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暴政”的泥潭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可以说不:站在自由与暴政十字路口的美国》(Liberty and Tyranny: A Conservative Manifesto)是意译,无法全面传达作者的意图,它本该是《自由与暴政:一个保守主义者宣言》。
  读者有兴趣了解,美国,这个以自由为闻名的国度,何以有暴政问题,且如作者所言,已将美国推到悬崖边缘?
  作者引用国父们对自由与暴政的理解:“对自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一个少数摆布多数的全能中央政府”。“宪法必须是一份持久的契约”,不可轻易更改。作者话锋一转,指控罗斯福新政,是对美国立国原则(宪法原则)的“彻底背离”,且定义“新政”以来的所谓“新自由主义”,其本质,就是国家主义,由于其“贪得无厌的操控欲望”,——必欲“加强对经济活动及随后的个人自由的控制”,使人民“臣服于政府权力”,“俯首贴耳、依赖成性”。作者警告:自由一旦失去,便无可挽回;支撑美国立国的个人独特性和个体独立思考等原则,因此受到根本动摇。
  作品近似潘恩当年写的小册子《常识》,篇幅小而精干,语气坚定,极富论战性,是十足的“保守主义者宣言”。写作背景,是奥巴马上台执政。据作者,奥巴马最崇拜的美国总统,正是罗斯福。作者意图明确,从罗斯福到奥巴马,中间经约翰逊、卡特、克林顿,政府被倡导所谓新自由主义的国家主义分子所把持,美国被一步步引向自由的反面,作者称之为“软暴政”的泥潭。
  这很有意思。软暴政的一极,是“硬暴政”,但两者本质相同。关于硬暴政,最好的论述见诸汉娜•阿伦特。略去不谈。但与硬暴政性质相同的软暴政,何以成了美国问题?熟悉美国历史与制宪进程的读者知道,如何避免暴政,从美国制宪(立国之前)的那一天,就一直是个问题。制宪会议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数次导致会议走到“散伙”边缘,一派想赋予联邦政府较大权力,一派力图最大程度保持邦权力,“伟大的妥协”,首先表现在这个最敏感问题上,两派各让一步——联邦政府与各邦权力的分权与制衡。1791年美国宪法实施以来,这一问题从未从公众视野消失。当年反联邦派的担心,通过美国内战,美国参加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加剧升级。1932年罗斯福上台、推出新政措施后,争论再次爆发,延续至今。需要强调的是,今日保守派与新自由派针锋相对的,远非当年联邦派与反联邦派争论的焦点,问题的性质恐怕早已超出当年两派所预料——时过境迁,当今联邦政府权力急剧扩张态势,相信未必当年联邦派所愿见。
  全部问题可能在于,如何认定当今美国政府权力扩张这一事实,它的背景和所依据的基础。或许正是在这一点上,美国(新)保守派(实质上也改宗“新”了)与新自由派发生尖锐分歧与对立——联邦政府权力的上升,通过怎样的路径完成,具有根本不同的意义。是像“深深根植于习俗、传统和信仰”的个人权利一样,基于乡村精神、政治、生活,还是源于某些人自认对社会、国家的“真理”和理想?本书作者痛斥的,正是后者,认定他们是毁掉美国的“国家主义者”。
  “美国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创立什么样的又有力量、又有政治德性、权力又受到有效限制的政府。
其他文献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田野,原野洒满了烈士的血”。在中国,5月是红5月,有51劳动节、54青年节、毛主席520庄严声明(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还有530上海工人大罢工。此外,反对周恩来或是受嫌反周的人被定性为516分子,受到全面专政。当然,5月的天气风和日丽,轻寒轻暖,最适合集会游行示威。  据说,51原本是第二共产国际为了纪念美国工人大罢工而定的节日。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资本家悄悄地将“五一劳
期刊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到复旦求学之前,从未坐过火车,从东阳到上海的感觉不亚于中国人初到美国。  我的家乡是浙江东阳,东阳当时很穷,但却以“教授市”而闻名。我在东阳中学读书时,也同样被东阳刻苦求学的“梅干菜精神”所激励。那时,住校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每周带到学校的伙食是一袋白米和一罐梅干菜,妈妈是尽了最大的可能,在菜里多加些猪油,所以,每顿吃着铺着梅干菜的热气腾腾的饭时,我的心里就已经很知足了。  
期刊
