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养”特色文化视域下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探析

来源 :山东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养作为“五养”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又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地区的和谐发展。以发展体养特色文化为出发点,剖析了丽水推进体养特色文化的历史基础和资源优势,从多方面分析丽水地区体养文化的基本现状。对以体养促进丽水地区经济生态建设开展SWOT分析,提出以体养促进丽水地区经济生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体养;特色文化;丽水地区;生态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5)03-0044-04
  作为“五养”品牌之一的体养,从功能上看,它属于 “养形”,即以外在参与者的身体锻炼、身体体能塑造为主,辅之以体育文化、体育技能的大众化传播[1]。体养文化氛围的塑造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外部空间环境紧密依存,如需要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与友好的自然资源。
  从丽水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环境优势为出发点,丽水市委做出了《关于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决定》。在《决定》中,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大力发展养生(养老)经济产业,着力打造食养、药养、水养、体养和文养等‘五养’品牌,以推动丽水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2]。
  1 丽水推进体养特色文化的基础
  丽水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民间积蓄已久的体育锻炼风俗,资源丰富的体养文化资源,使得该地区推进体育休闲养生有着坚实的基础[3]。
  1.1 由来已久的体养习俗
  早在汉代时期,道教就将处州地区作为活动中心[4]。道教提倡修身修心,以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为主的各套武术拳法、剑法颇为流行,引得当地百姓人人习武,皆懂武术技巧,用来修心养性,强健体魄。在魏晋南北朝时,以叶法善为代表的唐代著名道士,主张养生养气健身健体之道,以锻炼身体理气为自强,同时传授道法,足迹遍布处州身体力行救济穷人百姓,在丽水地区的影响深远。历史上,丽水地区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古迹,曾是古人集中休闲、健身、练道之地,最为知名的如少微山、南明山等地[5]。
  1.2 丰富多彩的体养资源
  目前,丽水地区的整体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有着“华东天然氧吧”的美誉。市民在平日里可以享受森林浴、乡下休闲养生等体养方式。由于有着广袤的森林环境,提供给了居民登山漫步、郊游野餐、林中散步等独特的天然森林沐浴体养方式[6]。
  国家矿山公园、百山祖、石门洞等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森林地带,给居民提供了大量室外可进行体育锻炼,散步慢走等活动的场所。为此,丽水市于2009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审批的多个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等体养目的地(见表1)[7]。同时,即使在市区,居民也能徜徉在处州公园、丽阳门公园等地,林荫小道,公园美景也是随处可健身、可体养的环境资源。
  2 丽水地区体养文化基本现状调查
  体育养生文化蕴含元素十分丰富,从内涵上来看,分为身体、心理两个方面[8],指的是参与主体身心兼修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的统一与和谐;从发展与演变上来看,分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体育养生文化,传统体育养生就运动形式方面包括气功、静功、动功、保健功、武术等形体锻炼,现代体育养生包含各项舞蹈、球类等内容,而二者在文化部分则有共通点,即由体育精神、体育知识的传播与体育运动氛围的营造等内容组成。
  对丽水地区体养文化的基本现状调查,侧重于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内容层面,以及体养运动氛围的营造,这些无疑都是体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所在。调查目标对象主要是莲都区的各运动场所进行体养活动的群众,根据人流量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发放问卷300份,问卷回收数293份, 有效问卷数286份, 回收率97.67%,有效问卷率95.33%,均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经统计学分析之后,得到以下一些结论:丽水城区的群众进行体养模式为日常、周末加节假日型。日常在社区周边的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健身休闲,如参与健美操、散步等运动。周末与节假日的活动范围扩展至近郊的区县,参与对于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的运动或进行登山等户外运动,以放松身心为主。丽水地区的居民群体活动项目种类众多,内容丰富多彩。
  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在参与体育养生活动中的分布略有不同。61岁以上,以及51~60岁年龄的参与体养锻炼的比重较高,分别为20.63%与23.78%,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有更多的自有闲暇时间参与体养锻炼与接收体养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是我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养生的热情与积极性高,这与丽水是宜居城市与体养休闲城市密不可分,也体现了我市老年人积极乐观的体养运动态度。而本调查问卷特意将工作压力最大的31~40岁与41~50岁的年龄段合并,考虑到其工作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巨大的客观情况,事实上,31~50岁年龄段的参与运动比重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有着明显的低参与度,共为16.08%。他们牺牲了体养锻炼的时间投入到了家庭生活与工作中。30岁以下的年龄,由于大部分尚处于求学阶段或者刚刚加入工作,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相对而言运动热情比较高。
  调查显示,丽水地区群众对于体养文化氛围满意度,达到了74.48%,满意内容涉及居住周边运动场所与设施、身边便捷的锻炼器械等多个方面;不满意的人数较少,占比仅为6.9%,这从群众的角度反映了对于政府在群众体育事业以及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社区与街道配合开展体养文化宣传成效显著,硬件条件优异,满足了大部分人的休闲健身的诉求。
  对接受体养文化形式的调查显示,丽水城区群众每周参加接受体养文化的形式大致分为听讲座、看电视节目、参与培训、参观相应展览与演出等形式,分别占比为9.44%、25.17%、4.90%、12.94%,其他形式的如上网主动搜寻的占比为16.78%,另外30.77%的群众表示没关注或者不了解,这部分占比较高接近三分之一,这也为将来体养文化氛围的塑造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思路。   在对体养运动项目的调查中,对于涉及体养方面的运动指的是达到一定强度的体力运动,如球类运动、广场舞、打太极等运动形式,以保持强健的体魄和舒缓身心压力为主。一些饭后漫步、自行车上下班不作为体养锻炼的范畴。丽水地区群众比较偏爱散步、登山、球类运动以及相应的无器材类的肢体运动,如跳舞等,这几个项目的总比重超过了50%,这主要与丽水地区独特的多运动场所、多山地、奥运冠军的名人效应有关。同时,各项运动的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没有特别明显超出其他运动的特有体育运动,表明丽水地区群众热爱生活,体养运动参与广泛的特点。
