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合并减压暴露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效应观察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辐射暴露对快速上浮脱险致大鼠减压病急性肺损伤及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53只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10只)、单纯减压组(10只)、4 Gy照射 减压组(11只)、6 Gy照射 减压组(11只)以及8 Gy照射 减压组(11只)。照射组大鼠先进行4、6、8 Gy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空白对照组及单纯减压组大鼠在相同环境下不进行照射;照射结束后1 h各减压组再进行减压处理实验(57 m停留45 min后,37 s快速减压至大气压),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肺湿干重比、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分子水平的变化。各组大鼠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他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死亡数量和肺湿干重比均增加,6 Gy照射 减压组和8 Gy照射 减压组大鼠肺湿干重比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6,LSD-t=2.758、2.959;均P

其他文献
变应原免疫治疗是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使其在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中应用受到限制。奥马珠单抗目前在世界范围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已经有少部分研究证实二者联合治疗在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中的疗效。该文就奥马珠单抗与变应原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在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中的研究进展、二者联合治疗的机制及应用进行综述。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spasms,IS)是一种具有年龄特异性的严重癫痫综合征,治疗方式以激素和抗癫痫发作药物为主。然而,部分患儿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寻找更好的替代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作为一种特殊饮食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渐应用于IS的临床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对KD饮食方案和作用机制,重点对KD治疗IS的疗效、安全性和短期预后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MP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MP阳性率、季节、年龄、性别的分布特点。结果MP阳性率为17.12%(20299/118598),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22.92%(7732/33738)、15.76%(5736/36388)、9.81%(1313/13379)、16.60%(4954/29849);
目的探讨抗CD36致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etal/neonatal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FNAIT)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提高对抗CD36致FNAIT的认识。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科2021年4月收治的1例抗CD36致FNAIT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抗CD36""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etal/neonatal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anti-CD36"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
目的探讨小儿毛霉病的特点以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mNGS)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eleukemia,ALL)合并毛霉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并检索及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LL合并毛霉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儿,男,1岁1月龄,1个月前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低危),予以诱导化疗期间出现"发热、腹泻",给
期刊
目的比较3.0T和1.5TMR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铁含量(R2*)测量值的异同。方法于2019年12月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23.7±2.5)岁]并用不同脂肪含量的塑料试管模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3.0T(A组)和1.5T(B组)2台MRI设备上应用IDEAL-IQ序列进行扫描。在自动生成的FatFrac图和R2*图上自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模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
目的探究治疗前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原发灶与转移灶代谢参数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106例接受放化疗的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8例、女性8例,年龄(63.9±8.8)岁。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治疗方式。以4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作为阈值,勾画治疗前食管癌原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感兴趣区(ROI),获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为NSCLC的免疫治疗提供PET/CT代谢层面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青岛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青岛市市立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并被组织病理学检查(穿刺活体检查或手术)结果证实的5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66.5±9.3)岁。18F-FDGPET/CT检查于治疗前进行,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