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汉子的舞台魅力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花落各家,而名列榜首的是话剧《祖传秘方》中卜振堂的扮演者姚居德。
  2015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戏剧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的剧目;而在笔者观看的众多此类题材的作品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话剧《祖传秘方》则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一部。尽管时光流逝,但该剧呈现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直到现在仍在胸中回荡,余波未平。而主角姚居德凭借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卜振堂这个人物,名列本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榜首,实至名归。
  众所周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一家有着优良传统的演出团体,他们历来十分重视创作演出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话剧艺术作品。《祖传秘方》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在打造这部作品时,绝无应景、敷衍之意,而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力求使之成为一部标杆之作、经典之作。正是缘于这样的初衷和不懈努力,这部作品才能取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笔者认为,该剧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的创、排人员,能够在新的时代步伐中,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呈现了螺旋形上升态势的回归。我们谁也无法否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所拥有的巨大功力,尤其是在更为贴近生活本真的相关题材的话剧创作中,它在刻画人物、塑造相关艺术形象乃至在表现特定年代、特定地域人情物貌方面,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袓传秘方》的创作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在文本写作、表导演处理及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都积极地向现实主义回归,向话剧艺术的本体回归。
  这种回归,首先表现在十分注重剧本的文学性。所谓文学性强,通常则表现为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的刻画,引人入胜的戏剧故事的编织及相关细节的描绘,精准的人物关系设置和社会风貌的呈现。在编剧为我们精心编织的这个故事里,既有旧日宿敌为了民族大义捐弃前嫌、共同抗日的感人场面,也有日寇为了掠夺卜家袓传秘方而施展的罪恶阴谋;既有对卖祖求荣、残害抗联战士的无耻之徒的深刻揭露,也有为国为民、大义灭亲、清理门户的断臂扼腕壮举;既有前朝遗老所信奉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义之道,也有视死如归、誓守祖宗秘笈不落敌手的壮烈情境。而这一切,都离不了以主人公卜振堂为核心的人物关系的设置。这几组不同人物关系的设置,个性色彩都极强,提供了极丰富的开掘蕴藏,传递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那个特定年代、特定地域、特定人群中的种种社会风貌。整个作品也因之显得厚重扎实。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还明显地表现在该剧的二度创作上。尤其是表导演的处理,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关东话剧”的无穷魅力。在《祖传秘方》这出戏里,我们看到一个强大的演员阵容:主人公卜振堂的扮演者姚居德、邵振刚的扮演者张玉春、筱月仙的扮演者顾玲玲、那小辫的扮演者张明亮、松下淳的扮演者李旗山、卜成义的扮演者齐昕欣等,都是卓有成就的优秀演员。尽管他们中有的已进入年富力强的成熟期,有的尚还年轻,但对“关东话剧”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都有着很深的感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在表演上的精雕细刻,竭力丰富所演角色的个性色彩。因此,他们每个人在《祖传秘方》中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卜振堂的扮演者姚居德和邵振刚的扮演者张玉春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据笔者所知,该剧编剧在创作这个戏时,对当时的奉天(沈阳)、对北市场的一切,都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包括对剧中主人公和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设计,也都是从生活中寻觅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主人公卜振堂为例,就是由当时沈阳的几个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加上民间传说中的一些人物融合、提炼加工而来。所以,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这个卜振堂,由于有着丰富扎实的生活基础,因而编剧在下笔时,是措置裕如,亳无“小材大用”、捉襟见肘之弊。姚居德是位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员,对于角色形象塑造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他呈现在舞台上的卜振堂,既有沈阳人重义、慷慨、豪爽的性格特征,又保留了正白旗子弟举手投足间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前朝遗风,同时还透出些许江湖市井气。他的台词,准确、传神、而且具有十分耐听的乐感和韵味。他对人物外部和内心节奏的把控也是张弛有度,力求精准。
  这出戏的导演处理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范,导演宋国锋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更适合当演员的“镜子”,也更了解演员进行艺术创造的甘苦。他在处理这出戏时,完全没有在外部演出样式上搞那种花里胡哨的新花样,而是将精力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揭示和演员表演的精准度上,这是十分明智的做法。在《祖传秘方》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于舞台美术形象的典型性、灯光的表意性、服装的真实性乃至道具的精致性等方面,都有着严格而又别出心裁旳要求。这些要求,当然也出自对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坚守和宏扬。
  对于这样一出洋溢着浓郁关东文化韵味、真实感人、外观朴实但内力强劲的好戏问世,对于姚居德凭借出色的人物塑造和舞台表演而获得榜首,我感到无比高兴。这高兴,既是为作品和演员表演本身,也是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功效和话剧艺术本体的魅力,在新时期又又有了一个成功的例证。祝愿关东话剧,关东话剧人继续保持和发扬自身的魅力!
