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以铸师魂 强师以育英才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兰州市第十九中学:铸师魂树师德,提师能上水平》报道。
  2009年12月30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兰州市第十九中学的做法作出重要批示: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的提法和要求很好,认真实践效果也很好。要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在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兰州市第十九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不以高考闻名,也不是名师云集的名校。
  当你走进学校时,学校环境和基础设施之简陋让你无法相信:高楼如“井”字状般围在四周,中间一块空地是学校校园,狭窄得再不能狭窄。
  但就是这样一所中学,近来年却声名雀起,远扬省内外,甚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兰州十九中靠什么赢得了创新和发展呢?答案就在该校提出的“三师一建”里。
  树师德——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教师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是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近年来,校园里一些应当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师德出现了“滑坡”,体罚学生、有偿补课、收家长钱财、“走穴”、歧视后进生……一些师德失范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一个现实的、需要正视的问题。”兰州十九中校长丁学廉说,学校一旦有了名气,教师也随之有了名望,一部分人就开始不安于现状,出现厌教思想,当家教、校外代课甚至为本班学生有偿补课的事已不再是个例,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提出铸师魄、树师德的缘由就在此。”
  为了有效提高师德水平,让每位教师都认识到,铸师魂、树师德就是要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美德,兰州十九中开展了“三问四查”活动:问计于师,问计于生,问计于家长;查师德状况、查队伍建设、查教学质量、查校园文化建设。
  丁学廉介绍说,在“三问四查”活动后,学校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教师要具备的“五种意识”,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美德,树立师表、奉献、服务、拼搏和发展的意识。
  有了意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到教育教学当中。为此,兰州十九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我奉献、我快乐”和“我和你,心连心”等系列活动,让教师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且热爱、关心学生,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学生的无私奉献是创新的精神力量。教师工作之所以高尚,就在于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一个铺路石的作用。”这是一位教师在活动后所写的感悟。
  李亚莉副校长给记者讲了一件“我和你,心连心”活动中一位老师“挽救”一位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的故事——
  这位老师叫董世朝,是初三班的班主任。在他的班上,有一位名叫李家俊(化名)的学生,初一时成绩一直排在全班前十名。初二开学不久的“国庆”长假后,李家俊就经常请假、逃学。经调查,董老师了解到,原来李家俊在国庆放假期间天天玩网络游戏,之后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董老师及时与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向教务处汇报了这件事,并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可是无济于事,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李家俊还是逃学去玩游戏。
  这下董老师着急了,他认真反思自己,是不是教育不到位?
  在此之后,董世朝每周都去李家俊家,和家长一起做思想工作,一去就是一两个小时。在学校里,董世超在李家俊身上投入了更多的心血,经常和他沟通,和其他老师一起商量策略,甚至还专门买了心理辅导书,希望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董老师真是想尽了办法,磨破了嘴皮,费尽了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样持续一年的关心下,董世朝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终于让李家俊“迷途知返”了,也彻底醒悟了。李家俊发誓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他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又成了像以前一样的好学生。
  一年多时间,董世朝从未放弃,这并不是仅仅有耐心就能做到的。董世朝这样说:“我付出了精力和时间,但换回来的是一个迷途知返、健康向上的孩子,孰轻孰重?”
  像董老师一样,为了解答一道难题,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转化一个学困生,为了给学生补课,经常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甚至顾不上自己家庭的老师在兰州十九不在少数。
  树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修养,学校似乎很难找到抓手,但兰州十九中创造性地通过这样一件件看似细小而却实际的小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融入到每天的教育教学中,串连成一个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师德链”。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学生,兰州十九中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口号来提倡,而是用具体的行动来呈现,师生“结对子”帮扶就是其中之一。
  学校要求教师和学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无偿补课,在经济上进行资助等等。
  卜文华是历史老师,以前,在她班上有一个女孩,性格很像男生,留短发,喜欢踢足球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很生气,但无计可施,孩子也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经常和父母闹别扭,也不愿和父母交流。卜文华知道后就主动和这位学生搞好关系,中午吃饭时,有时候和她一起吃,边吃饭,边谈心、交流,开导她,引导她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卜文华的努力下,一段时间后,她终于和父母搞好了关系。
  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甚至有些已经超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然而,兰州十九中的老师都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就是从这些小事中,呈现出了师德的魅力。
  另外,为了使教师队伍能够形成以德立师的风气,兰州市第十九中学还组织开展了“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倡导“三种精神”——敬业爱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一支师德高尚、品质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提师能——
  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基础
  一位好教师,不光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还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如此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时期学校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兰州十九中结合学校实际,创新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培养计划,“青蓝”工程是其中一项富有成效的制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亚莉说,为了培养师德高尚化、教学精品化、效益社会化的名师队伍,学校以“提师能”为着力点,采取新老结对、共同促进的办法,加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一对“师徒”。王宏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与一位年青教师晏文娟老师结成了“对子”。
