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形成的动态观察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蘖的产生和发育成穗,是稻株健康生育的重要标志,高度的分蘖成穗率,是高产群体的重要特征。前人对此已有许多论述。我们于1981年在本省经多点观察表明,水稻群体分蘖成穗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明显正相关。水稻群体的成穗率和有效穗数,是以其个体发育中各时期分蘖的发生数及其成穗能力为基础的,研究其动态发展的规律及其与群体稻谷产量的关系,可以为塑造高产水稻群体提供时化和量化控制指标。本文报道我们对高产水稻群体分蘖成穗与产量形成动态观察的多年研究结果。 I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ealthy rice growth and the high tillering rate is the important feature of high yielding population. There have been many expositions on this subject. Our multi-point observations in our province in 1981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l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illering panicle yield and yield per unit area in ric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their ability to become panicles in each stage of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on the law of their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pulation of paddy yields can be used to shape High-yielding rice populations provide quantitative and time-controlled indicator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many years of dynamic observations of tillering and yield formation in high-yielding rice populations.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特殊的群体——御宅族。他们依赖网络,不想上学或者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有收藏癖、独身喜好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尤为令人担忧的是,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御宅族”的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长期的“御宅”生活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若没有好的措施进行
一、知识经济背景下构建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构建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一项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组织性和计划性很强的系统教育工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统一。高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能承受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管理类专业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综合化趋势的加强,日益成为热门专业。因此就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的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
成就动机是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力求取得成功达到完善状态的心理取向,它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上个世纪40年代至今,成就
试验以4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幼苗为材料,在低温(2℃)胁迫下测定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抗坏血酸( ASA)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
处于全球化时代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和谐校园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深入探讨和谐校园的建设问题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维护学校稳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和谐校园主要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教学管理,虽然两者在具体操作层面和个别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原理与内在基本规律是相通的,尤其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仍处于试验阶段,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笔者结合当前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应当着重从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教材选用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双语课程的教学标准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中存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书面英语教学模式——即采用原版英文专业教材,但是课程讲述中采用中文;口头英语
一、背景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巩固边防,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很多高校都设置有少
用抗大豆花叶病毒1、2、3号毒系的品种(系)吉林21号、公交8107—12和公交8045—524—2与感病品种吉林20号杂交,研究抗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吉林21、公交8107—12对SM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