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酒局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ha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沙龙最红火时,我常常到乌镇去。那儿有诗歌沙龙酒坛四大金刚——赵、钱、孙、李。每次去,他们都自掏腰包,轮番安排我这个群主喝酒,不喝个天昏地暗,绝不罢休。
  一晃,诗歌沙龙解体三年了,我这个曾经的群主,已经淡出了诗坛。闲得无聊,突然想起四大金刚来,想跟他们喝喝酒、叙叙旧。于是,坐火车前往乌镇。
  在火车上,先给四大金刚之首老赵打电话。
  老赵除了爱写诗歌,还有个特长——嗓子好!
  他在市司仪协会挂个副会长,自己倒挺当回事儿。一次,参加个什么仪式,因台面小有头衔的人多,没让他登台亮相。他大发雷霆:“真是狗眼看人低!”拂袖而去。
  电话接通,老赵说:“老群主啊,你大驾光临,咋不事先吱一声呢!真不巧,我正在仙翁山风景区主持开园仪式,分身无术啊……”
  于是,我又给老钱打电话。
  老钱是个诗歌狂!十几年来,坚持每天写一首诗,已经写了几千首,其实多半是顺口溜。在我帮助修改下,有几首小诗登上了市报,他喜出望外,有了野心,想登上《星星诗刊》。我推荐多次,编辑责问我:“你说说,他写那玩意叫诗吗?”
  电话接通,老钱说:“我在北京孩子家哄孙子呢,回不去呀。不过,我最近有个特大收获,拜见了大诗人贺敬之。经他指点,我的诗歌写作水平骤升。再看看以前那些舊作,自己都觉得脸红,一气之下,全都付之一炬啦……”
  早就该烧!我心说。
  中午这顿酒谁能管,找谁呢?对,找老孙!
  老孙曾自诩为正人君子,用他的话说,这辈子除了老伴,从没摸过别的女人手。可老伴去世不到一年,他就跟十来个半大老太太试过婚,一个也没试成。不少人调侃他,他并不在乎,还反以为荣:“可不,桃花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大伙心里明镜似的,老孙一直惦记着诗歌沙龙一枝花——单身女子小燕。可他下巴太长,根本没在小燕的视野。
  电话接通,老孙说:“沙龙主啊,不瞒你说,我正在哈尔滨相老伴呢,这个小老伴可比小燕强百倍。小燕总以为自己是西施呢,没有她这臭鸡蛋,我老孙照样做上档次的槽子糕!”
  午饭还没着落呢,没心思跟他扯淡。
  于是想到老李——四大金刚之末。
  李金刚兴趣不在诗歌,而在仕途。他这辈子的最低目标,是想当个“县太爷”。可直到退休,才弄个副科级。他心里不服,却不说自己,反倒为我鸣不平:“大哥呀,凭你的能力和水平,当个作协主席绰绰有余,可是……唉,咱哥俩同病相连啊!”
  电话接通,老李说:“你来乌镇啦?太不凑巧了,我正在大连旅游呢。但没关系,你记着,这顿酒以后我一定补上。对啦,你爱吃啥海鲜?回去时我给你捎点……”
  四大金刚都不在家,我挺失望。但并没死心,还有最后一张王牌——小燕。这女子虽年近半百,但风韵犹存,眼睛会说话,特有男人缘。
  小燕说:“啊呀,老群主哇,一晃几年没见,真的好想你呀!什么,你现在就在乌镇呢,那好,中午我请你喝酒,一会儿等我电话。”
  真是柳暗花明,我开始想入非非:在诗歌沙龙三年来,一直想跟小燕单独近距离接触,直到如今,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一进饭店包间,让我大感意外:四大金刚都到场了!一见到我,个个满脸尴尬……
  原来是小燕给四大金刚打了电话,在电话里他们问:“都有谁?”
  小燕只说一句话:“本女士单独请你喝酒不行啊?”
  于是,个个心花怒放,都揣着桃色梦幻,屁颠屁颠地跑来了……
  尽管小燕使出浑身解数,酒局也未掀起应有的高潮,气氛一直蔫蔫的,很快就不欢而散了。
  小燕窃喜:这几个老色鬼八成都吃我的醋了,说明我小燕还有魅力。
  临别,我紧紧攥住小燕的手说:“老妹呀,你这朋友我算交定了,今后有啥事,只要喊一嗓子,在大哥这儿绝对好使!”
