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最老的校长走了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30日清晨6时,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在上海停止呼吸。
  仅在力学领域,以钱氏命名的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这仅仅是钱伟长留给这个世界的部分遗产。
  钱伟长去世的消息,迅速成为当天新浪和网易的头条新闻,并推出相关专题。
  此前的1992年,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去世;2009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去世。
  早在1956年,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这三位中国科技领域的杰出带头人,被周恩来尊称为“三钱”,名动天下。
  如今,世间已无“三钱”。
  
  陈寅恪流失的弟子
  “三钱”都出生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头几年,生于1912年10月的钱伟长年纪居中,比钱学森小一岁,比钱三强长一岁。他的求学路与其他两位比起来,格外不同。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是要学习历史或者文学,因为这两科他的考分都是满分。清华大学的历史考卷中,有一道出人意料的题目:写出二十四史的书名、作者、注者和卷数。好多人都被考住了,而钱伟长却得了100分。陈寅恪看过他的考试试卷,非常欣赏,有意招他为亲传弟子,
  钱伟长擅长文史有渊源。他的四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高中时,钱伟长就考入钱穆任教的苏州中学。在当时,苏州中学是一所极富盛名的学校,学习环境幽静,学习纪律严格,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钱穆教文学、杨人(木便)教西洋史、吕叔湘教中国史。
  在那里,钱伟长培养了对文史课的兴趣,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然而,因为高中之前,他基本没有接触过数学、物理、生物等课程,这些课程,他的成绩总是落在后头。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小学阶段是在乡村小学度过,初中时候,才随父亲到无锡县城求学,曾在著名学者唐文治所开办的国学专修学校就读过。
  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的接济才得以继续上学,因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灯以后,他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钱伟长此后伴随一生的 “开夜车”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钱伟长入学清华大学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也在其中。晚年他回忆,当自己从广播中听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是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的论调时,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物理系,要造飞机大炮。
  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并不赞同他的选择,建议他还是继续家学渊源的历史学。钱伟长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顾颉刚满口赞成:“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钱穆便不再反对。
  为了说服吴有训,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去吴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吴早上八点到办公室,他6点半就等在门口。最后,吴有训被他的热情感动,决定让钱伟长先到物理系学一年,期末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达到70分才可以继续学下去。
  这个没有难倒钱伟长。刻苦学习本来就是他的习惯,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钱伟长已经成为物理系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吴有训也非常器重他了,还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
  提起“三钱”的来源,要提起1956年我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制定。也正是在那一年,20世纪40年代就在国际学术界成名的钱伟长,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参与了这个规划制定。
  钱伟长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秉着在当时“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则,提出五项科学计划:原子能、航天导弹、还有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
  这个计划遭到了数学、物理等多个基础学科约400来名知名学者的反对。认定国家科学规划更要看重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发展的钱伟长,很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当时,只有刚从国外回来的另两钱——钱三强、钱学森支持他。争论持续了一年多,周总理一锤定音:“三钱”说的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
  为了国家的需要是钱伟长弃文从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学的初衷。1940年1月,他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出发前,四叔钱穆特地从苏州赶来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钱穆,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着钱伟长,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因为他和导师辛吉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被收录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六十岁祝寿文集里。那部文集里,也收录了爱因斯坦的论文,钱伟长一举成名。
  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的钱伟长受冯卡门邀请,到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作博士后研究。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
  不过,当钱伟长听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决定回国。1946年,钱伟长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机械系的教授。同时他还在其他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那个时候,教师的日子非常清苦,生下两个孩子之后,钱伟长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1948年,他一度在当时尚未回国的钱学森的建议下萌生了举家移居美国的念头,他工作过的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一直期望他回去。
  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