2010年6月9日,身着条纹T恤的郭广昌出席一个论坛时,记者提到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复星系多元化投资的可以说很像GE,但是复星所投资的每个项目都没有进入行业前三名,这和杰克韦尔奇的“行业前三名”理论相差太远。  显然,郭广昌对这个问题已经不陌生,他快速回答了这个问题。  “杰克韦尔奇所说的行业前三名,即,不是前三名就退出。我认为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只有杰克韦尔奇,否则每个人都能成为GE的总裁……”  实
期刊
在世博园的众多展馆中,有一个纯粹由中国的民营企业筹建的展馆——民营企业联合馆。它以“活力四射”、“色彩绚烂”为包装形象,成为上海世博园中的一个大亮点。  用参展的企业家们的话说,这是“用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示民营企业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参展的16家企业,都是行业内顶尖的企业,其中一半是浙江企业。  这个主题为“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给城市带来的色彩与活力”的展馆,在2008年初由郭广昌牵头筹建
期刊
自1860年代中期内战结束之后,美国经历了工业、运输业、通讯业的高速发展,到1890年,其经济规模超过了称霸一百多年的英国而雄踞世界顶峰。  马克吐温将这个时期称为“镀金时代”(Gilded Age)。  到1910年,美国进行了建国以后历史上的第十三次人口统计。统计发现,居住在十万人以上的市镇的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也就是说,这个原来的农业国家已经正式跨进了工业社会。也就在这前后,亨利福特的
期刊
村子是小得不能再小,十几户人家,几十亩水田。没有山,只是一片丘陵;没有大河,只有四口水塘,夏季倒也荷花盛开;没有烈士也没有地主,只有一户富农。  1970年代,我们家就下放在这个村子。这是位于皖中的一个普通村落,当地人叫做郢子。一共几十个人,1960年饿死了一半人,我上小学时老贫农忆苦思甜,一不小心就会提到粮食过关那几年。我记事时,“文革”已经过去,家里土墙壁上还留有武斗射击的弹坑。我三岁的姐姐因
期刊
央视曝光阿胶生产使用劣质原料的新闻引起了巨大关注,而公众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对无良商家的口诛笔伐之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被曝光之前,已经有大量“劣质阿胶”被人们消费了,但是很少听到有人投诉“阿胶无效”。  面对众多科普文章对“阿胶功效”的质疑,使用者总是现身说法:自己用了就是“有效”。这至少说明,那些“劣质”的阿胶,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作用与“真的阿胶”是相似的——或者一样“有效”,或者一样无效。 
期刊
6月22日,复星高层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意向书,与大同市政府和山西同煤集团合作,介入同煤集团钢铁公司的改制重组。  这并不是复星一时兴起。从西北的山西、东北的黑龙江、华北的天津、华东的南京,以及最南端的海南,复星集团布局的钢铁棋子已经织成了一张网。从初识建龙集团,10年来,复星集团苦心构建的钢铁霸业渐渐浮出水面。  “要做中国的米塔尔”,复星高层曾如此表示。米塔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  但是,
期刊
一个石匠和菜农的儿子成了上海“盖茨”。  18年前,他还不过是一个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做问卷调查的年轻人,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你见到的保险推销员。  18年后,在2010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他有的是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多元化的公司和各种头衔。普通人的生活中会不小心就接触到他的“产品”,住房、医药、媒体、百货……甚至是你家里的一片钢铁,难保不是来自他投资的钢铁厂。  “对年轻人来说,他的经历简直是个
期刊
在日本坐车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路边旌旗招展,旗上大书“中古车”三个大字。旌旗阵中,整齐排列的是擦拭一新的各色轿车。这就是日本的“二手车”专卖店,没有时下中国二手车市场的纷乱和嘈杂。一切都那么恬淡,清静和从容。  在美国,在欧洲,二手车的销售和在日本的情形大同小异。只是在日本上市的二手车比较漂亮一点,大都有七八成新。美国二手车新旧都有,几百美元买一辆20年前的旧车,曾是当年许多中国留学生购买第一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