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信用风险防控的对策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we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金融业内外部环境复杂,面对整个环境的不断恶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随着银行业风险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总体形势向好,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今年以来信贷不良额冒出较多,影响信贷资产质量,侵蚀了经营业绩,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目前业务发展中最主要的风险。如何管理信用风险已成为当下银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信用风险产生的症结
  信用风险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的过程,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及内部风险理念和行为偏差是导致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形成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一)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银行信用。
  首先,在经济领域中,企业不讲信用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企业为获取贷款,不择手段,导致了寻租行为的出现,这些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一些银行高级官员被拉下水,成为设租的源头,为一些不合条件的贷款开路,而这些贷款十有八九成为不良贷款,这种现象不仅对银行信贷业务的规范化设置了障碍,而且动摇了社会的信用基础;其次,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信用坍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进一步影响银行信用,使这种欺骗现象、不诚信现象向银行蔓延。信用缺失已成为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的壁垒,给银行带来的只会是信贷风险的剧增。
  (二)贷款分类不准确,贷款质量不真实问题突出。
  部分分支机构未严格执行分类标准和分类调整不及时,未能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经营状况,实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致使部分不良贷款反映在正常贷款中。部分分支机构为完成不良贷款压降任务,或者为满足企业需求,人为调整分类结果,将某些不良贷款调整为正常贷款。同时,部分分支机构通过借新还旧形式掩盖贷款质量,只要因某种原因(如抵押办不下来等)停止办理借新还旧,往往就会产生不良贷款。
  (三)对贷后管理认识不足,对企业情况跟踪不够。
  部分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对加强贷后管理的认识仍然不足,思想上仍然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一旦项目获得通过,贷款发放后,随着向客户收取的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到账,部分客户经理就会如释重负,思想上放松对贷款的进一步管理,无非是形式上的贷后检查报告、资产清分等工作,对客户的后续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资金使用和回笼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直至有些客户出现还款困难或其他违约行为时才引起警觉和重视,但到这时为时已晚。
  (四)贷后管理手段不够,对风险处置应变措施单一。
  处理风险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回收银行贷款本息,贷后管理的各种手段均是为这一目的服务。但对于部分已暴露出风险隐患的客户,由于客户贷款尚未到期,客户尚在正常并按时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或分期还本,由于缺乏有力的处理手段,往往只能够采取发布风险预警、冻结客户未使用授信额度、关注客户经营情况、逐步压缩退出等手段,往往要等到客户发生实质性违约行为时才能采取诉讼、处置资产等法律保全手段,然而往往等到那时客户已无力偿还全部债务,即使采取了相应措施也会造成部分损失,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五)信贷员综合素质有待过一步提高。
  首先部分对公客户经理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经验欠缺,对贷款分类制度认识不到位,不熟悉企业会计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部分人员在借款人财务数据不全或缺失的情况下对贷款进行分类,未将分类工作与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致使分类结果出现偏离,进一步造成信贷损失。其次客户经理在实施贷前调查不够,对企业情况了解不清,不能如实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导致被一些情况不佳的企业蒙混过关。
  加强风险防控的措施
  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客户风险的失控。我们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如果谈风险色变,那么这将会极大的约束银行的业务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发展的态度来认识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不应简单理解为以降低风险为目的,而在于用科学的方式来积极接受信用风险,以达到收益一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或在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一)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
  合规经营、健康的风险文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在合规经营和风险文化的建设上,必须持之以恒,以理念同化人,以制度约束人,以文化培养人。银行要结合工作实际,营造良好的适合风险文化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根据当前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结合全行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完善信贷管理全流程的规章制度,保障业务健康发展。要强化各级领导的执行力,进一步严肃纪律,加大违章违规处罚力度。让先进、健康的风险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职业信念和工作习惯。
  (二)从源头上抓好风险防范工作。
  研究保全工作的同时,首先要想到如何避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如影随形。因此,应相应地制订压缩不良的目标,找准切入点。首先从源头上分析、预测、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要加强调查分析,把好第一道关口,贷款绝对不能“拍脑袋”,也不能只站在区域的角度来衡量;抵押保证手续要全,跟踪企业运行性时,要盯紧企业的风险。
  (三)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信用风险管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的预警工作是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的重要途径。应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先进适用的贷前风险预警体系,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作前瞻性的而不是事后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用风险预警制度,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建立良好的贷后管理体系。
  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行上下和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形成齐抓共管贷后工作的新局面。在做好对所有客户贷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建立起“权责统一、重点突出”的贷后管理体系。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跨区域集团客户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贷款多、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全行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要加强限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对国家限制行业的客户,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止形成新的信用风险。   (五)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有利于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长期以来,银行主要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预防性的静态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由于信贷资产流动性低,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被动,银行在发现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损失苗头时,只能通过增加保证、要求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损失。而通过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银行能够在不涉及资产所有权转移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有利于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持续控制;有利于推动银行从被动、静态和事前的管理方式,向主动、动态和事中的管理方式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办银行信用保险业务,当银行信用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损失。