其他文献
位于伦敦考文特花园附近的多玛仓库剧院(Donmar Warehouse)是一所非常與众不同的剧院。地理位置上它属于商业氛围浓厚的西区,所上演的剧作却一直既大胆先锋,又维持高品质。近日正在上演的话剧《母鸡身上的刀子》(Knives in Hens)也不例外。这部剧由英国知名的当代剧作家大卫·哈罗威尔(David Harrower)在1995年写成并首演于爱丁堡,此次多玛的版本则由来自南非的青年导演雅
期刊
5月16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研习班)在上海京剧院开班,共有来自全国19家戏曲院团、院校及文艺单位的30名学员参加这次研习班。这次研习班打破过去对剧目口传心授的单一培养模式,将专业培训、提高眼界、开阔思路、剧目积累等紧密结合起来,依托《曹操与杨修》这部优秀新编剧目,以尚长荣的表演艺术创作理念为抓手,集结主演、作曲等主创团队以及艺术评论家们的专题讲座,向学员全面展现《曹
期刊
斯塔迪斯·里瓦蒂诺斯  Stathis Livathinos  出生雅典,毕业于Pelos Katselis 戏剧学校及雅典大学英国文学专业。1990年毕业于俄罗斯戏剧学院(GITIS)戏剧专业,获得戏剧导演文学硕士学位及戏剧表演艺术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希腊戏剧评论协会颁发的年轻创作者奖。2002年获Fotos Politics Award 最佳导演奖。曾在佩特雷大学古希腊戏剧中心教授戏剧,在
期刊
北方昆曲剧院的《李清照》是一台具有创新意识的昆剧,其对昆曲艺术的探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体两面。一体就是它为昆曲《李清照》,它是昆曲,无论有多少创新它都是昆曲,它也是李清照,无论用多少笔墨它都是围绕李清照。两面就是创新与继承、实写与虚写、现实和心理、绵密与留白、节奏与递进,凡此种种都从对立或对比的两个方面来呈现一体的舞台形象。  以往写李清照的艺术作品,笔墨着重落在写她一生中的两件事:年轻时与赵
期刊
在人们印象中,蒋月泉是一个特别的艺人。他的评弹说得好,唱得也好。他的说表和唱腔,好像是同苏州这个地方血肉相连的。  不过在小青年时候,蒋月泉并不像说书先生,长得高头大马,欢喜运动,100米短跑在学校运动会上得过名次,后来工作调来调去,喜欢上了评弹。他人聪敏,肯吃苦,16岁拜师学艺,18岁就差不多成名了。他跟了周玉泉、朱介生学习,刻意创新,很快得到听众与同行的承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蒋调。  上世纪3
期刊
6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发展,生长在那时代的年轻人随着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连带提起对于艺术梦想追求的勇气,间接地引发了80年代小剧场运动,使得剧场艺术在台湾逐渐蓬勃发展形成了产业。果陀剧场、屏风表演班、表演工作坊等大型剧团一一成立,中小型剧团也在各地萌芽,新世纪后台湾各大学院校更进而开设舞台戏剧表演等相关科系课程,使得台湾有资源丰盛的表演艺术人才,并投入剧场或文创产业。  时至今日台湾的小剧团数量已不
期刊
娄老师提醒我,讲话的声音再大一些。我这才想起,他的听力有些问题。  “那您平时是怎么排戏的?”  “把自己的台词和对手戏都背熟。”他说道。  如果不是坐在他面前,看到他耳朵里塞着助听器,真的很难想象这位年过八旬的老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每年一部新作品活跃在舞台上。2014年底,80岁的娄际成在话剧《长生》里出演80岁的文坛泰斗默林,进剧场前夕,他突觉心脏不适紧急住院,然而一旦感觉自己病情有所好转,他
期刊
从2015至今的美利坚合众国,如果说到现象级的文化事件,除了选战和特朗普闹剧之外,就数这部红到发紫的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了。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和电视节目,《汉密尔顿》和作者林-曼钮尔·美兰达(Lin-Manuel Miranda)的影响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史上任何一部音乐剧,成为人人争相谈论的文化现象。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更是将其称之为“我生平看到过各种艺术形式中最好的一部艺术作品”。被公认为指标
期刊
3月31日晚,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举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姚居德凭借在话剧《祖传秘方》中的出色表演荣登本届主角奖榜首。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第4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获得者濮存昕为话剧表演艺术家娄际成颁发了特殊贡献奖。  娄际成精神矍铄地站上舞台,手捧奖杯的他感慨道:“首先我要感谢‘白玉兰’评委对我的关怀、肯定,接到获奖通知后,我一直不平静,感
期刊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最后一部作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下简称《黑夜》)出版。1991年,瑞典当代文坛巨匠拉斯·努列将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结合奥尼尔生平创作了《命运之影》。26年后,中国观众终于有幸得见瑞典皇家戏剧院的原版演绎。演出前,东方艺术中心联合大隐书局举办了见面会,于是笔者得以有机会与剧院总监以及剧中主演面对面地聊一聊,希望对大家解读这部“叠影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