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创新,语文“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大阅读”?笔者的理解,它有两方面意思:一是阅读的氛围浓,读书不再是一个人,而是营造“共读一书”的氛围,它有助于学生流连书香世界;二是阅读的视野宽,不只是停留在一种或一类书上,而是强调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一、 识字教学与古诗赏读整合
  我校有位一年级教师,在教《识字5》时,先激趣导入: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的美丽景物后,相机启发学生背诵已经积累的有关春天美景的古诗。接著,出示教材《识字5》中的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后,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在学生形象感知夏天韵味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学生从音、形、义三个层面,学习课文中的关于夏天景物的十二个生词。
  师:看到夏天夜晚的情景,你们想到了课外《人文经典》中读过的哪些古诗呢?
  生:我想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教者白板出示这些诗,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赏读诗中描写的情景,感悟诗的意境,这种识字教学与古诗赏读巧妙的整合,既巩固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可谓一举多得。通过整合“大教材”,让学生的读写能力植根于人文经典的沃土上,形成了“大阅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 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整合
  指向生活,学习与实践融通,向四面八方打开的语文课堂,谓之“大课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阅读教学,才是“大阅读”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比如,把“课内阅读学习”与“课外儿童生活”融通,教者引导学生用课内阅读学到的写作方法,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在课外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学习六上《钱学森》第一自然段时,教者PPT出示这一自然段后,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这段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这幅人物特写画面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描写的?又是如何描写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这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描写的:作者先写远处“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再拉近镜头,“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看清了人物的“年龄、动作、神态、外貌”,接着,作者再次拉近镜头,“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这时,已经听到人物的心声了。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特点,来描写人物形象的。课上学习了“特写”的手法后,布置学生课外留心观察生活,用手机拍一拍生活中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物形象(图片或视频)。在习作课上交流后,模仿《钱学森》第一自然段,用“特写”手法先说后写,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此外,在学习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教者再次引领学生,把阅读的视野开放到生活外延的时空里——布置学生完成一个课外实践活动:上网或去学校图书馆阅读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写一篇人物介绍,题目是《中国导弹之父》,然后小组交流后,择优在班级交流。这种整合与创新就是“大阅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三、 课堂结构与教学方法创新
  打破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是“大阅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显著特征。“大阅读”必然要求“大教法”。通过实验与研究,我们的“大教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创新课堂结构,不同类型课文教与学的方法不同;
  (2) 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二次备课凸显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实施同课异构,取长补短;
  (3) 成立校级学科中心组,引导年级组、学科组教师进行“草根式”教科研,根据教师的不同个性专长,进行“专题跨班走教”“分工、合作”相结合的“轮教”。如擅长古诗教学的,我帮你教古诗;散文教学见长的,到兄弟班级送教散文;课外阅读指导有专长的,为兄弟班级上课外阅读指导课。
  例如:六年级一位教师在“专题跨班走教”时,她发现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意思理解并不难,难的是张志和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他的这首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因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于是,她大胆变革传统的诗词教学的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一上课,她就开门见山,多媒体出示这首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教者声情并茂地范读,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准词的字音,读出词的节奏,初步感知词的意境;接着,她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词,然后在配乐诵读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在自主阅读、展开想象、合作探究后,进行交流。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飞翔。这种动态美,让我想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诗句。”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白鹭的叫声,打在湖面上的细雨声,鱼儿的跃水声,渔夫的歌声。”还有的说:“我似乎闻到了桃花的香味儿,想到了诗句‘绮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学生感悟出词的意境后,教者顺势启发:“这是个怎样的渔翁呢?”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这是个逍遥自在的渔翁!”有的说:“这是个悠闲自得的渔翁!”体会到作者借词表达的情感后,教者再次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与体会诵读这首词,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升华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最后,教者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适度自然地拓展延伸,出示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和答弟弟的《渔歌子(一)》:“乐视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以及张志和答哥哥的《渔歌子(二)》《渔歌子(三)》《渔歌子(四)》《渔歌子(五)》。让学生当场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
  这种创新课堂结构与教学方法,提倡个性化教学以及“学科中心组”“走教”“易教”“轮教”的“大教法”实践,不但充分发挥了优质师资力量,促进了学科组教师的共同成长,而且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生成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阅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实体,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可以说,人际交往是聋生 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适应环境、与人正常 交往是聋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 现。对聋生而言,人际交往的效果将直接地影响学习、影响自我 意识的形成。聋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时期,成人带给他们 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思维的不全面性却造成他们观念上的极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公允价值已被广泛应用到国外,逐渐成为国际会计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界纷纷将公允价值会计准
偏微分方程作为高等数学中的一种方程式,自身的实用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当中.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较多,运用不同的方程求解方法能够得
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中医药人手,寻找治疗CKD的有效方法.
“爱世界,爱自己,是女人一生的两大课题。爱世界,是一种善天下的宽厚;爱自己,是一种善其身的自护。”说这句话的人是苏芩,新女学理论的倡导者,国内女性成长类书籍最具读者号召力的畅销书作家,多档电视节目常驻嘉宾,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情感交流空间——苏芩女学馆的创立者。  新女学的概念是由苏芩首次提出的,她对新女学的定义是:一套中国女性适用于当代的情感生活法则,一套属于自己的“精神指南”,致力于让女人在情感、
【摘 要】科普说明文承担着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通过转变思路,创设鲜活的竞赛情境,用竞赛法取得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防止两种倾向:为竞赛而竞赛;成为少部分学生的激情表演。  【关键词】科普说明文 竞赛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24-02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不少科普说明文,这些文章内容生
医院财务的系统建设和功能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医院作为服务和市场主体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中重要的基础性体系,特别是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更是成为决定医院
新形势下,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得到了更加迅猛发展,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和成本造价
自 1 98 9年以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通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小学生阅读文章,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 由不会读上升到会读,由不理解上升到理解,经历由语言形式到 思想内容,进而到思想感情,最后发展为语言表达形式。依据小 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大体可以把阅读教学 概括为四个环节来进行,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发 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揭题审题,激发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教师要着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