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类培养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设计类学科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通过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融合为典型模式,实现当今各设计类专业融会贯通的目的。
  关键词:大类培养;课程融合;自主学习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行了大类培养教学的模式,所谓大类培养是指在高考录取之时,不细分专业,统称为艺术设计类,进校之后在基础平台学习两学期或者是三学期,再由学生在基础平台学习的基础课的成绩绩点填报专业志愿,由高分到低分分配的原则,报选学生心仪的专业,之后方才开始进入到专业课的系统学习中来。这样一来,基礎课的成绩绩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所以基础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设计类专业四年的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图分析大类培养模式下,设计类教学中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还有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相互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基础平台课程体系的设置
  普通设计类专业未采取大培养模式的高校,一般情况下学生入校后直接开始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有三大构成、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等初级课程。而采取了大类培养模式的高校设计类课程设置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入校后本身不携带任何的专业头衔,课程设置就显得更加的自由和知识面的宽广,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基础平台的老师也是要启发学生对专业的极大渴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以成绩绩点择优选专业的分配原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的挖掘。这样以来,也打破了高中到大学突然放松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时刻保持奋进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基础平台的学习为三个学期,学生在基础平台接触到的课程有第一学期为素描构成设计,色彩构成设计,设计史论类课程;第二学期为空间立体构成、传统装饰等课程;第三学期为设计基础、艺术表现等课程;这期间每个学期还开设基础平台的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课。如此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涵盖了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的通识课程,在不分专业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也能学到设计类所有专业都有关联的课程。在往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这些课程能够起到夯实基础设计能力的作用。
  二、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相融合
  一是在基础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专业课的内容。以笔者所在高校基础平台第三学期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本课程是设计学类专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的过渡阶段。包含了设计学类的全部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及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设计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设计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特色的设计作品。本课程在讲授的环节主要介绍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是每个专业都能共通的知识点。接着在该课程实践的环节中适当的植入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内容,作业布置上凸显多元化,意在让学生更加的了解每一个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在作业的布置上,前期会要学生制作课题规划报告,随后导入信息图表设计也就是平面设计的知识完成前提调研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之后进入到核心作业阶段,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课题制,分专业来完成相应的设计作品。课程共计设置了2小1大的3次作业,由基础平台不同专业的老师协力来完成,这样在辅导学生作业上,整个授课团队能够解决各专业的问题,避免了老师能力有限,跨专业知识空白。
  二是在专业课中温故知新基础课的知识从基础平台进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在学习中需要温故旧知识,学会新知识,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老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些基础知识的热身,比如形态分析的作业,这些知识在之前基础课程中的素描构成设计有部分重复的知识点,对于后面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性。还有进入专业课学习中所要运用到到电脑软件,也是在学习中会要重温基础课中学习过的平面软件和三维软件的知识。学生在完成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中要不断增加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通过各种作业的练习整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
  三、结语
  高校设计本科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素质和设计习惯,学生们将来可以把美和创意带到各行各业。未来的设计教育将会是各专业融合的时代,基础课承担着点燃学生专业激情和培养学生研究精神的任务。作为基础教学的老师,也必须优秀,基础课教学的老师越发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不然基础课程极有可能流向形式化。在之后的专业课程的中,需要不断温故和补充新的基础知识,不间断的安排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够将基础知识完美的融入到设计能力中来。因此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如果认为的分裂两者,会造成知识的教条化。
  参考文献
  [1]胡伟飞.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2]邝卫国,张雄.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J].装饰,2006(01)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代表,是中国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将中国水墨画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进行交融,增添了服装的文化艺术内涵,传统与现代时尚融合。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水墨画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墨画;服装设计;应用  水墨画有着独特的气韵美及艺术表现形式,讲究气质和韵味,相对于物体本身的形态,更注重表达作者的主
期刊
摘 要:在共享经济和大数据的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地打破传统,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本文将分析新型招聘方式的优劣势,以期为企业招聘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获得效益。  关键词:共享经济;招聘与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被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进程这一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自身国情提出的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兼顾全球其他国家共同利益的理念。在反全球化呼声越来越大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实现人类全球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着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从国家,区域,国际三个层次,浅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实现不同国家间共同利益的意义,以期更好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关键词: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
期刊
摘 要:参保意愿是商业保险公司的一种重要资源,保险业想要发展壮大,必然要经历维护、提高民众参保意愿的过程。通过对丹东市居民商业保险参保意愿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影响当地居民商业保险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保险公司制定因地制宜的保险产品及营销策略提供合理化依据。  关键词:居民;商业保险;意识;风险  一、微观影响因素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从居民的基本特征来看,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男性多于女性,
期刊
摘 要:对于现代消费者,商品的包装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吸引点,只有有新意、独具一格的包装才能够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包装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保护壳,更是一种艺术的传播和展现。本文就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和包装的相互影响,将商品的包装与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了关系的阐释。  关键词:商品包装,消费者,心理分析  引言:  包装,是增加商品吸引力的一种方式,就目前的销售形式而言,包装有新意的更加能够吸引消费
期刊
摘 要: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发展时间不过百年,但它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工业设计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手段。在理清现阶段我国工业设计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理念的现状,提出应对现状与未来工业设计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工业设计产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原有的来创造新的。既然是要打破旧的,必然是
期刊
摘 要: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即服装面料艺术效果的二次设计,是相对服装面料一次设计而言的,是为了提升服装及其面料的艺术效果,结合服装风格和款式特点,将现有的服装面料作为半成品,运用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改变其外观风格,提高其品质和艺术效果,使面料本身具有的潜在美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种设计。本文主要研究了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再造;艺术;应用  服裝面料的艺术再造的整体运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时代网络学术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急剧膨胀的资源建设和日益多元的信息服务引起期刊读者服务工作者对大数据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本文在分析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期刊读者新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大数据背景下期刊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就推动我国期刊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推动大数据管理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期刊读者服务;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特点  所谓大数据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儿童剧舞美设计风格切入,舞台的整体视觉效果将以中国风和意象拼贴作为原型构建的美学基础,随后再进行设计。多媒体视频与场景道具交互构建以全新的角度刻画剧中现代与传统的元素。人物造型方面,也是极具分裂两极——一边是现实中的人物,一边是魔幻中的角色(垃圾怪大王)。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性抽象;构成主义  《魔法通天塔》从舞美视觉上来说是一出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舞台剧。在这个充满了魔幻色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受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和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在中国年青一代设计者中存在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在设计创作中追求“新、奇、怪”即为“时尚”。盲目的“拿来主义”之风盛行。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作用  当今世界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