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内病死率的连续预测:单中心数据集内循环神经网络模型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概念证据角度建立一个使用电子病历数据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持续个体化评估PICU患儿住院期间的病死风险,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替代指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一家三级学术型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2010年1至2019年2月间的12 516次PICU入院(9 070例)儿童,分为培训组(50%)、验证组(25%)和测试组(25%)。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测试组2 475次PICU住院≥24 h,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第12小时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n CI 0.93~0.95),高于儿科病死率指数(0.88,n CI 0.85~0.91,n P<0.02)、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第12小时)(0.89,n CI 0.86~0.92,n P<0.05)和小儿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第1天)(0.85,n CI 0.81~0.89,n P<0.002)。循环神经网络的辨别力随所获数据增多和引导时间缩短而增强,出院前24 h AUC达到0.99。尽管没有诊断信息,但循环神经网络在不同主要诊断类别中均表现良好,这些组的AUC得分普遍高于其他3个评分。测试组内692次PICU住院≥5 d,循环神经网络的AUC显著优于其匹配的每日小儿器官功能障碍评分(n P<0.05)。n 结论: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处理患儿电子病历数据中包含的数百个输入变量,并在测量数据可用时动态集成。其高分辨能力表明循环神经网络有潜力为ICU患儿提供准确、连续和实时的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键基因和相关通路,探究BPH发生、发展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BPH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两个芯片数据(GSE7307与GSE119195),通过Rstudio软件对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DEGs)筛选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及可视化;运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与可视化.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Cytosca
目的 探究Dicer1在宫颈肿瘤组织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25例宫颈癌前病变标本中Dicer1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癌前病变等级与Dicer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下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细胞系(S12、W12)及宫颈癌细胞系(CaSki、C33A)Dicer1表达,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W12细胞系HPV E2、HPV E6以及S12、CaSki和C33A细胞系HPV E6、P53、Rb和P21的表达情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082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40例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膀胱癌细胞系(BIU87、5637、J82、UM-UC-3)中LINC01082和miR-54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INC01082和miR-543的靶向关系,将J82细胞分别转染LINC01082过表达质粒(LINC01082组)及对应空载体(空载体组)、miR-543模拟物(miR-543组)及对应阴性质粒(miR
肾癌发病率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次于膀胱癌,居第2位,其致死率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高[1],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 T1 期(≤7 cm)肾癌的首推方法.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肾癌的治疗方面体现出恢复迅速、低损伤、出血少等优势.机器人手术可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进行精细的操作,同时滤除人体自身不能控制的颤动,使各项操作更准确、更可靠[2],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工
期刊
患者,男,57岁,2020年5月19日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3 d”入院.患者无泌尿系阳性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泌尿系B超提示左肾下极探及1个大小为6.4 cm×4.3 cm 的强回声包块,边界清,向外凸出,CDFI:内见丰富血流信号;肾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双肾动脉及其分支未见局限性狭窄及扩张,左肾下极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凸向肾表面生长,大小为6.5 cm×4.5 cm,皮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初步诊断:左肾占位性质待查(肾癌T1bN0 M0可能).遂于5月22日在全身
期刊
患者因“发现尿道外口新生物半年”于2019年12月11日入院,无明显不适感未予特殊治疗,后发现肿物逐渐增大,伴出血,触痛明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尿道外口赘生物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尿道腺癌,后至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专科体检:尿道外口可见鲜红色赘生物,大小约2 cm×3 cm,触痛(+),触之出血明显;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盆腔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内及后尿道未见异常.全麻下行尿道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图1):(尿道外口肿物)大小为3.0 cm×2.0 cm×0.8 cm;镜检肿物为中分化乳头
期刊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其诊疗压力持续增大.目前对其恶性进展的机制尚不清楚,而进入晚期的膀胱癌患者目前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且获益并不明显,亟待进一步探寻其发展机制,以期更有效地延缓或阻断甚至逆转其进展性过程.自噬与糖代谢重编程在膀胱癌的增殖、耐药、侵袭及转移等恶性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在其它实体瘤中发现自噬可以调控糖代谢并影响肿瘤的恶性进展.现通过其它实体瘤自噬与糖代谢重编程相调控的研究进展,就二者在膀胱癌恶性发展中的调控研究进行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疾病,由其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是治疗小体积(30~80 ml)和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随着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激光技术较传统手术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对激光技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m6A甲级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中存在最广泛的RNA修饰方式,其介导的mRNA翻译、降解、剪切等是所有真核细胞蛋白表达的重要调节步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亦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拟对m6A甲基化修饰的概念及其机制进行阐述,重点对其在泌尿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目的 制备优化的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根据吗啡和内皮素-1(ET-1)注射的不同次数和天数制备4组模型小鼠,通过比较行为表现和痛阈变化,选出优化的癌性爆发痛模型;通过观察该组小鼠行为变化和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造模后第16~18天,四次组(QID组)、三次组(TID组)和两次组(BID组)先后出现吗啡过量表现和痛阈升高,一次组(QD组)镇痛良好,且第3天痛阈下降;QD组在ET-1注射后10 min痛阈迅速下降,30 min痛阈回升.结论 连续3 d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