  在之后一直到1949年的岁月里,钱伟长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日后大多成为了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科学的领军人物。钱伟长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便发端于此。
  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校长
  1957年1月,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意见。
  因为坚持自己在教育上的看法,1957年6月他被打成“右派”,两个孩子受到牵连,没能上大学。
  虽然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钱伟长保留了教授资格,但他也失去了上讲台授课的资格。他被派去扫地。1968年,已经55岁的他还被分配到首都特钢做了一名炉前工。
  1983年,已经71岁的钱伟长被邓小平特批任命为上海工业大学的校长,而且是一纸终身的任命。后来,上海工业大学合并了四所大学,成了现在的上海大学,因此,钱伟长直到去世,都是上海大学的校长,成为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校长。
  在上海工业大学,钱伟长提出了“拆除四堵墙”的教育理论,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
  他认为学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服务,并且要和社会结合起来办教育。教育是否成功,要看毕业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到的知识是否有用。
  在上海大学,钱伟长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1992年,上海工大率先实行学分制,此后,还引入了导师制;1993年,上海工大成为全国第一家入学收费的高校;上海大学实行短学期制,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10周讲课,2周考试,半星期休息,暑期为13周……
  到了1996年,曾经被上海人称为四等大学的上海大学,已经成为全国百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同时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7年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优中,上海大学名列第一。
  在上海,钱伟长没买房子也不领工资,但他很开心,也非常忙碌,因为直到他晚年岁月的最后二十多年,终于有机会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为了国家需要做些事情。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到复旦求学之前,从未坐过火车,从东阳到上海的感觉不亚于中国人初到美国。  我的家乡是浙江东阳,东阳当时很穷,但却以“教授市”而闻名。我在东阳中学读书时,也同样被东阳刻苦求学的“梅干菜精神”所激励。那时,住校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每周带到学校的伙食是一袋白米和一罐梅干菜,妈妈是尽了最大的可能,在菜里多加些猪油,所以,每顿吃着铺着梅干菜的热气腾腾的饭时,我的心里就已经很知足了。  
期刊
2010年6月9日,身着条纹T恤的郭广昌出席一个论坛时,记者提到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复星系多元化投资的可以说很像GE,但是复星所投资的每个项目都没有进入行业前三名,这和杰克韦尔奇的“行业前三名”理论相差太远。  显然,郭广昌对这个问题已经不陌生,他快速回答了这个问题。  “杰克韦尔奇所说的行业前三名,即,不是前三名就退出。我认为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只有杰克韦尔奇,否则每个人都能成为GE的总裁……”  实
期刊
在世博园的众多展馆中,有一个纯粹由中国的民营企业筹建的展馆——民营企业联合馆。它以“活力四射”、“色彩绚烂”为包装形象,成为上海世博园中的一个大亮点。  用参展的企业家们的话说,这是“用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示民营企业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参展的16家企业,都是行业内顶尖的企业,其中一半是浙江企业。  这个主题为“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给城市带来的色彩与活力”的展馆,在2008年初由郭广昌牵头筹建
期刊
自1860年代中期内战结束之后,美国经历了工业、运输业、通讯业的高速发展,到1890年,其经济规模超过了称霸一百多年的英国而雄踞世界顶峰。  马克吐温将这个时期称为“镀金时代”(Gilded Age)。  到1910年,美国进行了建国以后历史上的第十三次人口统计。统计发现,居住在十万人以上的市镇的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也就是说,这个原来的农业国家已经正式跨进了工业社会。也就在这前后,亨利福特的
期刊
村子是小得不能再小,十几户人家,几十亩水田。没有山,只是一片丘陵;没有大河,只有四口水塘,夏季倒也荷花盛开;没有烈士也没有地主,只有一户富农。  1970年代,我们家就下放在这个村子。这是位于皖中的一个普通村落,当地人叫做郢子。一共几十个人,1960年饿死了一半人,我上小学时老贫农忆苦思甜,一不小心就会提到粮食过关那几年。我记事时,“文革”已经过去,家里土墙壁上还留有武斗射击的弹坑。我三岁的姐姐因
期刊
央视曝光阿胶生产使用劣质原料的新闻引起了巨大关注,而公众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对无良商家的口诛笔伐之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被曝光之前,已经有大量“劣质阿胶”被人们消费了,但是很少听到有人投诉“阿胶无效”。  面对众多科普文章对“阿胶功效”的质疑,使用者总是现身说法:自己用了就是“有效”。这至少说明,那些“劣质”的阿胶,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作用与“真的阿胶”是相似的——或者一样“有效”,或者一样无效。 
期刊
6月22日,复星高层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意向书,与大同市政府和山西同煤集团合作,介入同煤集团钢铁公司的改制重组。  这并不是复星一时兴起。从西北的山西、东北的黑龙江、华北的天津、华东的南京,以及最南端的海南,复星集团布局的钢铁棋子已经织成了一张网。从初识建龙集团,10年来,复星集团苦心构建的钢铁霸业渐渐浮出水面。  “要做中国的米塔尔”,复星高层曾如此表示。米塔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  但是,
期刊
一个石匠和菜农的儿子成了上海“盖茨”。  18年前,他还不过是一个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做问卷调查的年轻人,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你见到的保险推销员。  18年后,在2010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他有的是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多元化的公司和各种头衔。普通人的生活中会不小心就接触到他的“产品”,住房、医药、媒体、百货……甚至是你家里的一片钢铁,难保不是来自他投资的钢铁厂。  “对年轻人来说,他的经历简直是个
期刊
在日本坐车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路边旌旗招展,旗上大书“中古车”三个大字。旌旗阵中,整齐排列的是擦拭一新的各色轿车。这就是日本的“二手车”专卖店,没有时下中国二手车市场的纷乱和嘈杂。一切都那么恬淡,清静和从容。  在美国,在欧洲,二手车的销售和在日本的情形大同小异。只是在日本上市的二手车比较漂亮一点,大都有七八成新。美国二手车新旧都有,几百美元买一辆20年前的旧车,曾是当年许多中国留学生购买第一辆
期刊
《美国可以说不:站在自由与暴政十字路口的美国》(Liberty and Tyranny: A Conservative Manifesto)是意译,无法全面传达作者的意图,它本该是《自由与暴政:一个保守主义者宣言》。  读者有兴趣了解,美国,这个以自由为闻名的国度,何以有暴政问题,且如作者所言,已将美国推到悬崖边缘?  作者引用国父们对自由与暴政的理解:“对自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一个少数摆布多数的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