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改道术后尿路结石的治疗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流改道术后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例既往因膀胱癌接受尿流改道的尿路结石患者(肾结石6例,输尿管结石5例,储尿囊结石9例),接受个性化的治疗:其中经皮肾取石术8例,经皮肾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3例,储尿囊流出道入路手术5例,经皮膀胱穿刺人路手术3例,开放取石1例.结果 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104min;术后结石清除率90%(18/20);术后发热4例(20%o),其中l例经皮肾镜技术(PCNL)术后液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结论 针对尿流改道术后的尿路结石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清除尿路结石。

其他文献
传统元素要与现代环境设计合理结合,应该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设计中的自然反映,并非生硬的照搬传统风格元素。设计的传统文化灵感更主要的是契合居住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01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镜下及显微镜下的病理表现,并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本组601例患者,年龄28 ~78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黏膜电灼或电切治疗,术后508例(84.5%)灌注羟基喜树碱等化疗药12次,其余患者未行灌注治疗.所
目的 研究P2X1受体在滥用氯胺酮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讨论P2X1受体在滥用氯胺酮引起膀胱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6例滥用氯胺酮引起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验组)和36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P2X1受体、M2受体、M3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分析、测量其平均灰度值,同时比较两组间P2X1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俯卧位与斜卧位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从而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取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83例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不同体位分为俯卧位组(42例)和斜卧位组(41例)两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体位治疗方法后,斜卧位组患者的
目的 评估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eterocopic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和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49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段结石255例,中下段结石243例,对比观察两种结石治疗的疗效.结果 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8.6% (441/498).其中上段、中下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分别为83.1%
残垣断壁春将去,轻云漫荡轻风许。乡思入枯肠,愁同落叶黄。个人今怎处?令我愁无绪。天半月弯弯,相思到梦阑。
最近,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们经过挖掘发现,这里是元杂剧早期的一大活动中心。“真定(今正定县)是金末元初仅次于大都,却早于大都的元杂剧活动中心。”正定古研会原会长许维明在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11年9月诊治的13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输尿管矫型术,其中1例患者因术中损伤下腔静脉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7个月至8年,预后良好,无吻合口狭窄,肾积水加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产生.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IVU)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发现输尿管走形异常,输尿管呈“S”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硬镜结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结合应用输尿管软、硬镜到达输尿管上段目标结石,通过钬激光碎石,达到碎石、清石,解除输尿管梗阻的目的.结果 386例患者经小口径输尿管硬镜(F4.5)一次碎石成功率达71%(274/386),结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后一次碎石成功率达98.4%.结论 输尿管软、硬镜结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性格即命运,性格让萧军选择了自己的路,并且他也因此而守住了鲁迅以来"五四"新文学的某种精神传统.他拒绝像同时代的许多作家那样,在正当的名义下无条件地放弃个人生活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