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户外活动中的装饰艺术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我国历史,蒙古族曾经留下过深刻的足迹,对亚欧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也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是亚洲的古老民族之一。其服饰可以说是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作为标志留给当代人很大的可研究空间。蒙古族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穿着的服饰也极具特色,在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明显的装饰特征,成为民族文化艺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蒙古族;游牧;户外活动;装饰艺术
  一、服饰艺术日渐崛起
  美术评论家彭德曾对21世纪的中国美术有如下乐观设想:“艺术形态大爆炸的时代将出现,怀旧艺术热复兴,中国礼教美术受到重视,民族美术崛起,中式建筑与建筑风水学的通俗译本走俏,中式工艺美术、服饰艺术、明式家具畅销,中国成为最大的旅游国……”由此让我们感受到在面对机械化大量生产产品的现状时,人们潜在的返璞归真的精神诉求。服飾是一种实用性很强,而且兼具其他多种功能的文化载体,它具有继承性、稳定性、又具有时代性、变异性,总是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在稳定中有所变化。
  二、蒙古族服饰历史简介
  为了适应高原气候蒙古族因地制宜,其服饰也顺应气候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在此过程中,立领长袍、马靴等穿戴模式是仍保留的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满足最基本功能需求之上,各种艺术元素不断的注入到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图案当中。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服饰基本特征已经形成,并对中原汉文化包括汉服饰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发展来看,胡服虽然当时只在赵国推行,但是短衣长裤的形制却逐渐成为汉民族服装式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的腰带用皮革制成,在皮革制成的腰带底边加许多小环,可以垂挂箭筒、弓箭、装饰品等,十分适应马背生活。《赵策》记载:“赵武灵王赐周绍胡服衣冠具带,黄金师比。”赵武灵王在其腰带原有形制的基础上加上许多金属装饰,不光实用,而且增强了其装饰性。
  三、蒙古族户外活动服饰的装饰艺术
  装饰的概念,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5-6世纪,指修饰、打扮。
  蒙古族生活服饰主要包括蒙古袍、腰带、坎肩、靴子、配饰。蒙古族的娱乐活动具有浓浓的草原气息,比如传统的“草原三艺”,即摔跤、骑马、射箭,也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项目。“草原三艺”由来已久,因此每种活动都有其对应的专属服饰,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装饰作用。
  蒙古袍是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服装,是蒙古族最鲜明的标志。在领口、衣襟、袖口和衣摆等位置均有镶边装饰,镶边与蒙古袍款式及色彩相协调;扣袢儿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起到扣子的固定作用,又因材质丰富而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蒙古族的腰带有三四米长,层层围在腰间,多以丝绸制成,色彩以鲜艳的红、黄、绿等为主,与蒙古袍的色彩产生鲜明对比的装饰效果;也有腰带前部呈三角状的短腰带,多为蒙古族女子所用以显示纤细而健美的腰肢,这种材质与蒙古袍材质相同,配以鲜艳的镶边,与蒙古袍搭配十分协调。
  靴子在蒙古族服饰当中占有重要地位,靴子的材质主要有皮革、布料和毡子三种,布料所制的布靴(蒙古语称“马海”)用布料和大绒制作,在靴子上有用金丝线绣制的各种精美图案花纹;靴子上多配有精美的刺绣、贴花和镶边,使其极具蒙古族特色。
  蒙古刀实用而美观,古老的蒙古刀还在刀鞘中开有小孔,孔中可放象牙或驼骨雕刻制成的筷子;刀柄和刀鞘上镶嵌有银铜铝制成的花纹,精雕细刻,十分精美。由刀鞘引出的穗子上会系有火镰,火镰是过去蒙古族取火用的工具,用火镰的刃击打夹有火绒的天然火石,迸出的火星就可将火绒点燃。火镰的材质为生铁,形制像斧头,为了防止冬天握时冻手,在其外表一般还加有雕刻着蒙古族图案和绣制各种花纹的皮套。褡裢是蒙古族男子用来装鼻烟壶等日常用品的收纳袋,长方形,中间开缝,使用时将其对折挂于腰间。鼻烟壶形制多为颈小肚大的扁圆形小瓶;材质有玛瑙、水晶、玉石等多种;鼻烟壶的盖子上带有一把小勺用来挖取鼻烟,有内画鼻烟壶和外刻鼻烟壶两种制作工艺。烟荷包在蒙古族的饰品当中,更具有传情达意的意义,一般用来定情、表示敬意和友谊。烟荷包上绣有以花卉为主的图案,并且不同花卉代表不同的意义;此外还在烟荷包上缝有多彩的飘带,飘带数目的不同表示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蒙古族的摔跤服主要由护颈、坎肩、摔跤裤、套裤、腰间彩带、靴子等部分组成。护颈是摔跤服中具有记功性质的装饰品,形制如项圈,由包裹着丝绸等纺织品的皮革制成,彩带的多少象征着胜利的荣获冠军的次数;坎肩由皮革、毛毡和布料等制作而成,左右有两个短的袖筒,连接后背的是整块皮革,背部皮革延伸到腰部时向前探出两条宽的腰带,在腰部前面加以固定,装饰以刺绣、铜钉和雕刻等;摔跤裤形制十分肥大,便于摔跤手尽情发挥;套裤无腰无裆,以带子固定在摔跤裤上,对摔跤手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根据摔跤手的资历采用不同的装饰;腰间彩带是蒙古族摔跤手围在腰间如裙状的红蓝黄三色彩带,既保护腹部又为摔跤手增添气势;靴子由牛皮制作,同时套有靴边和绑带,靴边和绑带都是为了对靴子起到稳固和防滑的作用,绣有各种图案,起到对靴子的装饰作用。
