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血气分析采集方法的比较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临床中几种常见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并从对病人的体位要求、采血成功率、按压时间对病人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是最佳采血部位。
  【关键词】桡动脉;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81-01
  ICU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是最常见的操作,常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脑挫裂伤、特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的病人,以监测体内血氧饱和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情况,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重度颅脑外伤的病人常有严重发绀现象,常因穿刺误入静脉,使穿刺结果有偏差。因此,如何确保所采集的标本为动脉血,以及降低操作难度,减轻病人痛苦是值得护理人员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护理体会,介绍了经股、桡、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1 常用方法及其采血方式
  临床经常采血的部位有股动脉、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现将三种不同部位采血的方法和体会比较如下:
  1.1 桡动脉
  病人任意体位,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消毒穿刺部位及术者左手示指,触及桡动脉搏动处并定位,使动脉在手指下方,以30度~45度角进针,见有鲜红色回血时固定穿刺针位置,采血后按压局部2~5分钟。
  1.2 股动脉
  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大腿稍外展,充分暴露股三角区,消毒穿刺部位及术者左手示指、中指后,以示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在左手的示指和中指之间与皮肤成90度角进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即穿刺成功。抽取需要的血量后迅速拔针并按压局部10~15分钟。
  1.3 足背动脉
  病人两腿自然伸直放平,暴露一侧足背部,消毒穿刺部位及术者左手示指,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处并定位,选择手指按压部位下0.3~0.6cm,以45度~60度角进针,见鲜红色血液时固定穿刺针位置,并回抽注射器,抽取需要血量,拔针后按压局部2~5分钟。
  2 经桡、 股、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比较
  有文献报道[2],同一病人的股、桡、足背动脉三个部位采血对结果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比较三种动脉采血方法的体位要求、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2.1 体位要求
  从三种部位采血对病人的体位要求来看股动脉需暴露部位较大,易造成病人寒冷,因此临床许多清醒病人不愿配合,且对于肢体活动度不好的病人,股动脉不易外展,不能很好地选择操作部位"而桡动脉与足背动脉属体表暴露,便于采血操作。
  2.2 穿刺成功率
  从进针角度来说股动脉最易掌握,因此,股动脉处采血成功率一般高于桡动脉与足背动脉,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肱动脉是除股动脉以外,较其他采血部位最宽大、搏动最好的动脉,血管易于定位,采血成功率高。
  2.3 操作所需时间
  股动脉采血所需按压时间远多于桡动脉及足背动脉,因此,采用桡动脉及足背动脉则可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2.4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2.4.1桡动脉:与股动脉比较,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少,利于压迫,不易出现血肿,但穿刺时由于血管管腔细易于滑动,使得穿刺成功率较股动脉低,易造成重复穿刺,而长期反复穿刺亦容易造成瘢痕组织增生及形成血肿。
  2.4.2股动脉:穿刺部位较深,有出血不易立即发现,易逐渐形成血肿,当病人属于被动体位及肥胖病人时,穿刺有困难,长期反复穿刺,血管内壁易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血流通过,从而影响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对病人的影响较大。
  2.4.3足背动脉:因其位置表浅,穿刺可选用较小号针头,使病人对疼痛反应不是很强烈,清醒病人易于接受,足背动脉较股动脉及桡动脉皮下脂肪少,周围软组织少,活动度差,因此,抽血时血管腔不易滑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且足背动脉为末梢动脉,反复穿刺对其下级动脉、组织血液循环影响较小。但对于周围循环差的病人,由于动脉搏动不清晰,则极易穿刺失败。
  参考文献
  [1] 张洪涛,李红岩,刘 敏.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应注意的事项[J].山东医药,2005,45(29):69.
  [2] 蔡有兰.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 (4):225-226.
  作者简介:
  赖才灿(1983-)女,毕业于福建省莆田学院护理学系,护师,研究方向:重症监护。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达标情况及营养性疾病和常见病及缺点发生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对2012年扬州城区41所幼儿园1749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及血红蛋白和龋齿、眼缺陷的检查。结果:儿童身高和体重达到中+及以上的达标率分别为77.96%和78.62%,男童分别为79.11%和80.03%,女童分别为76.81%和77.2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商洛市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给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2006~2012年肺结核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36/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09%;各月均有发病,3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组发病构成分别为0-6岁0.35%,7-14岁1.45%,15岁以上98.20%;男、女性平均发病率分别为87.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探求应对策略。方法:结合普外科工作实际,从人员到科室特点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结果:针对分析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结果: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风险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测定芍药愈伤组织中两种有效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SinoChrom ODS-BP(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05%磷酸二氢钾(v/v,11:8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 ℃。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可完全分离,在一定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q-PCR检测糖尿病小鼠肾脏S1P受体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结束12周时糖尿病小鼠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糖尿病小鼠肾组织S1P2、S1P4和S1P5 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表达增加S1PR可能参与糖尿病小鼠肾功能损伤过程。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受体;糖尿病;肾功能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护士管理参与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护士管理参与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护士管理参与率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使护士的管理参与率达100%,病人满意度达97.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护士管理参与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品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姜黄素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ATP敏感钾通道(KATP)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二氮嗪组和二氮嗪+ 姜黄素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体外划痕和Transwell小孔实验检测HEC-1B细胞的迁移侵袭力。结果:姜黄素以浓度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EC-1B细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咸宁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实施近7年来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为做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全市耐多药可疑者登记本、痰培养实验室登记本、药物敏感试验实验室登记本、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登记本、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项目月报表和季报表,分析咸宁市MDR-TB患者发现情况。结果:共登记涂阳患者8202例,MDR-TB可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极低体重儿,其中发生PN相关性PNAC的患儿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茵栀黄1.5g口服,2次/d,熊去氧胆酸20-30mg/kg.d,分2次口服,同时每天由专业护士按摩腹部2次,15分钟/次,出院后则由其母亲进行,另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在无导向装置超声引导下经同轴针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8例肾脏疾病患者使用普通探头超声引导,将穿刺活检针经同轴针套管进行肾穿刺活检,送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随访术后并发症。并对比分析经肋间和经肋下穿刺、穿刺左肾和右肾、穿刺肾脏外侧中极和肾脏外侧下极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00%获得了肾组织标本,肾组织长度6~18mm,平均(12.5±3.2)mm,光镜下每例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