  在具体量化参与体养锻炼的时间方面,分别选取了群众每周具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每次包括进行运动、接受体养文化在内的时间。根据运动效果所具有的肌肉记忆和储蓄作用,比较适宜的体养锻炼频率为每周3~5次为宜。从表5中可以看得出,每周参加运动3~5次的人数比重为31.19%,每周5次以上的占比为33.15%,这两个类别的比重较大与我们的调查场地和调查人群的年龄有关。1~2次锻炼的参与人群比重为26.22%,而几乎没有仅为9.44%,可见我地区大多数群众已经把体育养生锻炼纳入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进行体养时长既包括接受体养文化的熏陶,如学习养生知识等方面,接受养生运动的培训,也包括实际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从表8中可以看出,运动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人数是最多的,达到了48.25%接近一半,超过一个小时的人数比重也很大,达41.61%,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到室外参与体育锻炼,就要予以重视和时间投入。30分钟以内的人数较少,只有10.14%。
  3 丽水地区体养社会功能SWOT分析
  运动养生具有诸多社会功能,有利于建立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提高民族综合素质。运用文献、专家访谈、网络政务公开信息调研等,结合该市已有的政策举措、发展方向、赛事举办等方面,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与工作经验,较为客观公正地从普通市民角度,就政府引导、政策开展、和已有的调查问卷年分析结果作为综合考虑因素,得出了丽水地区进行体养的社会功能SWOT分析。
  进行SWOT分析的调查因素,首先对于目标群体年龄的分析统计,结合我市体育运动协会概况与体养专业指导人士的概况,然后对于政府关于“体养”的政策解读与具体措施的研究。
  立足点分析:以体育休闲养生产业、相关工作者、从业者和爱好者与参与者为主体,以客观的外部环境为支撑,以广泛流行或适应人体的一切体育锻炼为核心内容从体养、其他影响因素等角度出发,得出了针对不同内容的SWOT分析。根据对类似文献的回顾与研读,对丽水城区体养文化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
  3.1 丽水地区进行体养的优势
  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调节工作者的身体状态,从而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有着改善人际关系,活跃业余体育文化的功效[9]。同时,由于丽水地区长久以来的民间自发体育运动的浓厚氛围,政府近几年已经逐步建好建成多个体育运动中心、社区基础设施,这些都极大地便利了参与体养运动的行为。
  对于老年体育运动,政府尤为重视,这也可以从第二部分51岁以上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比重为44.41%的现状中得到佐证。从2007年开始,每年从全民健身经费中拿出5万元作为市老年体协活动经费。2009年,市政府投资建成丽水市老年活动中心,免费向全社会老年人开放[10]。
  同时,丽水市以户外运动协会、健身气功协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体养分会等已注册成立或民间团体、或运动分会105个,标志着推进体养特色文化的又一进步。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是群体运动发展的高度体现,也将更加促进全民健身的热潮。
  3.2 丽水地区进行体养的不足
  专业指导人士的缺乏,使得部分体育运动无法高效开展。如典型的广场舞运动形式,就需要专业的领舞人对大家进行动作规范和合理选曲,但是目前而言,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指导员制度和人才指导队伍。同理,丽水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运动,也由于缺乏大量的传播者和运动指导教练,使得不像其他体养运动那么普及。同时,丽水的竞技体育水平和实力在全省处于下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地市。
  3.3 丽水地区进行体养的机遇
  有利的政策法规为丽水地区进行体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2012年中共丽水市委提出的《关于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决定》为例[11],它明确将发展体养项目作为重要内容,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体养事业的重要方向指南和政策保证。
  在生态环境方面,2009-2013年五年间,丽水市的各项造林数据增长变化,从而使得森林覆盖率从之前的73.5%增长到了82.3%,共提高了8.8%。通过出台相应的水土保持政策,对于地下水采集予以整治,从而在水资源方面保持了循环利用。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大力推行太阳能的利用,沼气等项目的建设。这些森林面积的变动,极大地提高了居民人均绿地面积,给居民的出行踏青、郊外漫步、户外野营等多种体养方式提供了便利。
  在群体运动中,社区周边安装健身器材、建设社区街心花园、增加广场运动设施,全市75%的乡村里,已经配备了完善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健身公园和健身广场。
  在竞技运动方面,丽水市先后成功承办了2012年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2012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首届中国国际跳棋国际公开赛等国际和全国性大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的大赛,极大地推动了全民运动的热情[12]。
  3.4 丽水地区进行体养的威胁
  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人们长期伏案,较之以前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时间有所减少,通过问卷我们发现,31-50岁年龄段的参与运动比重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有着明显的低参与度共为16.08%。同时由于部分年轻人崇尚“宅文化”,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不高,这些都将密切影响将来丽水地区的体养事业。   4 以体养促进丽水地区经济生态建设的对策
  如何以体养促进丽水地区经济建设,怎样能使体养产业更加有利于养生:在发展模式方面,应着力推进体养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在传播途径上,应推进体养文化的大众性普及和专业化发展并进[13];外在发展方式方面,要注重营造体养氛围来促进体养整体产业与少数民族体养文化的发展;在管理方式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体引导作用,辅之以民间团体的共同参与。
  4.1 体养文化发挥协同作用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在丽水,体养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已经显现了越来越主流的特点和趋势[14]。我们要大力挖掘已有的体养特色文化的资源,同其他优秀的养生文化一道,共同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开拓以体养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市场,从而形成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4.2 大众性普及与专业化发展并重
