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课堂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改革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盲目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式化、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肤浅化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举证与分析,对问题解决提出相应策略,以期用有效的探索来纠正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给教师们带来了理念的更新、方法手段的优化,课堂教学传统单一的教学目标被取代,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体的多维教学目标被认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正在消失,师生之间逐步建立起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亮点闪烁,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学生在轻松、愉悦和欢声笑语之后,常常显得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课堂教学中有些困惑、迷惘甚至误区常常阻挠着改革的深入。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相当的普遍性而且往往共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解决,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将难以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盲目化问题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数据、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一种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优势毋庸置疑。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已经非常广泛地被广大教师采用。
  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讲稿式的课件,课堂教学淡化了课程个性,忽视了课程内容的细节,过分增加了课堂容量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引起了相当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出现了盲目化的现象,主要表现有:①大量利用电子教案上课,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课堂中许多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屏幕上不断滚动的画面,学生无暇思考与理解,能记住的只是投影的页面和标题,至于具体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则几乎无深刻印象。课件中大段的文本信息容量大,清晰度难保证,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阅读疲劳,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产生厌学情绪或放弃学习。②过分追求多媒体技术呈现方式,强调课件的渲染作用,忽视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过分追求课件的高、新、奇,教师课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与需要,硬性地加入一些声音、动画等表现方式,看似画面华丽、动画复杂,但实质内容平平,有效教学信息量少,课件应用实效低。③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功能,忽视传统方法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扮演了放映员和解说员的角色,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多媒体演示取而代之,教学中缺失应有的操作示范与演练,教学互动性差,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授课艺术逐步弱化与退化。④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中明显存在着教师和学生跟着课件跑的倾向和痕迹,教学进程是由课件来控制的,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的,教师成为课件的操作者,学生成为课件的跟随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师生之间的情感缺乏交流。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多媒体则应该成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技术,不仅要富有创意地设计好课件,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应用技巧。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把握教学目标要求。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应用多媒体或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是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问题,以真正达到时间短、内容精、效果好的目的。应该避免简单地应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更不能出现表面热闹、实质低效的现象。②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但千变万化都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无论多媒体技术手段如何进步,资源如何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多媒体可以为教与学提供支持,但绝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约束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而让师生成为多媒体的奴隶。③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互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进行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用屏幕取代黑板,往往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主题突出的板书、规范娴熟的操作示范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融洽。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式化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生搬硬套,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有:①为了合作而“合坐”。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师并没有安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②合作学习内容随意。课堂中什么内容最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合作学习不能成为实施课改的代名词,应该体现其自身价值和意义所在。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对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反而延误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往往还会造成学生对重点内容学习和掌握的偏颇或缺失。③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既然是合作讨论学习的问题,一般会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歧义,应该留足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然而有的课堂中常常出现此番景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讨论还不深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一拍手“好”“停”,学生的讨论被迫停止,这种假讨论不可取。④热闹掩盖下的部分人学习,部 分人休闲。由于合作学习分工不得当或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的相聚一团议论纷纷,有的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有的静静聆听等候搭车,小组汇报交流时,发言总是固定的一两个学生。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合作学习只是成了好学生的独角戏。⑤合作学习中教师缺乏应有的指导和调控。教师充当旁观者,游离于学生合作学习之外,形成好学生挑大梁,普通学生跑龙套的现象,这样的合作学习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需要不断的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除应该明确目标、精心准备、分工到位、调控得当、反馈及时、科学评价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合理选择,根据学习的进程灵活安排,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也不是公开课的必备节目,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使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②恰当选择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合作学习内容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能够较圆满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③关注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指导。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小组进行高质量合作,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小组合作技能主要表现在: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准确交流,协同解决问题;能够共享合作成果等。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作用。④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思路,问题探讨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但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充分地学习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三、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肤浅化问题
  
  课堂学习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堂学习基本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习评价的本质功能是检验和评估教学目标达成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方的评价体系已逐步建立。不同的评价目的应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学习评价目的认识不明,要素把握不清,关键点把握不准,课堂学习评价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①评价形式化、复杂化,实际操作困难。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多样,无论评什么,评价的主体统一设置为自评、互评、教师评,过程评价也常常流于形式。原本很简单的学习内容操作成复杂的形式,占去了很多宝贵的课内时间,这种看似新颖的评价模式也很容易使学生疲劳。②评价标准粗糙,过程匆忙,结果失真。评价标准制定粗糙,千篇一律;评价过程中教师既没有给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留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给自己评价学生留下时间,这样的评价泛滥而失真,必然会带来激励功能的淡化。③评价分析缺省,评价作用甚微。评价的目的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得分或不得分。对学生的正确答案要给予表扬、激励,对学生错误的答案或操作,更应该作出具体分析评价。因为学生的错误往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就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进入科学的思维和行动领域,而且印象深刻,不再重犯此类错误。
  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课堂学习评价时,既要避免那种耗时费力且程序繁琐的评价方式,也要避免那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主义。要使学生真正明白课堂学习评价的意义,让他们乐于评价他人,也善于评价自己。有效评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效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评价标准真正理解之上。评价的公正性很重要,评价必须与学生的真实表现紧密相连。首先是一致的标准,当学生认为评价对所有人都是公平、一致、客观时,评价才会有效;其次是清晰的标准,必须让学生清楚了解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优良评价。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与教,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师生手脚的铁链,因此评价标准应该简明、精确,兼顾过程与结果,尽量减少人的主观推断。②有效的评价应该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他评和自评作为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不可替代。他评可以使评价更全面,有更强的针对性;自评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形成被评者改进的内在动力。虽然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倡把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的评价,但是,由于他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施他评的次数也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所以在日常课堂学习评价中自评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根据课堂学习评价内容特点,合理采用评价方式。③有效的评价应为学生提供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认真地观察、思考,正确地看待自我,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就会流于形式。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学习小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的小组数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减小班级规模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④有效的评价应该重视评价的反馈与内化。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评价的效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评价的认识水平,通过评价获取反馈,通过反馈促进内化。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当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评价行为,并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作为一种资源,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本次课的学习评价,有意识地进行经验总结,并自觉地在教学中尝试、实践,教学的水平就会一点一滴地提高,评价的艺术也会日臻完美和娴熟。
  
  参考文献:
  [1]李雪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09(8).
  [2]李楠.电路类课程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9).
  [3]韩立福.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其有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0).
其他文献
近日,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旗下江苏亨通蓝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自升式海上风电作业平台——“华电稳强”号平台顺利启航,前往广东湛江进行海上风电项目施工。“华电稳强
中国社会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不仅使经济向开放的市场化迈进,而且使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社会实践的丰富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逐渐地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社会成员在政
近日,青海电网首个调相机工程——±400千伏柴达木换流站2×300兆乏调相机工程1号定子吊装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工程调相机本体进入全面安装阶段。据了解,同步调相机是
他打过工,插过队,参加过1977年的高考竞争,为他打下了厚实的功底;随后的七年职业教育,又使他从一个单向的教育走进了多元的教育空间。2005年,他回到了教育生涯的起点站——江阴市青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要进一步扩大学校推荐就业容量。扩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过程中学
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机体内凝血、抗凝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均能够被打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止凝血功能增强及纤溶活性降低,容易导致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