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情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必须培养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因为人的知识、智慧和情感是相关联的。把“情性和认知的统一”集中到教学目标上,或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性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这是情知教学理论区别于其他教学理论的最显著的标志。我在音乐课堂中是这样实践的。
  
  一、结合情知教学的理论指导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习
  
  情知教学理论主张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协调发展自己的感知和感受,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我在音乐课堂上常常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发其探索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个体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很明确,在探索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上《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时,我把许多打击乐器,如大镲、鼓、沙锤、三角铁等放在学生面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打击乐器,你们开动脑筋想想它们都可以发出怎样的声音?听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兴奋、渴望的表情,探究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个个像小探索家一样研究着这些打击乐器。就这样,学生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打击乐器的特点,同时学会了各种演奏方法。
  2.耐心疏导,增强学生探索信心
  由于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学生暂时性的“失败”,教师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教师要尽量发挥情性心理因素中的情感效应,不能有任何厌烦的情感流露,尽量让学生排除因为“失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其探索信心。
  如在学唱《歌唱祖国》时,我让学生自由练习踏步,要求边唱歌、边练习,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踏着、唱着。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动作协调性不怎么好,踏步与其歌声合不上拍,动作笨拙,尽管走得用心,但总是不对,看着周围同学熟练的配合,他越发显得烦躁不安。我微笑着走了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耐心地从头教起。几遍后,我让他自己再练习,而我在不远处留意着他:他努力地踏着,一遍、两遍、三遍……“老师,我会了!”他欣喜若狂地向我报告,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失败”的原因,学生受益匪浅:一是体验到了知识来之不易;二是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树立了“我也会”的自信;三是通过情性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结合,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四是收获了知识,记忆较为深刻。
  3.精心引导,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教师要积极组织创造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为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成长提供舞台。
  如教学《保卫黄河》这堂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音乐欣赏中的疑难问题,告诉他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可以上网搜集音像、画报、图片、相关报道等资料。这节课由于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教师只是起了参与、引导的作用,因此,学习过程成了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快乐之旅,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表现欲得到了充分满足。实践证明:在情知教学理论指导下转变的教学方法,使教师重新认识了学生,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的教育功能;同时,学生学会了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思维发展中提高了探索能力。
  
  二、结合情知教学理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情知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唤醒。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说过:“应该唤醒和应该训练的,不是别的,而是想象。”如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曾采用这样的的小环节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室的中央放一个圆环,用一些细棍在圆环周围摆出发散的图形。我让学生围绕在图形外面,问学生:“这是什么?”“是太阳!”他们答道。我又问:“有谁知道和太阳有关的歌曲?”他们唱出:“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啦……种太阳……种太阳,种太阳,啦……啦……种太阳。”唱到结尾的时候我领着学生围着图形坐了下来。几个学生随手拿起细棍,在地面上敲出歌曲“种太阳、种太阳”的节奏。我接着问:“下面我们还能做什么?”有的学生建议按照歌词“种太阳”的节奏,每两个学生一组,互相用细棍敲击地面或敲击木凳;有的学生把细棍想象成了小号。我利用这个契机,带领那几个学生在教室里即兴表演。这时,学生情绪高昂,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把情知教学理论中的情性过程与认知过程统一起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之美,同时也培养了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所谓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和消费数量庞大的国家,要使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走向协调、持久的发展道路,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全体公民环境意识的强化,将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走向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承担未来持续发展重任的大军,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公众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
针对草浆黑液在蒸发浓缩过程中P1传热效能低,且易于结垢,常规蒸发器难以经济合理地运行的特点,设计出了新型卧式喷淋降膜蒸发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高效空间蒸发,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内力”,提高学生的构思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首先,重视学生“认识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所谓“认识力”,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作家之所以成功,跟他们对人对事物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认识力”低下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分析
结合中山陵园古树名木的相关数据,在对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的古树名木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利用MapObjects Java Standard Edition(简称MOJava)在Jbuilder9.0开发环境中初步建
写作文需要材料,为了获得写作材料.就得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写作应该写熟悉的人和事,因而要从生活中捕捉信息.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拿“阳光”来
目前.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而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在利用多煤体技术方面更具有特殊意义。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过去时的特点,历史无法重演,昨日不能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