  (六)加强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客户经理要树立风险意识,除了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外,在具体业务办理时,要尽职尽责,比如客户提供的购销合同和各种发票,客户经理必须核实其真实性;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确保当事人当面签字,在不认识对方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过身份证来进行核实,避免人情世故代签或在客户经理不在场的情况下签字和盖章;要学会向客户解释银行内控规章制度,让客户意识到一笔业务的快慢并不是我们业务部门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我们业务部门和客户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快速的办理。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发展的态度来认识风险,只要我们认为风险是可控的,在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的前提下,我们当然可以大胆的和客户合作,并不能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银行业风险加大,而对拓展新客户心有余悸。此外,银行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我们平时接触的都是各种企业家,他们动辄上千万上亿的财富,这是他们一生辛劳所得,并不是通过高利贷和赌博所能带来的。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针对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特别是黄赌毒,我们客户经理一定要远离这些,因为我们是直接和资金打交道的人,如果在心态上出现问题,那么必然是大问题。
  (七)防范银行信用风险需全社会的努力。
  强化信用教育,培养公民、企业的信用意识,使其认识到良好的信用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加强政策引导,净化信用环境,推行信用公示制度,综合治理破坏银行信用的行为,让诚实守信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健全信用法规,使银行信用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使其成为强制性的、人人遵守的社会规范。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只有通过各部门、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增强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才能破解信用难题,维护银行信用,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以适应我国日益开放的银行业市场环境,促进农行健康发展, 共创农行美好未来。
其他文献
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着力实施农发行总行“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切实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责,在支持粮棉油收购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大力支持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2013年9月,累计批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期刊
近年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提速。2012年,人民银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利率市场化已愈行愈近。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党
期刊
P2P理财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捣蛋孩儿”,撕破传统理财“地图”,吸引万民参与。有人取得高收益,满脸堆笑,有人通过P2P平台获取急需资金,拍手称好,但是,也有一些因P2P公司倒闭、跑路,血本无归。  P2P理财是“天使理财”,还是耍滑藏奸的“皮又皮”理财呢?  P2P理财源于P2P借贷,P2P是“Peer to Peer”的简写,个人对个人的意思,P2P借贷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在收取一定
期刊
箭在弦上:  利率市场化仅剩存款未攻克  就目前状况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7月20日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PR)在同业市场公布,标志着贷款利率已完全市场化。  在这种背景下,各类机构已经通过表外融资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吸收资金,以满足投资需要。而这些表外融资的产品良莠不齐,部分产品已经对经济稳定
期刊
今年以来,面对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等不利因素,博山联社在注重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夯实信贷基础为重点,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全面丰富管理措施,个人信贷业务实现逆势上扬,截至9月末,该社个人类贷款余额达110755万元,较年初增长3427万元,业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完善制度建设,梳理业务流程,信贷管理基础全面夯实。  一是完善梳理信贷管理
期刊
2012年初以来,国内银行业信用风险高发于长三角及海西地区。2013年以来,相关风险已呈现向内蒙、山东等其他区域蔓延之趋势。因此,对区域信用风险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针对性调整信贷投向及准入政策,以防范相关风险的持续扩散,成为当下国内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特征的研究应作为出发点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这段话生动地阐明了环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临淄农商行助农取款点的设立、金融社保卡的发行,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缴费取款足不出村、转账汇款足不出户”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成型,齐鲁大地的广大百姓搭上了现代金融服务的“快车”。  缴费取款 足不出村  “过去,家里临时用点钱,不是东拼西凑,就只能来回跑十几里地区镇上去了。”金山镇坡子村村民袁崇刚说,“现在取款可方便了,拿着社保卡直接到村委助农取款点就可以取钱了。”说起这
期刊
为更好的发展新农村经济,助力湖区农民发家致富,桓台联社紧紧围绕马踏湖区资源优势做文章,在积极支持白莲藕种植、水鸭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以湖区芦苇、蒲草为原料的手工艺术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带动了农民致富。截至目前,桓台联社已经发放助农贷款3亿元。  巩胜贤(化名)是起凤镇鱼四村村民,现年50岁的他承包着100亩湖区,养鱼,种藕,湖滨浅滩种植芦苇。红红火火的生态农业让他如今早已是村里的致富
期刊
蒙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立足三农市场,通过发放恒温库贷款,带动当地果蔬购销业如火如荼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经济,还让农村妇女不出家门就能得到每日50多元的劳动收入,填补了农闲时节收入的空白。截止目前,蒙阴联社已累计发放果蔬购销类贷款4亿多元。(图为农村妇女在恒温库对即将出库的蔬菜进行分级整理。)
期刊
农村金融机构随着阳光信贷的不断推广和完善,信贷管理工作已基本走上规范化,但会计管理方面由于业务系统、制度流程等不太完善原因,仍然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操作风险、思想道德风险是仍然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讲,会计运营无法带来直接的经营效益,但其间接带来的效益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保证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任何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