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第一,书籍第二,古玩第三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点评:
  人类社会保存社会记忆
其他文献
近日来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原档案学院副院长、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兆祦先生,倾注一甲子档案情结的呕心沥血的结晶《文件与档案——从理论到方法》一书,欣喜、亲切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先睹为快、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催促下,我欣然命笔匆匆写下如下一些随感性文字。  先说书名。对《文件与档案——从理论到方法》这一初看平实、普通的书名,我思索良久,反复揣摩,仔细推敲,进而结合书中
本刊讯 在国庆60周年庆典日益临近之际,为进一步激发在国庆60周年筹备活动一线工作的档案人员责任感,全力以赴地做好档案工作,市委办公厅领导、市档案局(馆)领导到国庆60周年工作机构看望了紧张忙碌的档案工作者,实地检查了档案工作情况,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常务副主任、市筹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崔述强同志到场讲话。  9月8日,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筹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赵玉金、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姜之茂来到
【本刊讯】2016年11月10日,通州区教育云平台启动暨“互联网 ”教育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主题论坛在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举行。北京市各级教育领导、专家及教师代表等近5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通州教育云平台的启动,标志着通州教育信息化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应用。为通州教育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分享知识、交流成果及更新理念的平台。“互联网 教育”的新思维,是通州区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
本刊讯 5月25日,北京市档案局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档案馆灾害预防工作专题培训班。市档案局(馆)马素萍副局(馆)长出席开班仪式,就认真学习提升档案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北京市档案局(馆)和来自市直单位档案部门、区县档案局(馆)、市城建档案馆的有关负责人及档案工作者90余人参加了学习培训。  培训班聘请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主任王良城等同志分别围绕“档案馆防灾工作指南的编制及有关
美国国家档案馆资助全国54个档案工作项目310万美元    美国国家档案馆下属国家历史出版物和记录委员会在2006年5月份推荐补助全国2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4个档案项目,补助资金总额达310万美元。其中150万美元用于补助21个档案记录编辑工作,包括美国历任总统记录和马丁·路德·金的文稿等。大学媒体接受了8笔补助,用于支付发行档案文稿的费用,包括奴隶解放宣言等。此外,还有16笔补助,总计130
摘要:本文使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3个拆迁人、11个拆迁公司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北京市城区拆迁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优化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字:拆迁 档案 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形成了大量城市房屋拆迁档案(以下简称“拆迁档案”)。拆迁档案管理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从拆迁档案管理概念的内涵外延到规范化标准,甚至是信息系统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一
据台湾《经济日报》等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观光半年来,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台北故宫等地有络绎不绝的人潮,位于台北市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党史馆,也“意外”成为热门的参观景点,仅党史馆预估应有上千人次的大陆游客参观。  党史馆现设在位于中山南路十一号的国民党旧中央党部(现为张荣发基金会)的六层楼上。据该馆主任邵铭煌介绍说:“党史馆于一九三〇年五月一日在南京成立。这里收藏的档案总数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为本地区的科学发展服务?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方面的某些做法很值得借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首都的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宜居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近十年来,按照首都城市绿化的远景规划,北京三环、四环周边地区的绿化隔离带已形成规模,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北京这座文明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  丰台区卢沟桥乡大
1950年10月3日,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出席了开学典礼。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中共中央政治局1949年12月11日做出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抽调部分干部成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是以教育科技创新为业务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该中心的核心使命是推进互联网时代教育公共服务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基于大数据,用“互联网 ”的思路助力教育深化综合改革;构建智能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实现。余胜泉教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做了许多开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