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束缚,已经渗透到语文学科有效教学活动之中,并被广大语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受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支撑点,是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重要途径。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也亲身体会到:在语文课上,也常常会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些都是多媒体一时解决不了的。这时就要依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放弃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师营造的氛围,教师的示范作用等等,这些在任何时候,多媒体都无法取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联想和想象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束缚,已经渗透到语文学科有效教学活动之中,并被广大语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受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支撑点,是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重要途径。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也亲身体会到:在语文课上,也常常会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些都是多媒体一时解决不了的。这时就要依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放弃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师营造的氛围,教师的示范作用等等,这些在任何时候,多媒体都无法取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
一、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刺激学生的接受能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现在新教材、新课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淅、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它能最大限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以其大容量、快捷的优势也带来了停留时间短;知识脉络不够清晰;学生来不及思考和记录,所以笔者以为,重难点、重知识脉络的传统板书也是不可少的,教者依然应该把重点、难点、知识脉络等写在黑板上,以便于学生做笔记,掌握重点内容。把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板书结合起来,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高效。
二、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知识的新旧联系。多媒体教学有声像文相结合,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贯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动静与虚实相结合,联想与想象争相生辉,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教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让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情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并借助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走进作者”。我还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讨论、质疑、互动,学生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从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方面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更激发了关注黄河、探究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又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炮火硝烟中受感染,既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在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珍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实践告诉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
三、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放飞学生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单一有限,教师只能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则表现了高度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中,我让学生“走进天门山”,演放《长江三峡》片断,让学生由文到图,复述“两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然而至”的画面,从而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并在黑板上配以板书,这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能让学生既恰当的理解了全诗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语文课充满诗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过程。巧用多媒体能让语文课教学充满诗情画意。我们知道:语文课是人类语言的教学,语言是人类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情韵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象和音乐来替代学生对语言的领悟,教者又不能过多依赖于声象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达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的说来,笔者以为: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应以教学性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上,同时还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结合,既不盲目迷信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也不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让传统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配套使用,扬长避短,真正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联想和想象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束缚,已经渗透到语文学科有效教学活动之中,并被广大语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受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支撑点,是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重要途径。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也亲身体会到:在语文课上,也常常会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些都是多媒体一时解决不了的。这时就要依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放弃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师营造的氛围,教师的示范作用等等,这些在任何时候,多媒体都无法取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
一、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刺激学生的接受能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现在新教材、新课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淅、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它能最大限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以其大容量、快捷的优势也带来了停留时间短;知识脉络不够清晰;学生来不及思考和记录,所以笔者以为,重难点、重知识脉络的传统板书也是不可少的,教者依然应该把重点、难点、知识脉络等写在黑板上,以便于学生做笔记,掌握重点内容。把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板书结合起来,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高效。
二、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知识的新旧联系。多媒体教学有声像文相结合,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贯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动静与虚实相结合,联想与想象争相生辉,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教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让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情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并借助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走进作者”。我还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讨论、质疑、互动,学生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从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方面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更激发了关注黄河、探究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又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炮火硝烟中受感染,既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在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珍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实践告诉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
三、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放飞学生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单一有限,教师只能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则表现了高度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中,我让学生“走进天门山”,演放《长江三峡》片断,让学生由文到图,复述“两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然而至”的画面,从而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并在黑板上配以板书,这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能让学生既恰当的理解了全诗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语文课充满诗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过程。巧用多媒体能让语文课教学充满诗情画意。我们知道:语文课是人类语言的教学,语言是人类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情韵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象和音乐来替代学生对语言的领悟,教者又不能过多依赖于声象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达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的说来,笔者以为:为了实现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应以教学性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上,同时还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结合,既不盲目迷信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也不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让传统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配套使用,扬长避短,真正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有效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