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农家院里苦练书法修身育人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260ygl2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阳高新区百里奚街道许庄社区,提起刘振宇老人,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是俺们社区有名的书法家。”近日,记者一行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找到了位于城乡接合部、刘振宇老人所居住的农家小院。
  
  笔耕不辍不言弃
  刚跨进小院,老人就收到邮递员送来的几封约稿信。刘振宇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为迎接祖国60华诞,来自全国各地举办书画展的约稿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目前,他已经用小篆将《毛泽东诗词》的大部分写完,其中一半以上已寄出。最近,他用小篆书写的《国歌》、《沁园春·雪》等作品还荣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
  刘振宇今年已70高龄,受父亲的影响,早在上小学时就痴迷书法,参加工作后只能利用闲暇时间练习,直到退休后才一门心思扑在书法上。从早至晚,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他书写的宣纸堆成了“小山”,他用坏的毛笔就有两大袋子,每年在书法上的花销要近千元。对书法的潜心研究和练习,让刘振宇感受到了其中的无穷乐趣,他的书法技艺也有了大步提高。
  
  热心公益不求谢
  刘振宇的作品不断在省市各大报刊中出现,获奖作品就有近百件,其中近三分之一作品获得了全国级的金奖、银奖。作品得到社会公认后,他开始热衷于各种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救助特困职工、贫困学生、赈灾捐助等的义拍活动。与此同时,作为高新区关工委的志愿者,他主动将自己书写的古诗词、警世名言等作品装裱后送给辖区学校、幼儿园,布置教室。同时,他还义务为辖区部分企业或个人书写条幅。每逢春节前夕,他都会免费为邻居写对联。只要别人有求于他,他从不拒绝。
  刘振宇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无形中带动了身边一批喜欢书法的亲朋、邻居。对登门求教的,刘振宇都耐心指导。刘振宇告诉记者,许庄社区属于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听说社区马上要成立一个书画室,届时他会大力支持,希望能借此机会让书法进农家,让中国的古典文化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蓬莱市按照进行新规划、开辟新线路、建设新场站、提供新服务等“四新”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整合公共交通资源,优化公交运营线路,建设高水平公交运营场站,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畅通有序、富有活力、方便老人的公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一、进行新规划。规划方案突出老年人、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的乘坐需求。  二、开辟新线路。  三、建设新场站。   四、服务更优惠。所有路线对60—69
期刊
推荐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小学课文往往会牢牢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以至影响一生。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今天看来,这些课文早已落满历史的灰尘,但是透过这些课文,却形象地勾勒出在蒋介石的“威权时代”,台湾的小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在台湾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蒋总统小的时候》——需要说
期刊
宋人宋慈编写的《洗冤录详义》清代木刻拓本……打开杨璋明的家庭档案,数千册书籍目录叙述着这位耄耋老人的古籍情怀——   杨璋明曾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典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的编撰工作,退休前是苏州教育学院首任图书馆馆长。   1960年,他的月工资是60元,当时他和爱人约定,每月工资的六分之一用于“淘书”,这个约定延续了近半个世纪。至今,他“淘”来的书已有3000余册,其中精品古籍118种472本
期刊
遂宁有一位百岁老人,曾是美艳一时的乡长夫人,中年遭遇变故不幸瞎了双眼,晚年只能与床榻为伴。幸而子孙孝顺,她过得倒也自在。近日,记者走进了凯旋中路张正魁的家里,探寻他母亲的故事。    年轻时是一位美人    在张正魁家里,记者看到了他的母亲——102岁的唐秀珍老人。虽然年过百岁,但见她皮肤白净面色极好,花白的头发挽成一个髻。尽管双目失明,但从五官轮廓不难判断出她年轻时是一个美人。  据张正魁说,他
期刊
李栋:1929年11月出生,解放军战士,曾参加渡江战役,抗美援朝。  岁月流逝,精神永存。60年前,新中国成立;60年后,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正是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渡江战役    渡长江只听到零星枪声上岸方知蒋介石早跑了  9月1日,记者来到了烟台幸福南路的一所居民楼内,听这位80岁老兵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李栋走起路来腰不弯、背不驼,面色红润,很难想象他
期刊
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问答题:人老了怎么活?共中一个答案是,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大吃大喝;只要我愿意,我可以邋里邋遢。在这里,对此答案我无意加以褒贬评说。而我有我的答案:感觉快乐。说得得体一点就是感觉小快乐,感觉每一天的小快乐。   如我等是一个凡夫俗子,虽然一辈子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样是从生下来到老这个历程确实也走得不容易,要经受疾病、忧伤、竞争的挑战,要为求学、工作
期刊
“我不爱抽烟喝酒打麻将,就喜欢这些蚂蚁!”66岁的成都老人戴世宗的家一屋子全是昆虫,6000多只“蚂蚁”,3000多只“蜘蛛”,还有“偷油婆”、“蚱蜢”,日前记者在戴老家中看到这些昆虫剪纸。    戴爷爷曾是市杂技团演员,练功之余喜欢钻研剪纸艺术。他多次到国外表演,外国朋友特别喜欢他的剪纸。大约两年前,他突然想创造昆虫剪纸。为此,他抓过真的蜘蛛、蚂蚁当“模特”,剪出的昆虫能以假乱真,蚂蚁、蚱蜢、蚊
期刊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秘书长赵仲龙教授,告诉热爱生活的人们:要健康,要长寿,更要快乐。真正的快乐,可以从老年开始。  有一首诗写道:“日日是好日,处处开莲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退休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觉得快乐,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积极的。比如说,快乐从过生日开始,快乐从结婚纪念日开始,快乐从退休开始……怎么提都可以,从哪天开始都不晚。   人
期刊
方阿姨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中间很有声望。可能是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五年前方阿姨的丈夫与她离婚了,这让方阿姨难过了好久。退休以后,方阿姨一个人住在一套200多平米的房子里,儿女因为都已成家并有了自己的事业,很少有时间能回来看望她,每天只有来做卫生的小时工陪她解闷。最近儿女发现母亲的精神出问题了,不仅总是打电话向自己诉说周围有人监视自己、想要害自己,而且常常说着说着就因为害怕而大哭
期刊
近日,洪山区雄楚大街绿之苑小区大门口,一老者手持摄像机高喊:“小偷你往哪里逃,快抓贼啊!”路人与小区冲出的保安迅速将“贼”擒往,扭向一辆警车。老者又喊:“停”!众人忍不住大笑,帮忙抓贼的路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在拍电视。  老者叫肖修瑜,今年76岁。去年底他便开始筹划,拍一部电视纪录片向国庆60周年献礼。目前,取名《和谐之花》的片子已拍完8集,每集50分钟。他说,要刻成光碟在关山街每个社区播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