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011至2019年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9.37%(299/431);工龄0~4年的医务人员占63.57%(274/43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场所主要在病房[占47.56%(205/431)];职业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占91.65%(395/431)];职业暴露科室以外科为主[占17.87%(77/431)];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37.12%(160/431)],其次为梅毒螺旋体[占20.19%(87/431)]。不同职业岗位的暴露场所、血源性暴露源、暴露操作环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χ2=22.693、43.585、126.726,n P<0.01);暴露后的处理方式(挤血、冲洗、消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χ2=18.866、31.963、14.216,n P<0.01)。n 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监管,完善上报、监测和随访制度实现信息化,做好风险管控,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among medical staff and explore the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In June 2020, the data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related factors reported by medical staff in a grade Ⅲ, Grade A general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9 were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Results:Among 431 cases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69.37% were nurses. It mainly occurred in medical staff with 0-4 years of service, accounting for 63.57%; The main pla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was in the ward 47.56%;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was the ma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route 91.65%. Occupational exposure department was mainly surgery department 17.87%; The main source of exposure was hepatitis B virus (HBV) 37.12%, followed by treponema pallidum 20.19%.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Exposure sites (n χ2=43.585, n P<0.01) , exposure sources (n χ2=22.693, n P<0.01) , treatment methods after exposure (n χ2=18.866, n P<0.01) , Flushing (n χ2=31.963, n P<0.01) and disinfection (n χ2=14.216, n P<0.01)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n Conclusion: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are to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 standardize operation procedures,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f key groups and departments, improve reporting, monitoring and follow-up systems to realize informatization, and do a good job in risk control.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某汽车制造厂电焊工颈部肌肉骨骼疾患(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十堰市某汽车制造厂677名电焊工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颈部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电焊工颈部MSDs患病率为54.8%(371/677)。职业因素中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颈前倾[71.6%(486/677)]、头部重复性动作[55.1%(373/677)]、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48.7%(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的表达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关系.方法 选取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确诊为胃癌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患者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HER2、P53,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多重荧光PCR(Idylla)检测7个位点的MSI状态.结果 本研究中,103例胃癌患者中,IHC法显示微卫星稳定(MSS)患者有77例(74.8%),MSI患者有26例(25.2%),PC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老年患者3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60~87(68.1±6.3)岁.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诊断为颈动脉中至重度狭窄(50%~99%),于术前行颈动脉CEUS检查并对斑块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记录病理组织学评分和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计数(MVD).结果 32例患者低回声12例,病理评分
老年瘙痒症发生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角质细胞间脂质成分改变、膜丝聚蛋白结构不完整、天然保湿因子水平降低、pH值变化及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均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并在皮肤瘙痒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衰老形成的炎性环境、神经的退行性改变与病理性损伤被认为是介导该病发生的自然病因.此外,一些系统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胆汁淤积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也与老年瘙痒症的发生、发展相关.深入阐明老年瘙痒症发生的病理机制,可为防病治病提供有益的诊疗思路.
目的 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外科开放式拔管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拔管组(pull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拔管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t=16.
目的 分析总结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结肠镜检查特征、治疗及转归等,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北京医院消化科收治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患者,该患者因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3个月,再发伴呕吐2d入院,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肠镜结果等,考虑患者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因为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同时收集截至2021年4月国内外报道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衰老性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吞咽、言语、呼吸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综述对衰老性喉功能障碍的吞咽评估、嗓音评估及呼吸评估进行梳理总结,旨在完善衰老性喉功能障碍评估的规范和体系,从而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人喉功能障碍,减轻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可对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具有康复作用.现对音乐疗法的背景和目前国内外对音乐疗法在老年人神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音乐疗法在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一系列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不仅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更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睡眠障碍和包括P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可能的机制有α-突触核蛋白(α-syn)病理加速形成、tau蛋白沉积、类淋巴系统清除受损、神经炎症以及昼夜节律系统的改变等.本文就睡眠障碍与PD双向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睡眠障碍治疗PD的前景进行综述.
报道1例长寿老年人肺毛细血管瘤病(PCH),结合本病例特点,并与既往报道的病例进行比较,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补充.本例患者为男性长寿老年人,多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未能明确病因;因反复感染去世后,进行尸检,发现肺毛细血管增生性改变.PCH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增生性疾病,可引起特发性肺高压,诊断多需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3个方面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