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新时代教育的使命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立德树人”被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查阅过去几年的期刊论文,笔者发现,诸多教育研究者关于立德树人的论述,更多的是涉及其合理性、必要性、历史由来、当代含义、生成逻辑、精神实质的阐述以及路径、机制的讨论和实践建议等。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使命。
  首先,要深刻认识“德性”是利“人”的,是人发展的自觉需求。
  这里所说的利“人”,不是指利“他人”,而是指对“本人”自身的帮助和促进。“德性”不是外加于“人”的,更不是强加于“人”的。德性是善性,是道德品质。人的德性就是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开展相关活动的品质。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几乎共同遵循的理念。中国古代开启的“德性世界观”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伦理承诺作为理解世界的根本依据,强调从人的内在性建构价值,从而把“人”对“德”的体悟以及“德”对“人”的完善——即“人德共生”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如果把“立德”和“树人”分离,甚至对立起来,显然是一种误解。
  其次,立德树人不能停留在理念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近年來,立德树人不再是新课题、新要求,而是热概念、热主题,但遗憾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包含学校、家庭及社区三大领域的教育实践中的落地情况并不理想,表现为或是“说一套做一套”,或是“为我所用”,视之为“什么都可以装的筐”。新时代的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的功课做在“落实”上,功夫用在“行动创新”上。2017年9月我国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根据这一要求,政府应建立引导社会各界认同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政策、保障、督导、评估、表彰、宣传等相关制度;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落实德树人的课程体系,培育认同并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教职工队伍,开展符合立德树人理念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与立德树人理念相匹配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构建高举立德树人旗帜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助推系统;教职员工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责任人,在课堂、在活动、在管理、在服务等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再次,落实立德树人要坚持核心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具体指出了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构成,一是一体化德育体系,二是关键能力的培育体系,三是体美劳等发展的长效体系。由此可见,一方面,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相衔接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另一方面,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中首次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使得这一机制更具有操作性。同时,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中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处于首要位置,分层德育、理想信念、四个自信、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中华文化、德育课程、创新方法、用好资源、组织育人、三位一体等或传统或创新的德育概念成为阐述德育体系的关键词,德育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全面,表明了德育“为首”的地位和继承创新的要求。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其中发挥引领的作用。
  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阐述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落实是关键,应该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转化成各学段教育的具体行为。发现系统化的立德树人实践的规律,探索实践的办法,提高实践的成效,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二是对当下教育领域一些人的浮躁心态进行了警示,告诫教育创新不是编新概念、贴新标签,更不是喜新厌旧式的换花样,而是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和理论与实践的上下求索。
  最后,立德树人的对象应该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
  传统的理解中,“德”是学生的,“人”也是指学生,立德树人是教师、家长、校长的任务。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狭隘的,不全面的。不论是教学相长、言传身教,还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者都不应该降低自己的德性高度,不应该把“立德”与自己分割,教师、校长和家长均应养成高尚的德性。学生之德和教师(家长)之德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则提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考察“四有”好教师的内涵——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不难发现其中的三项均直接指向教师之“德”,另一项也与教师之“德”密切相关。可见,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教育者——教师、家长、校长必须自己先“立德”。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新时代教育的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把握科学的舆论导向,更需要广大教育者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无穷的智慧。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责 编 东 方)
其他文献
从构筑终身学习以及旅游、环境等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语文课堂是鲜活灵动的,尤其在真实的社会背景的依托下,学生听说读写的愿望更加强烈.学生对知识的内在需求将是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稳固的
现有的业务流模型难以描述高速通信网络中高速业务流的突发性.根据测量网络中实测时间序列数据,用QTES方法建立并分析高速业务流的QTES模型,很大程度上能够较准确地描述被测
随着我国冶金技术的提高,新钢种的性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研发高质量的焊接材料与之匹配,实现焊缝的强韧化。焊接结构日益向高数、大型化方向发展,就对焊接结构用钢的性能提出了越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体育知识进行学习,掌握相关动作要领.本文对如何使用微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简要分析.
通过一系列措施克服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产生的各种电气干扰对单片机干扰,提高单片机本身的单片机系统可靠性。
简述注射用水硝酸盐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