式、曲线系、设点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究,并对问题进行了推广和引申.  [关鍵词] 解析几何;斜率;探索性问题  [?] 试题呈现  题目:(2021年深圳市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P是直线x=-2上的动点,过P作两条相异直线l和l,其中l与抛物线C:y2=4x交于A,B两点,l与C交于M,N两点,记l,l和直线OP的斜率分
[摘 要] 数学实验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灵活运用数学实验进行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文章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从探究兴趣、知识理解、探究效率、探究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阐述数学实验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重要途径,以期给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 数学实验;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能力  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注重数
[摘 要] 极点极线定理定义在圆锥曲线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定理对于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陌生,但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可显著提升解题效率,因此深入探究有着现实的意义. 文章从问题背景、知识定义、定理规律、应用强化等方面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极点;极线;圆锥曲线;定理;定义;应用  极点极线结论是研究圆锥曲线内在性质的基本理论,虽然在高中教材中体现得并不突出,但其作为圆锥曲线的
[摘 要]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为调控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文章对目前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对CIPP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相应的反思.  [关键词] CIPP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反思  [?] 前言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为调控教学模式和教学过
抛物线中的直线与圆的相切模型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该模型是基于教材常规问题的提炼与总结,实现了圆锥曲线知识与隐圆特性的融合.开展圆锥曲线探究,建议采用猜想验证、总结拓展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自我形成新知.文章以抛物线中的相切模型为例,开展探究教学.
导数是研究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在高考中备受命题人青睐.通常函数与不等式、导数问题解析过程需要转化问题,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知识来分析函数性质,问题的解法虽较为多样,但导数始终是解此类题的关键知识.文章围绕一道函数与不等式问题,开展解法探究,多解思考,并立足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摘 要] 相对城镇的高中学生,乡村的高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较差,认知系统构建不完整,不仅如此,乡村高中学校提供的设备条件也较差,不利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提高乡村高中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乡村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目前乡村高中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思维为基础对“五思”(“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自学感知,诱导思维”“活动探究,合作辨思”“学以致用,训练反思”“知行合一,践行拓思”)数学教学范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