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符号学角度谈城市家具的设计创作r——以海南黎族为例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逐渐被忽视,同质化的现象愈发普遍,城市间的差异越来越细小.中华民族传统符号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的智慧.本次研究从民族符号学出发,以海南省的黎族为例,首先概述了城市家具的概念、四种基本要素以及黎族符号语言的基本要素,而后分析了民族符号应用于城市家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最后阐述了民族符号应用于城市家具设计的意义所在,旨在促进民族文化与城市家具设计有机融合,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能够展现各个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写真”历史悠久,至两宋逐步发展到高潮,众多文人都参与到了写真创作和画理探讨中,画像赞一时大兴;与此同时,宫廷内外还出现了大量的职业写真画家,写真的对象也由以往上层阶级延伸到普通百姓.宋代在极为浓厚的“写真”氛围下“夺真”观孕育而生,逼真的人物写真还会夺人精魄,这是写真画重“形”更重“神”的结果.而宋以后,传奇写真画家逐渐消失,也说明写真画逐步被边缘化,让位于山水、花鸟题材.
摘要:,砖砌体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员要全面分析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砖砌体施工的主要问题,说了砖砌体施工前的准备和工艺流程。并进一步探讨了房屋建筑砖砌体施工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砖砌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我国
期刊
中国画的情感表达,看重内心的情绪感受,以线条为主干,使表现的物象升华到主观意识的精神构建,以此来与真实世界沟通.心象的表现是艺术表现的中心,主观的心灵构思又是心象表现的中心之中心.主观的心灵构思与客观世界之间接触而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美学的根源.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心象表现是意境的寄托,“心源”与“造化”接触产生的共鸣所表现的心象产生出意境.
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通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基因,尤其是在通变的思维方式下,中国画的发展在文化传统与时代革新之间建立了丰富而立体的关联方式.本文旨在通过辨析“通变”作为影响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思维方式,来探讨中国画当代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
雪景山水画以其自身的形貌及品格特征与文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同构对应特点,使文人山水画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人山水画家以不同的生活体验,运用独特的笔墨语言营造空灵的山水境界,言说对宇宙精神的表达、对生命情怀的感悟及对人生的思考,彰显了中国文人的生命智慧.在雪景山水画的造境方面尤以雪景山水画的空灵境界具有独特的魅力,使雪景山水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创作的主客体及中国艺术的心与物游、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怀方面,探究创作主体心境下雪景山水画空灵境界的营造.
色彩的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件“T”形帛画,画面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重彩绘画的表现形式,画中使用矿物质颜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风貌.绘画艺术历经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融合,文化艺术呈现出较为开放的局面.重彩绘画大量存在于不同时期的墓室之内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石窟之内,其中以位于新疆境内的石窟群落和甘肃敦煌地区最为著名,尤其是敦煌莫高窟,汇聚了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历经千年的绘画艺术珍品,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没有间断的古代绘画博物馆.
非体制内且活跃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新文艺群体,是我国文艺事业中顺应时代发展彰显时代印记的新生力量.2019年在桂林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桂林新文艺群体中国画优秀作品展”,在思想上响应国家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在作品样式上,以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古典交织现代等多元化内容呈现,在绘画语言上既有传统的笔墨,也有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兼容并包的时代元素,还有吸纳当代元素推陈出新、别开生面的新颖作品,展现了桂林新文艺群体艺术工作者扎实而多样的创作能力和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
通过剖析艺术设计学科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以专业赛事和常规课堂教学相融合为途径,探索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任务以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竞赛项目作为艺术设计课堂常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教学和社会接轨,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游牧民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重要成员,游牧民族的传统居住的建筑形式是游牧民族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在游牧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草原审美文化体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通过调研考察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聚居地游牧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着重论述在自然的地域环境下游牧民族传统民居建筑在生活中的适应性及民居建筑形式的审美意象,深入挖掘其中的建筑语言及智慧.
汉武梁祠画像石因其在考据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推重.清代朴学大盛,作为清代学术重要一端的乾嘉学者,对金石材料极为重视,在武梁祠画像石研究中以其方法创新收获了诸多新见.以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所收武梁祠画像石及其后附有的诸多乾嘉学者跋尾为材料,对乾嘉学者的金石考据予以个案式考察,可以探赜乾嘉学者金石学研究的路径与特色.同时也可为武梁祠画像石的史料学价值张目,以多维度视角考论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的考据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