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庭州历史人物(五)

来源 :回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身报国的庭州刺史来济rn唐朝初年,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反反复复很不稳定,西域的众多小国唐盛时归唐,唐衰落了又依附突厥,再加上唐内部权力更迭,矛盾错综复杂,唐和突厥对北庭地区的争夺非常激烈.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庭州遭到了阿史那贺鲁叛军的洗劫,对庭州的破坏极为严重,造成萧条荒废达8年之久.到了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左厢首领阿史那都支又联合吐蕃,进犯庭州.庭州刺史来济统兵防御.这时的庭州只是一级行政机构,还没有驻军,社会秩序恢复不久,兵员短缺,生产待兴,实力不足.面对强敌的进攻,来济在临战前面对战士们发誓:“我多年前就犯了罪,蒙赦性命,今天应当以身报国!”说罢,他不戴头盔不穿铠甲,赤膊冲入敌阵.将士们也都奋勇当先以死相拼.突厥人多,唐军威猛,战斗极其惨烈.来济力战阵亡.时年53岁.
其他文献
期刊
在这之前,我对夏尔西里是完全陌生的,所有的认知仅限于书本和道听途说.rn确切地说,夏尔西里是一处风景绝佳的自然保护区,同时它又是一处毗邻哈萨克斯坦国界线的军事禁区.夏尔西里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rn夏尔西里是蒙古语“金黄色的山梁”的意思.可以肯定地说,早先来到这里的游牧民族,肯定与蒙古族人有关,他们在这片圣地上放牧,捕猎,繁衍生息,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而给夏尔西里起名字的人,一定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憧憬的人.
期刊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
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中学数
期刊
一rn那年秋天我去新疆,沙漠里的一片胡杨带给我的震撼,前所未有.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林子呀,有的矗立着,有的躺卧着,有的斑驳,有的死去.活着的枝繁叶茂,泛着明黄的色彩;死去的铁骨铮铮,向天而立;躺下的风吹不蚀,雨淋不朽.
期刊
新疆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开拓的新领域rn纵观中国山水画之历史长河,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画家和作品,里程碑式的人物层出不穷,唯独不见表现新疆的山水作品和代表人物.新疆山水画以自己的面貌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期刊
在当前不上早晚自习的形式下,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如果课堂教学是省时、省力、高效,教学的结果必然是“轻负高质”。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众多成功教例,名师经典名言告诉我们,要学生轻负高质,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一、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地动起来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应该
期刊
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中,新疆文学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几乎都是来自内地的一批非本土作家,如周涛、杨牧、王蒙等.无论是周涛、杨牧等人的“新边塞诗”中反复出现的马群、雄鹰等意象,还是王蒙的“在伊犁”系列小说中诸多饱满生动的新疆人形象,基本上代表了新疆文学的高度.这些非新疆本土作家创作的一大特点是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中,思潮与文体也都与国内主流保持一致.
期刊
榆树,榆树,榆树……不知怎么,这几天总是念叨榆树.rn节气已过了立冬.rn很多树早已掉光叶子,露出光秃秃的枝干,像煺毛的鸡.只有榆树,铜钱般大小的叶子挂在枝头,或深绿,或浅黄,站在秋的深处,昂着头,深情地目送着秋渐行渐远.rn只要出家门,眼睛里就会扑进来榆树.rn高大的榆树,虬枝横出.低矮的榆树,则如一丛丛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成为道路两边的绿色篱笆.还有被修剪成各种形状的榆树,圆球形的、蘑菇状的,有的状如垂柳,有的做成各种动物造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