  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丽水地区的体养文化,相应配套的设施较多,大众性参与度较高,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无约束地参与身边的体育活动,全民参与热情的程度高涨,整体满意度高达93.1%,既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也有利于良好的社会发展动力的形成,从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全局发展。
  根据SWOT分析中得出的不足方面,我们知道,丽水的竞技体育水平和实力在全省处于下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地市[15]。专业化体养的发展,有利于营造竞争的氛围,也有利于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积极引导,同时对于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硬的场馆设施和全民热情的参与支持,将会吸引国内外众多体育盛事在丽水的召开和举办,这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4.3 发展特有的少数民族体养产业以营造体养氛围
  畲族由于其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体养生活方式以及浓厚的民族体养氛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应该将其体育运动予以普及[16]。畲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操石磉、龙接凤、摇锅、稳凳等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风情项目,既需要团队配合,参与度高,又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项目,值得推广。通过运动的方式密切联系少数民族,从而掀起整个地区全民的体养运动热潮,营造全民体养氛围。
  5 结语
  丽水发展体养特色文化有着扎实的基础,一方面得益于由来已久的体养习俗,一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由于认识到体养所具有的诸多社会功能,居民在空间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或以劳作或以体育运动的方式参与其中。为了有效促进丽水地区生态休闲养生和经济建设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于将来的发展模式,需重视体养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大众性传播与专业化发展并重,着力打造体养产业与少数民族体养文化来营造体养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卫良.丽水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1,(4).
  [2]谢清果.从“文化养生”的角度看道教养生文化的现代价值[J].中国道教,2009,(1):33-36.
  [3]阮春生.青山绿水间,崛起一座养生城——丽水市加快打造“养生福地”工作纪实[J],今日浙江,2012(18).
  [4]王楠.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D]//郑州:河南大学,2006.
  [5]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6]邱云美.基于价值工程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J].2009,(12).
  [7]李凤新.促进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N].中国体育报,2012-10-06.
  [8]田雨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7.
  [9]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11,(6):27-29.
  [10]郑富.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4):39-41.
  [11]李井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问题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24(7):40-42.
  [12]张兆才,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的变化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29.
  [13]王书卿.中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35-36.
  [14]耿国彪.走进秀山丽水探寻养生秘诀[J].绿色中国,2012(13):18-25.
  [15]吴伟华.浙江省丽水市打造中国“养生福地”进路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101-103.
  [16]王烨冰.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战略研究——基于经济与生态共生[J].丽水学院学报,2013,(6):7-14.
其他文献
以烟农19与豫66的F4代为实验材料,研究小麦的产量、品质性状及其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穗粒重>小穗数>退化小穗数>穗数>穗长>株高.营养与加工性状变
客家黄酒多用糯米酿制,民间多以其入药。因女子以血为本,酒可"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正暗合女子以血为本这一特性。本文介绍以黄酒入药治疗妇科疾病单方数则。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公司正朝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发展。1999年,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再次修订的标准中对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提高公司治理的
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中心,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以设问、追
草木樨俗名叫野苜蓿,为豆科草本直立型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草木樨中毒是由于动物采食大量腐烂的草木樨属植物(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的干草或青贮饲料而引起的一种恶性出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母亲高龄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Stata10.0,对1994-2013年国内外有关母亲高龄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
<正> 三月下旬,省科研管理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讨论今年研究会工作计划,对今年的管理研究提出要求,并就今年研究会大型的活动作了初步安排。管理研究,要求各团体会员围绕以下几
文章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轮作倒茬、田间管理以及化学防治等几个方面,对日光温室西红柿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有效提高西红柿的种植技术,帮助种植户获取更高
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化学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而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化学农药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从微生物的降解种类、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