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标志,推动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壮大,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上,高校承担着重要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政治素养,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章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宝藏资源,可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全新的动力。当代大学生,他们深受信息爆炸社会的影响,对待世界,有独特的视角,与此同时,他们又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对于社会还尚未产生清醒认识,其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动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具备民族自豪感,找到文化自信,从而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特殊的存在,也是优秀的思政教材,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得到完善,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传统优秀文化倡导完善自身道德品质,提升自我价值,其内涵丰富,有“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均有重要意义[1]。大学生群体是有冲劲、有思想的群体,怎样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学生文化自觉,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中需重点思考的内容,基于此,在思政教育中,需要挖掘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让传统优秀文化在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2.1更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接班人。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上,要将传统优秀文化作为重点板块,带领学生深入理解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对民族优秀精神有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传统文化的渗透,都有着共同的育人目的,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引经据典,针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讲解,广泛搜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之间的互补作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挖掘传统优秀文化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2.2优化传统文化传播载体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时代特点,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后,人们的交流交际方式、信息获取模式以及阅读习惯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学生也进入了“读屏时代”,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文化心理产生了影响。因此,在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方面,需要创新教育载体[2]。在实践上,搭建翻转课堂,通过在线课堂、微电影、网络考试等渠道,让以往单一的思政教育转化为立体化的教育模式,让思政课堂更具互动性。思政课程本身內容较多、课时紧张,教师需要在一定时间来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如果忽视了方法,就会导致思政课堂变成填鸭式课堂,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了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准进入思政课堂,需要改革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在为学生传授思政知识的同时,满足思想教化的要求。在思政课堂中,要尝试采用多元化教育方法,深入研究网络思政教育要素,利用微视频来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对传统优秀文化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微视频是当前广泛应用的教育工具,其信息丰富、传播性强、短小精悍,可以进行反复的播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在授课时,要为学生播放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的教育视频,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查缺补漏。
  2.3优化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需要整合、利用各类优秀的教育资源,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认知”落实到“行为”上。除了重视理论教学外,还要开设丰富的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关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品德、人格修养、君子之道、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如,开展“传统礼仪教育讲座”,在讲座中让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有更多了解;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满足灵魂净化的目的;在校内举办诗词竞赛、国学经典诵读竞赛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准则。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主动践行在实践中。
  3结语
  让传统优秀文化进入高校思政课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高校需要合理应用文化载体,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进行革新,作为思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内容,通过多元化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9,41(8):204.
  [2]綦晓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1):95-96.
  [3]连雪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15(3):89-92.
其他文献
◆摘 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并在中国广泛传播。鲁迅运对其理论有所借鉴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呐喊》这一小说集中,包含了《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社戏》、《明天》等一系列作品。本篇从作品出发,感受鲁迅的创作,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真实地感知鲁迅的孤独、矛盾、痛苦、彷徨,探寻鲁迅作品中潜在的意味。  ◆关键词: 鲁迅作品;本我和自我的矛盾;
期刊
◆摘 要: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坚持顺应自然的教育,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做儿童的摆渡人。  ◆关键词:关教育;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一、走近儿童  (一)走近儿童——顺应自然的教育  卢梭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
期刊
云南某地有座有名的古镇。单单因为一条铜街,这里名为铜镇。这里的铜从贞观年起就已远近闻名。  先有铜街,才有铜镇。  父亲就是铜镇的一位匠人,昨夜下午来信告诉我,他要封炉了。封炉很像封笔——封炉了,从此就不再制铜了;封笔了,以后就再不写文章了。消息挺突然的。印象里前幾天还因为我不愿做铜匠,而维持着漫长的坚固的不用维持也会一直继续的父子冷战。  他说想让我再回去看看,我答应了。看的是人是店我不知道,但
期刊
◆摘 要: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我国战略目标转向了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现代形势的正确判断,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乡村的振兴不仅要口袋,重要的还是要武装头脑,因此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加快乡村振兴的捷径
期刊
那个年代考上中专无疑是一件光彩的事,于是我毅然决然选择报考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幼教专业。求学的过程每一天都充实而忙碌,多少年后的从事教育工作的我,突然明白西安幼师的学校教育已经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做幼师人,做幼教人。  学校里一套严格的量化检查约束着每个未来从事师范学校老师的我们,每天检查宿舍卫生、班级卫生检查,那套检查标准后来成为多少幼师人的沿用,负责值周检查的学姐们处处用手触摸、无尘无土无痕、尤其是
期刊
◆摘 要:《雪国》作为作者川端康成最负盛名的作品,其笔触细腻、细节精妙传神,景物描写渲染氛围得当,小说情节平铺直抒,娓娓道来,并且借主人公的价值观和爱情故事阐述了虚无主义的具象,营造了镜花水月般的爱情悲剧,向读者传达着日本传统美学的意境,同时也透过女主角驹子和叶子的不同悲惨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和徒劳,从深层次折射出川端康成本人对于军国主义的消极态度,反映了当时战争萧条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主要分析书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是指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思想基础,使学生人格完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密切,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明显,为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德育;教学;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即使你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道德也同样没有用。”当前是学生思想和道德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然而,由于新时代互联网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提出,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去要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德育实施渗透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德育;渗透策略  小学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推行和深化,各个小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基于此,小学葫芦丝教师应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大胆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传统文化视野,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构建高效的葫芦丝教学课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巧,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學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除了注重传授小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积极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强化农村小学生的日常沟通和交际能力,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快速期,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对于农村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