  “师徒”经常互相听课,课后一起讨论,交流经验,总结得失,分析问题,每月总结一次教学经验,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在王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晏文娟老师的教学技能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新秀,2010年,晏文娟老师在一次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了奖。为此,作为师傅的王老师还得到了学校500元的奖金。
  王老师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另外,虽然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有想法、有创新精神;而老教师,也能从年青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其实就是相互提高、合作共赢的过程。
  李亚莉认为,通过新老结对、共同促进的办法,加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施“青蓝工程”的过程中,兰州十九中赋予了它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不是结“对子”这么简单。
  学校规定,教师自由结对,不仅年青教师可以拜师,老教师也可以拜师;同学科教师可以结对,不同学科的也可以结对。这就大大提升了结对的灵活性,更显人性化和多元化。
  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专门设计了“青蓝工程”听课本,规定结对教师每周必须听课一到两节,并且每次听课必须有听课记录,课后必须评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在“青蓝工程”活动中,不但结对教师相互听课,各个学科负责人也要听课,每学期召开总结大会,对进步明显或获奖项的“师徒”进行奖励。
  当记者问到听课、评课的效果时,教导主任卜文华说:“以前在评课时大家还很慎重,说优点的多,对缺点和不足就说得比较委婉。但现在由于经常听课、评课,大家都习惯了,每次评课,几乎没有人说客套话,而是开门见山就指出其缺点和不足。”
  为了在教师间营造竞争氛围,学校实施了“大教研计划”,除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课、评课活动外,引导加强学科之间、级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一位叫胡淑君的老师就是在“大教研”思想启发下,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她创新教学方式,其教学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胡老师是教生物课的,她讲课时把一些生物名词的英语单词和英语口语渗透进来。学生们很喜欢她的课,“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顺便学到了英语单词”。
  在胡老师看来,高效课堂只是一种理念,比较抽象,是一个宏观的宗旨性目标,具体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授课老师就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授课内容合理地运用这种理念。
  于是,胡老师想到了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英语单词和英语口语。她把这个想法跟学校领导汇报了,学校领导也支持她。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肯定。
  李亚莉说,“大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大作用,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讨论、交流甚至备课、研讨教学方法,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兰州十九中,浓厚的教研之风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篇教研论坛会议现场的发言记录里,几十位教师为了讨论分层教学的对策,发言的文字实录就有1万多字。
  “教学需要教科研的引领,需要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大家交流的过程中,观点的碰撞可以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就是经常听听别人的观点,自己有所感悟也是非常有益的。”副校长李亚莉这样说。
   编辑:董向东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19—01  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气的重任。只有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育人环境,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确保人才培養的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廉政
孙建华:1962年10月生,汉族,兰州六十三中教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兰州市教学能手。在教学一线工作28年,担任班主任5年,主持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两项,发表
武威市凉州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区域内民营经济活跃的优势,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办教育,全区
近日,一名来自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投诉称: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给学生颁发的“诚信证”其实只发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并且学校还收取5元线。记者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采访了解到,早在2006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始启用“诚信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对校纪、校规的遵守情况、诚实守信等相关问题进行考核。(西部商报)  诚信教育是必要的,但诚信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用诚信
[关键词]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优化策略;大学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22-01  当前,高校教师授课课时多、科研压力大、日常事务多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素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
近日,一网帖称,一位来自江西省吉水县的学生家长反映吉水县尚贤乡尚贤中心小学要求学生上交“不听话押金”,如果小孩在校违纪,押金将会被逐一扣罚,直至全部扣完为止。网帖被众多网友转发,有网友惊呼“真是越来越雷人了,学校居然还能想出这招?”“千奇百怪,这样的老师能教出怎样的学生呢?”(据新华社)  在经历了“戴绿领巾”、“走廊考试”等特殊“照顾”后,老师眼中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再一次被区别对待,而这一次不
关键词〕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20—01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了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师自身要有高
2012年5月10日,岷县发生了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校舍严重毁坏。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难,岷县教育系统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用顽强的毅力铺就
〔关键词〕 美育;特点;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18—02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和接
日前,一条名为“女老师穿女仆装上课”的微博在网上疯传。据悉,该女教师曾承诺若班上学生月考年级第一就穿女仆装来上课,学生们并没有让老师失望,而老师也言而有信兑现了承诺。网友纷纷赞其是模范教师,应该给她评个2012年度全国模范教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什么的,更有人直呼:“老师,你们班还收学生不?我要转班!”(《山东商报》)  对这个一诺千金的教师,众网友不吝赞美之辞。承诺就兑现,本来就是关于诚信的最好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