  骑马服的形制较平时穿着的蒙古袍长,颜色也十分鲜艳。谈到骑马,蒙古族的马具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马具由马鞍、马鞭、马笼头、马镫等组成,其中马鞍最具代表性。蒙古牧区制作马鞍具的匠人用木材做好鞍鞒,然后运用金属、皮革还有景泰蓝等工艺,绘制图案镶嵌贝雕或骨雕,进行外部艺术加工,马鞍的其它部位如软垫、鞍花等也都要装饰。
  蒙古族射箭服饰除了传统的服装之外,还配有全套的弓箭用具。在服装外面套有牛皮制成的护袖;在拇指上套有勾弦用的扳指,多以金属和翡翠制成,既保护手指又具有装饰性。弓箭由弓、箭和弓箭套组成,其中弓由带弹性的桦木或竹子等木料制成,弦用经过加工处理的皮筋制成;箭头的材质由骨头或铁制成,箭翎由飞禽的羽毛制作,使其更具观赏性;弓箭套多用皮革制成,在上面进行压花和彩绘的方法进行装饰,同时饰以图案和铜钉,增加其耐磨性。
其他文献
摘要:河南的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本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河南民间美术形式元素的研究,提炼总结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挖掘它的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并找出对这些民间美术元素进行传承与利用的可行性途径,从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保存自己的民族个性,提高河南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民俗旅游;文化衍生品;品牌  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代表,而民间美术又是中原文化中最
超验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创立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场哲学运动,强调“超越”物质现实的理想精神状态只能通过个人的直觉获得,而不能通过现存宗教的实践获得:人天性善良,能够通过直觉而不是经验或逻辑获得最深奥的真理。该运动开始于1836年美国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1803—1882)发表的一篇散文,之后同年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成立了超验俱乐部。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沃尔特.惠特曼(1819—
随着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脚手架(scaffold)一词正式地概念化,进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研究中,脚手架概念的三项要素为分析诊断(diagnosis)、针对性指导(calibration)
在江苏省台办、江苏省总工会、共青团江苏省委指导下,南京市台办联合南京市总工会、共青团南京市委精心组织“职场直通车——宁台大学生青春修炼营”实习交流特色活动,30多家
期刊
广佛肇人民文化同源,血脉相承,共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崛起、推进广佛肇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角度,对广佛肇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申遗、整体保
8月8日至12日,第六届海峡青年节(以下简称“海青节”)集中活动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福州海峡青年交流营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共吸引1464名两岸青年参加,其中台湾青年891位.
期刊
亚里士多德错觉是最古老的错觉,而且也很容易实现。将食指和中指交叉,然后触摸一个小的圆形物体,比如晒干的豌豆,人们会感觉自己好像触摸了两颗豌豆。   这个例子就是所谓的“感知分离”。当人们交叉手指时,这两个手指平时不接触的两个侧面便“相会”了,触觉从这两个侧面分别传向大脑。由于正常状况下两个手指的这两个侧面几乎不会同时接触同一个物体,因此,人们的大脑意识不到手指已经交叉,便“想当然”地以为是两个豌
审美活动因不同的审美主体以及不同的审美对象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造成审美感受不同的原因,即探讨审美感受与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造成其能动作用差异的
几百年来以来,批评家们对《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评价都重点放在了其令人惊悚又热血沸腾的杀戮与复仇上面,对其中的暴力场景加以批判和阐释。血淋淋的循环复仇让人们忽视了
期刊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人创造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把古典世界观吸收到了他们的现代生活之中,创造了他们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作品,还有勇于求新、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