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还指出,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等学科等是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而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看到这里,有的物理老师可能会认为这里没有他的事,有的会认为有力使不上,这都是不对的。法制教育既是物理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又要物理教师能够有机地渗透到物理学科的教学之中。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广大的物理教师能端正态度,勇于探索,一样能够上出一堂堂出色的法制教育渗透课,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深厚的法制意识,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渗透”是对包括物理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的要求
《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当其它学科有声有色地进行渗透学法和教法研究时,不能只少数几门学科停滞不前,游离于学校整个教学计划之外,从而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同时,现阶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的科学知识教育逐渐演变为面向学生的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法律意识、法制素质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制素质、人文精神,他可能不但不能为国家为人类带来进步和文明,而且会助纣为虐,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过去的人类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物理学本身为“渗透”提供了可能
物理学中有很多内容能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仅以环境污染为例,物理性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噪声、放射性、电磁辐射、热辐射、光辐射等,是由声、电、热、光等在环境中的过量引起的。一系列恶化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都与物理直接相关,采用渗透模式把物理学科内容与环保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实际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渗透”的方法
“渗于课内、寓于课外”是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引入与法制有关的知识、原理、技能,使学生对法制教育问题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变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1.结合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如同一切物理学及其技术成果都被理所当然地作为物理教学的资源一样,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规律、事件都可以成为法制教育向物理教学渗透的资源。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能找到大量的适于法制教育渗透的好素材。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动能够把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力量都用到实践中去,使之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运用物理课的知识,结合有关法制教育的纪念日活动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法制教育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将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参与意识,主动地关心自己周围的法制问题,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渗透”对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法制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对教师的知识构成、教学思想、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试验,我们才能在渗透过程中取得好成绩。
1.物理教师应努力充实自己的法制知识,提高法制意识。
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各种渠道,通过自学、参加讲座、相互讨论等各种方式,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师所具有的法律知识越多,就越能寻找到更多的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在讲授时才能游刃有余。同时,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细节,依法办事,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物理教师应努力挖掘并选择教材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点。
法制教育素材蕴藏在物理教材中,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通熟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当的渗透点。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自然、贴切、有的放矢,而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或因临时起意,无法深入。
3.物理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法学法。
法制教育的渗透,作为一个较新的课题,必然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教法和学法。同组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深入调研国内外相同或类似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好课堂教学的实践,组织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具有实际教育效果又易于学生接受的法制教育方法与途径;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课堂教学实践与内容分配上的分寸与尺度,两者兼顾,确保学生学科知识与法律知识获得双丰收;把握法制教育的重点,努力让学生在学到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自觉遵法守法的法制意识,而不仅仅只会背诵法律条文。
4.物理教师应把法制教育渗透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时也贯穿着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并不是几堂示范课、观摩课就能使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着强烈法律意识的成熟公民。中小学校也经常开办一些法律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也经常出现有关内容,但青少年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有上升趋势。我们应当肩负起责任,坚持下去,共同为国家培养有才能、讲道德、守法律的建设者。
一、“渗透”是对包括物理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的要求
《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当其它学科有声有色地进行渗透学法和教法研究时,不能只少数几门学科停滞不前,游离于学校整个教学计划之外,从而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同时,现阶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的科学知识教育逐渐演变为面向学生的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法律意识、法制素质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制素质、人文精神,他可能不但不能为国家为人类带来进步和文明,而且会助纣为虐,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过去的人类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物理学本身为“渗透”提供了可能
物理学中有很多内容能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仅以环境污染为例,物理性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噪声、放射性、电磁辐射、热辐射、光辐射等,是由声、电、热、光等在环境中的过量引起的。一系列恶化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都与物理直接相关,采用渗透模式把物理学科内容与环保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实际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渗透”的方法
“渗于课内、寓于课外”是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引入与法制有关的知识、原理、技能,使学生对法制教育问题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变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1.结合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如同一切物理学及其技术成果都被理所当然地作为物理教学的资源一样,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规律、事件都可以成为法制教育向物理教学渗透的资源。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能找到大量的适于法制教育渗透的好素材。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动能够把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力量都用到实践中去,使之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运用物理课的知识,结合有关法制教育的纪念日活动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法制教育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将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参与意识,主动地关心自己周围的法制问题,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渗透”对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法制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对教师的知识构成、教学思想、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试验,我们才能在渗透过程中取得好成绩。
1.物理教师应努力充实自己的法制知识,提高法制意识。
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各种渠道,通过自学、参加讲座、相互讨论等各种方式,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师所具有的法律知识越多,就越能寻找到更多的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在讲授时才能游刃有余。同时,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细节,依法办事,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物理教师应努力挖掘并选择教材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点。
法制教育素材蕴藏在物理教材中,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通熟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当的渗透点。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自然、贴切、有的放矢,而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或因临时起意,无法深入。
3.物理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法学法。
法制教育的渗透,作为一个较新的课题,必然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教法和学法。同组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深入调研国内外相同或类似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好课堂教学的实践,组织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具有实际教育效果又易于学生接受的法制教育方法与途径;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课堂教学实践与内容分配上的分寸与尺度,两者兼顾,确保学生学科知识与法律知识获得双丰收;把握法制教育的重点,努力让学生在学到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自觉遵法守法的法制意识,而不仅仅只会背诵法律条文。
4.物理教师应把法制教育渗透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时也贯穿着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并不是几堂示范课、观摩课就能使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着强烈法律意识的成熟公民。中小学校也经常开办一些法律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也经常出现有关内容,但青少年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有上升趋势。我们应当肩负起责任,坚持下去,共同为国家培养有才能、讲道德、守法律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