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幼儿园是幼儿学前阶段的启蒙地,对幼儿的教育与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家庭的教育同样重要,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要比在幼儿园多得多,家长更是其长期亲密接触的对象。现在,还有一些家长没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缺乏与幼儿园的配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存在偏差。

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需要协调合作,一同帮助幼儿前行。教师需要与家长多沟通、多配合,努力实现“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其中幼儿教师所能做的最直接的就是给家长普及科学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促使家园配合,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同步教育。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目前,虽然幼儿园平时密切联系家长,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但仍然存在沟通脱节的现象,导致幼儿有家园行为习惯存在差异的现象。一般幼儿在园表现比较好,听教师的话,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能够积极完成,然而在家里孩子就会比较任性,导致一些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回家就消失了。例如饮食方面,幼儿在幼儿园能够独立进食,不挑食。然而,孩子在家里常常会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而很多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对孩子言听计从。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幼儿园拥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却无法长久坚持,这就体象出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任何一方都不能存在问题。一方面,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意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能够在家里依然体现;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也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成长不懈努力。
  (二)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行为习惯是指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的第一反应,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成年人能够养成良好习惯大概需要21天,当每天重复某种行为和思想时,习惯也基本养成。幼儿年龄较小,习惯养成的周期比成年人长,因此幼儿更容易养成或好或坏的习惯。在这一周期内,家长以及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的行为往正确方向发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开端,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习惯、知识、思想会深深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道路。如果这个时期根基不稳,一些好习惯没有养成,以后就会很难改变。家长必须要以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幼儿园做到相互协作。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练习、强化,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一种习惯。因此,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幼儿不会做,家长要认真指导,而不是直接包办完成,要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才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想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幼儿园就需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来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家园才能取得共识,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意见才能达成一致。所以幼儿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家长灌输正确认识:
  (一)家庭教育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学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很多家长不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相关知识很缺乏,认为孩子只有在幼儿园才能够学习,才能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他们认为在家里,孩子的重要任务就是吃好喝好、长身体,将教育孩子当成教师的事情,而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责任,如果孩子在行为习惯中出现问题,就会向学校去追问原因,将自己置身事外,只以挣钱的方式为孩子提供物质需求。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持续、不间断的,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要比学校的时间长,孩子在家里的不良行为会将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淡化,而此时,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引导影响着孩子对行为的认知,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尽到自身的责任。
  (二)教育观念
  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必须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而目前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往往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比如: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学习技能特长,根本不会去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教育观念守旧,不以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仍然将“棒棍出孝子”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导致幼儿心理扭曲;还有一些家长将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教养,众多事例显示隔代教育的过分宠溺会导致孩子变得骄纵无礼。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有关调查显示,家庭环境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家庭环境好幼儿更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家庭环境差,则会使幼儿性格冲动偏激,社会态度出现偏差。家庭环境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家庭的教育水平以及家长对教育的认知程度等。首先,家庭要保持和睦,让孩子在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孩子才会情绪稳定,并具有上进心;其次家庭的美观也会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家庭优美整洁,生活有规律等都能让孩子激发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另外,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习惯回到家中也要保持,這就需要家长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家庭支持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其终身受益,所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家长只注重幼儿的书面知识培养,让成绩作为教育孩子的标准,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使拥有再高的文化知识,也是“长短腿”,无法在社会上持续前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孩子年龄小,对社会的认知少,对事情的理解能力较差,首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对于孩子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耐心去劝,千万不能急躁地去责怪孩子,要与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当孩子因为某事与小伙伴争执时,家长不能袒护着自家孩子去责怪别人,要问清楚原因,如果是因为自家孩子,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伙伴友好相处,并主动教导孩子道歉,如果是因为别人,就要告诉孩子相互体谅,对方本无恶意,不必放在心上,要和平解决问题。家长要耐心地讲解,以身示范,使孩子对事情的认知加深,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幼儿就会做出正确选择,还有可能成为“和事佬”,帮助其他孩子化解矛盾。
