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急性肺血栓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未完全溶解,在肺动脉内遗留残余血栓并机化,可进一步发展至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发病隐匿,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预防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初始溶栓与抗凝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发表的有关初始溶栓与抗凝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15个研究。在疗效方面,抗凝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复发率高于溶栓组(OR=0.46,95% CI:0.27~0.77,P=0.003),溶栓与抗凝治疗中危急性肺
目的讨论肺肠型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10月诊治的1例肺肠型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和"intestinal type of lung adenocarcinoma"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2月,共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21篇,报道患者98例。以"肺肠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选取同期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作为COPD组,体检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第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来源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通过抑制纤溶酶的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保证机体正常凝血功能,涉及细胞迁移、血栓形成、血管新生等病理生理过程,参与多类疾病的发展。本文综述了PAI-1参与血栓、肿瘤、呼吸类疾病发展的相关研究,为研究PAI-1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提供思路。
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在多种动物疾病模型及临床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分化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功能使其在多种炎症及免疫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涉及到分化、直接接触、旁分泌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干细胞来源以及不同的疾病微环境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参与其中。本文拟对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经鼻高流量氧疗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氧疗方法,因其良好的加温加湿功能、稳定的吸氧浓度和类似于正压通气模式氧疗功能而被关注。最早用于儿科领域尤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的供氧。近年来已在不同领域的呼吸支持中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近年来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成人呼吸病学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与无创通气(NIV)相比,高流量氧疗(HFOT)能够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新发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病死率,其生理效应包括输送高浓度氧气、呼气末正压效应和持续冲刷死腔,能够减少呼吸功。相比之下,新发ARF应谨慎使用NIV,因为压力支持产生的高潮气量可能会加重已经存在的肺损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ARF患者,尽管NIV没有任何益处,甚至有害,但仍建议作为一线选择。对于急-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患者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人钙激活氯离子通道1(hCLCA1)表达水平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患者肺部炎症水平、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肺病患者,按照疾病分为3组:ARDSp组(2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26例)及正常对照组(28例)。检测各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CLC
甲状腺疾病通过影响心脏的变时性和变力性进而导致心律失常,改变收缩的力度和速度、舒张的速度、潜伏期的持续时间、房室不应期的持续时间和传导时间,调节循环及外周血管床,从而有效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而甲状腺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具体机制还未可知。文中通过可能的机制概述了甲状腺疾病与肺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
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重要诱因。但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为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国际呼吸杂志编辑部组织编写了本共识。主要推荐意见包括:(1)轻度AECOPD患者、无脓痰者暂不给予抗菌药物,但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脓痰时应实施抗感染治疗。(2)应结合疾病危险分层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制定抗感染方案。除高度耐药地区外,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第一代或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