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授课的导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促进教育任务的完成。“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的扣住学生心弦,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正如高尔基说的,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用较多时间才能找到它。因此,我们就更有必要讲究一下课堂导入的技巧。 
  【关键词】 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激趣 
  
  每堂课都是从组织学生学习开始,这种组织的实质是从心理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那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教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时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因而还要善于点拨,善于提问,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教学的新授课导入十分关键,笔者总结以下几点,希望能与大家探讨,使之完善。 
  一、实验激趣 
  物理实验直观,形象,具体生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合理而有趣的演示实验,通过试验来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注意力高度集中,巧妙的布置疑问引入新课。如在学习”惯性”之前,我握住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何方溢出?向右呢?学生观察清楚上述现象后,我接着把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卡盖住杯口,再在塑料卡上放一个鸡蛋,迅速将塑料卡打去,鸡蛋掉入水中,在学生新奇,积极求知的情感中引入新课。摩擦起电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摩擦过的带电橡胶棒靠近玩具“洋娃娃”或长毛狮子的头部,可看见“洋娃娃”或长毛狮子“勃然大怒”,长发或长毛根根竖起。学生观察此实验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猛然增强。在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引力的时候时,以往教师设计时经常是利用演示实验,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让学生拉开,只有在拉的学生才能体会到引力的存在及其大小,其他在下面看的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也不知道引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的话,又会浪费很多的课堂时间。若将演示设计成如下形式: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挂在铁架台上,接着在铅块下挂事先装好砝码的塑料桶(塑料桶中的砝码不要被学生看见),起先学生以为挂起的不过是一个塑料桶时,他们并不以为然,当教师魔术一般地不断从塑料桶中拿出砝码时,拿出的砝码的数量足以让学生瞠目。这样设计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好奇心刺激探究欲有效地提高学生发问能力。 
  二、诗词激趣 
  诗词是历代文人广泛接触自然,细致观察自然的产物,恰当的将诗词引入教学中,便于设悬立疑创设情景,在诗情画意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用苏轼“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顺理成章的得直线传播的结论,在讲光的反射时,以“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和“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来引入,使同学们在学习之前,对光的反射产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对后面所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在讲物体的运动时,用“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产生一种丰富的想象。在引入静止的相对性时,用毛泽东的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这个概念,说明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用“小小竹排江游,巍青山两岸走”来说明选择参照系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对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物理诗引入物理教学后,这些教育都是在愉悦的状态下以潜在的形式被学生接受的,也就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不要脱离物理教育和学生实际生硬地灌输”的指导思想。 
  三、物理学史激趣 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同时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能独立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自觉主动的学习环境,将物理学上一些重大知识的发现历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一个自然奥秘破释了,又一个新的难题提了出来,在这种好奇心永无休止的满足中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我们就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并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物理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
  同时物理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辉煌灿烂的物理学史记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话,上课时,用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妙趣典雅的语言,对历史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寓教于乐,可创出最佳教学情境。如讲自由落体时,讲斜塔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是对学生很好的德育教育。讲万有引力时可以从1957年10月4日的前苏联的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到我国的神舟载人飞船成功。再到嫦娥奔月。。如学习“超重与失重”、“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内容时,渗透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安全准确着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学生的求知好奇中引入新课。 
  总之,激趣的方法很多,但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充满兴趣的、带有强烈求知欲望地去探究新知识。把被动的苦学变为乐学,我们要从多形式,多途径入手,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求知欲,在不断的探索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我国,旧的基础教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  1、推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原有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旧的高中历史课程是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使历史的教学功能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课程的实施
期刊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对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有时它竟是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原因的研究,我总结出解决方案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  首先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下面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
期刊
拜读李茂老师编译的《跟布朗先生对话之:乔伊》,笔者却有不同的见解。美国名师、教育家布朗先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和爱,即使是那些挑战教师耐心的学生,教师都应爱他们,甚至喜欢他们。笔者以为:对于那些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生活中可以包容,学生毕竟年纪幼小,经过教育可以改变;课堂上决不能纵容,一次说话可以原谅,每节课都爱说话的学生,那就是思想认识上有问题了。学校教育,首先是育人教育,再才是知
期刊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标指出:语文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下课布置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作业布置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一定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学过的新知识,又在练习中增强了技能,培养了解题
期刊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
期刊
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精神人格和智力相适应,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本人在中专连续三年担任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工作,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时代对我的要求,责任促使我无声的做好课改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更好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三年过去了,我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400个。据统计,这40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常用阅读材料的50%左右。再加上孩子们在学前已有的识字基础(据调查,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的识字数字统计中,多的学生识字量达到1500个左右,最少的也有50个左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