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家养“昆虫”九千多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爱抽烟喝酒打麻将,就喜欢这些蚂蚁!”66岁的成都老人戴世宗的家一屋子全是昆虫,6000多只“蚂蚁”,3000多只“蜘蛛”,还有“偷油婆”、“蚱蜢”,日前记者在戴老家中看到这些昆虫剪纸。
   戴爷爷曾是市杂技团演员,练功之余喜欢钻研剪纸艺术。他多次到国外表演,外国朋友特别喜欢他的剪纸。大约两年前,他突然想创造昆虫剪纸。为此,他抓过真的蜘蛛、蚂蚁当“模特”,剪出的昆虫能以假乱真,蚂蚁、蚱蜢、蚊子……翅膀、触须俱全,“偷油婆”很有立体感。
   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戴爷爷喜欢把他的“蚂蚁”随处安置,如摆在水果、糕点上,多次让老伴上当,也让来访的客人大吃一惊。“偷油婆”由于太逼真,放在地板上,被客人当成真的“踩死”过几次。
   戴爷爷从大的剪起,渐渐越剪越小,最小的蚂蚁和蜘蛛只有2毫米,一片指甲上能放下11只,老人两三分钟就能做出一只。戴爷爷没有别的爱好,每天都坐在家里剪纸昆虫,一天要剪近20只,“一剪蚂蚁我就心情愉快,要是几天不剪,还会心发慌!”老人还打算以后将上万只昆虫办一个展览,让市民全来免费参观!
其他文献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昆仑山下的于田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尽管岁月已流逝了50多年,但这段往事依然印刻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这就是库尔班·吐鲁
期刊
“这双手要打开成45度,撑得太开或小一点都不行,总共要做10次。”近日上午,在咸阳秦都区苏家堡村2组,104岁老人赵科亭冲记者说道。“天气凉,出来练功要把厚外套穿上!”赵科亭的儿媳冯青贤一边说一边为老人扣纽扣。冯青贤说,老人脾气好,平时生活有规律、饮食粗茶淡饭、喜欢练香功。  104岁的赵科亭生活起居十分有规律,精神矍铄、健康状况良好、思路清晰,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有时还逛街,平时很少生病,不需要太
期刊
当我们指责老年人轻易成为“免费体验”的牺牲品时,我们是否也需要反思,我们这个城市,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注了吗?我们做儿女的,给予老年人应该享受的亲情了吗?  为何“免费体验”瞅准老年人?公交站点上演这样一幕:几辆公交车陆续靠站,一下子下来16位老人。原来,这些老年人全部是去参加“免费体验”的。有公交车司机表示,很多老人为了赶上“免费体验”活动,越是上班高峰点,越是去挤公交车,浑然不怕摔伤或挤伤。  
期刊
许多老人养老不缺钱,不愁吃不愁穿,惟独缺少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在热闹繁华的城市,老人们心灵的空洞该如何填补?    现状1  儿女,能给老人多少心灵的慰藉?  深圳市一项对老人空巢家庭的调查显示,这些家庭的子女每星期能够多次去探望老人的,仅占空巢家庭户数的31.9%,每星期、每月能有一次去探望老人的分别占42%和22%。  深圳市政协委员原丽萍表示,这表明,有高达64%的空巢家庭的子女,探望老人的次
期刊
今年以来,蓬莱市按照进行新规划、开辟新线路、建设新场站、提供新服务等“四新”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整合公共交通资源,优化公交运营线路,建设高水平公交运营场站,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畅通有序、富有活力、方便老人的公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一、进行新规划。规划方案突出老年人、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的乘坐需求。  二、开辟新线路。  三、建设新场站。   四、服务更优惠。所有路线对60—69
期刊
推荐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小学课文往往会牢牢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以至影响一生。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今天看来,这些课文早已落满历史的灰尘,但是透过这些课文,却形象地勾勒出在蒋介石的“威权时代”,台湾的小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在台湾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蒋总统小的时候》——需要说
期刊
宋人宋慈编写的《洗冤录详义》清代木刻拓本……打开杨璋明的家庭档案,数千册书籍目录叙述着这位耄耋老人的古籍情怀——   杨璋明曾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典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的编撰工作,退休前是苏州教育学院首任图书馆馆长。   1960年,他的月工资是60元,当时他和爱人约定,每月工资的六分之一用于“淘书”,这个约定延续了近半个世纪。至今,他“淘”来的书已有3000余册,其中精品古籍118种472本
期刊
遂宁有一位百岁老人,曾是美艳一时的乡长夫人,中年遭遇变故不幸瞎了双眼,晚年只能与床榻为伴。幸而子孙孝顺,她过得倒也自在。近日,记者走进了凯旋中路张正魁的家里,探寻他母亲的故事。    年轻时是一位美人    在张正魁家里,记者看到了他的母亲——102岁的唐秀珍老人。虽然年过百岁,但见她皮肤白净面色极好,花白的头发挽成一个髻。尽管双目失明,但从五官轮廓不难判断出她年轻时是一个美人。  据张正魁说,他
期刊
李栋:1929年11月出生,解放军战士,曾参加渡江战役,抗美援朝。  岁月流逝,精神永存。60年前,新中国成立;60年后,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正是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渡江战役    渡长江只听到零星枪声上岸方知蒋介石早跑了  9月1日,记者来到了烟台幸福南路的一所居民楼内,听这位80岁老兵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李栋走起路来腰不弯、背不驼,面色红润,很难想象他
期刊
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问答题:人老了怎么活?共中一个答案是,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大吃大喝;只要我愿意,我可以邋里邋遢。在这里,对此答案我无意加以褒贬评说。而我有我的答案:感觉快乐。说得得体一点就是感觉小快乐,感觉每一天的小快乐。   如我等是一个凡夫俗子,虽然一辈子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样是从生下来到老这个历程确实也走得不容易,要经受疾病、忧伤、竞争的挑战,要为求学、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