  突然,小燕一下子扑我怀里,身子软软的。我像触了电,浑身发麻,脑袋一片空白。
  半天,她才睁开毛嘟嘟的大眼睛,深情地盯着我说:“大哥呀,既然你没把老妹当外人,我就不绕弯子啦,我的服装店想进一批货,缺点资金,你能不能先借我十万……”
其他文献
福盛饭庄掌柜许文明待人宽厚,乐做善事,饭庄菜肴品种丰富,有御厨主理,价格又低,整日门庭若市,座无虚席,很快超越隆盛酒楼,成为赊店餐饮业的龙头老大。  发了财的许文明自己十分简朴,施舍起来却很慷慨:每年春节,他都要挑选二十户贫苦人家,送去米面肉油;每遇灾年,都要搭设粥棚,熬粥周济灾民;还在每日打烊之前,让厨师把当天收集起来的残羹剩饭倒入锅里,再掺些面条蔬菜烩煮,让前来乞讨的乞丐饱餐一顿。众乞丐自愿轮
期刊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几桌几椅,很是简陋。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平添田园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而老腔抑扬顿挫诵书沉溺其中,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
期刊
他还没有从照顾父亲直至安葬父亲的疲惫中解脱出来,酷暑便接踵而至,今年的天气出奇地热,整个世界像灶台上的笼屉,把人熏蒸得无处藏躲。  难挨之际,老陈从居住的边陲小镇打来电话,邀他去避暑,老陈是他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以前多次邀请他过去看看,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成行。这次他决定如约而至。  对于父亲的过世,他只是感到疲惫,并没有太大的悲伤。父亲是一名老兵,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出国参加过那场举世瞩目的战争,这个经
期刊
这一周天气十分闷热。时代小区有几个孩子接二连三被离奇绑架,更给整个小区罩上了巨大的阴影。  周一,8号楼吴明12岁的儿子吴烁突然失踪。那天下午,去学游泳原本7点前就该回到家的吴烁,都8点半了还没见回来。吴明给泳校打电话,教练说孩子6点半就回去了。吴明着急了,发动邻居和亲友四处寻找,最后在小区附近一座烂尾楼里发现了正熟睡的吴烁。被叫醒后的吴烁迷迷瞪瞪地说:“我在回家路上,突然被一个身穿黑衣、戴着墨镜
期刊
毕一刀是远近闻名的乡下剃头匠。近年来他不再开铺子,专给死人剃头刮脸,听起来不太体面,生意却上手,收入也不薄。  村里人盼望左邻右舍谁家有喜事,毕一刀却念叨着谁家死人。  毕一刀的手艺是从他爹毕石头手里传承下来的。毕家剃头的绝活是刮脸剃须。那时候乡下人不讲究,发型大都是光头或平头,随便一理就行,在意的是享受刮脸和剃须的过程。当年毕石头在自家大门口朝街盖两间门面,开个剃头铺子,支应着本村或十里八村的乡
期刊
护秋从立秋前就开始了。  入夏,瓜果就挂起来,成串成排。苞谷、黄豆、谷子,饱盈盈的。红薯、花生,绿油油的。茄子、豆角,旺腾腾的。不护,就有人偷。  其实,护秋是这两年才有的事儿。以前,不护,人们不偷,口渴了,走到地头摘个瓜,薅个水萝卜,不算啥。这两年不行了,啥都缺,特别是吃的喝的。  人们吃不饱,就有人去地里踅摸了,汪着水的瓜果,经不得嘴的芝麻,逮着啥偷啥。就开始护秋了。  护秋是个美差,都想干。
期刊
夏一刀过去没少杀猪,也没少杀牛羊,可是他还从没有杀过人。夏一刀很想杀人,他觉得杀人才叫过瘾呢!杀人偿命,夏一刀心里清楚。  不过,这杀人的念头,像小虫一样驱不散、赶不走,让夏一刀备受煎熬,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前去求助高人指点。大师看了看这个面无表情,有一双蛇眼的年轻人,叹息道,你杀业深重,去当刽子手吧,你这一生……要杀够100人……  夏一刀不觉眼前一亮,对呀,刽子手既能杀人,又不必承担法律责任,这
期刊
每天从工地上回来,累得身体像散了架似的,动都不想动,摸出手机跟槐花一聊天,什么苦啊累啊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水生这边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楼到几层了,今天三十好几度,又搬了多少袋水泥。倒是老家的信息不断。这也正是水生需要的。人在千里,家在心里,人之常情。  槐花说,小麦今年收成不错。  水生说,三亩地的麦都是你和咱娘割的?  槐花说,我们俩哪行?又请了个人。  水生半天不吭声,他在猜测请的人是谁。村
期刊
王少卿快到东坡先生家时,看见一个小姑娘站在一块尖尖的石头上,正踮着脚往后窗里看,他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小姑娘转头看见他看着她,脚下一乱,从石头上滑下来。她提了提裙子,害羞地瞟了他一眼,飞也似的沿着一条树林荫翳的小道溜走了。  这是他第二次看见小姑娘往先生家的后窗里瞧了。  他听见屋里传出洞箫的声音,和着曲子,有歌声传出。他放慢了脚步,用手指在手掌上敲着拍子,绕到先生家的前门去。  “花褪残红青杏小。
期刊
暖心饭铺——胡同里四个红亮亮的大字跃入曲守民的眼帘,让他的心倏然暖了一下。就这儿吧。他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快步走过去。揭开棉门帘钻进饭铺前,他回头看了一眼胡同口。天黑蒙蒙的,一个行人也没有,昏黄的路灯光里可以看见飞舞着的零星雪花,于是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好!  酒馆很干净。厨房隐藏在房后,约三十个平方的店面除了小小的吧台外只摆了六张方桌。桌子铺着白白的桌布,每张桌子配四把浅绿色靠背椅。店里没有其他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