  (二)用合适的态度进行教育
  在幼儿时期,孩子最容易受情绪的支配,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幼儿都喜欢受人夸奖,但要是一直受到忽视,或总是换来批评、指责,他们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生活中,父母要持续关注幼儿,对其良好行为及时肯定、表扬,鼓励他养成好习惯;而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劝说、阻止,帮助他改正不良行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就取消他应有的机会和权利。
  有这样一个例子:家长带孩子去散步,看到地上的小石头,孩子就捡起来蹲在地上把玩,这时候不同的家长就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就会马上制止孩子“不可以,太脏了”,孩子只好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开;而有些家长就会先表扬孩子,说他观察仔细,和孩子一起研究,然后跟孩子说小石头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家给它洗洗澡吧。这样孩子就会愉快地带着石头回家。在前一种情况里,孩子会觉得家长不解人意;而在后一种情况里,家长不仅尊重了孩子,还增加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带来不同的教育结果,引人深思。
  (三)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培养孩子的观念要保持一致,要具有相同的教育观念,不能存在相异的教育思想,例如,妈妈说的话被爸爸否定了,爸爸决定的事情妈妈不同意,对于一件事情存在两种观念,就会导致孩子不知如何去做。所以家长们对于一件事要持同样意见,答应孩子的事情就去做,不出尔反尔,家庭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性,才能够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长期稳步进行的,不能急于求成。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受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应当将孩子的习惯养成放在首位,積极与家长沟通,为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思想。完美的家园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只有家园共育,一车两轮共前行,才能让幼儿更好更稳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北庄幼儿园)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经济社會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之而来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之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变化的影响,导致现阶段胃溃疡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治疗胃溃疡。奥美拉唑就属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凭借服用方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和复发率较低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体胃部结构。众所周知,胃是人体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下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学方式,是幼儿张扬生命个性、彰显智慧的舞台。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因此幼儿教师应以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学习知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必须从幼儿入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江苏省曾以文件的形式制定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区域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性游戏,深受中班幼儿所喜爱。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利用区域游戏这一独特的游戏形式促使中班幼儿健康、快乐、幸福的发展进行分析。一、区域游戏对中班幼儿发展的价值分析  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能让中班幼儿获得快乐、满足的活动,让中班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急性肠道坏死性疾病,会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發于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患儿病死率较高,若出现肠坏死情况,病死率可达到50%。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理特点为小肠结肠广泛性坏死,患儿出现腹胀、呕吐、血便的情况,严重时,患儿会出现胃穿孔、休克等症状。由于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会错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腹部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提出,女性生育间隔应在产后2年以上。大多数女性在生产之后大部分时间在照顾婴儿,再加上女性产后出现的月经不规律等情况,导致女性产后性生活较少,从而忽视避孕措施。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女性产后一年内在非意愿下发生妊娠的概率高于欧美国家,且产后意外妊娠的人流率更是达到10%,其中大多数女性属于高危流产。  产后同房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地方,女性产后面临如何进行避孕的问题。为保
儿童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递着具有启迪性的儿童故事,让儿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形成对绘本内容道理的个性化见解,拓展儿童的思维,并让儿童在课堂互动中进行有效表达。在认识了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后,教师应基于儿童绘本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将以绘本为模本,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引用绘本创意,改造其中场景情节;搜集神话传说,设计匹配相应图画等方面出发,对基于儿童绘本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探究。  在当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新命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拓展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渠道,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从分析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入手,探索利用本土特色资源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新路径。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食育作为以日常饮食为主题的核心教育,取材于生活,践行于实践,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幼儿园食育课程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现场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主动建构“食”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与习惯,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
幼儿午睡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进行了一上午的活动后,身体会感到疲倦。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让幼儿在适当的休息后能以充沛的精力参与下午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因此,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要提高对幼儿午睡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本文将针对如何
什么是骨折  骨折指的是骨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完全或是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或是老年人,中青年人在不遭受意外的情况下发生骨折的概率不高。大多数患者都是单一部位骨折,在遭受外力的情况下会导致多发性骨折、骨折后如果治疗及时,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少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暴力、间接暴力以及积累性劳损。其中直接骨折指的就是外力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某个部位,导致该部位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