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LBL双轨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BL和LBL教学模式各具特点、优缺点。将一种全新的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通过课例详细介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该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新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双轨模式的使用也是计算机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PBL+LBL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20-03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必修课程,也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各个领域,成为各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是高校学生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一直以来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技能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校仍把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纯理论课程看待,并没有认识到该课程应用教学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具备自身特色。
  二、PBL与LBL教学模式介绍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问题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在于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能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是最有希望的教育模式之一。[1]与PBL相对的就是LBL教学模式,LBL是一种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将PBL与LBL两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这也是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一次创新。
  PBL教学法主张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充分发挥问题对学习的导向作用,用问题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PBL教学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念,将学习与问题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然后分析、思考问题,最后通过自主学习所需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1969年首创的教学模式,上世纪80年代在欧美一些学校使用,新加坡、香港等地也一时颇为流行。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等都是使用PBL教学法的典型代表学校。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科主要有管理、工程、医学等,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空间还很大,有待进一步拓宽并大力推广。
  PBL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的是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提出课程主题后,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课本、查阅有关书籍文献、使用互联网查询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获取解答问题所需的知识及信息。分组讨论让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知识,通过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这种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PBL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口头表达等多项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PBL教学,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主题的设计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启发学生、为学生解惑答疑。
  经典PBL运作过程如下:PBL分组;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讨论研究;探索问题;再次讨论并报告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2]
  作为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种,LBL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讲授+演示+实作”的模式,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任务是接收信息并记住,然后按部就班地应用在实验操作中。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例如能系统地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难点的讲解较深刻全面,易于理解,所以LBL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较为适用,但对于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无法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PBL与LBL双轨教学模式下各角色的转变
  PBL与LBL双轨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手段都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双轨模式将构建全新的课堂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掌握透彻,就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也只需要认真听讲,做笔记,弄懂课堂学习内容就可以。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成为学习和提问的主体,每个学生看问题的方式和注意的重点都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各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通课本上的知识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对教程的把握,还要不断学习更新,了解学科前沿、提高学识修养、拓宽知识面。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而是在问题提出来以后,积极通过查找资料、和同学讨论或者询问教师等方式得到答案。
  (二)LBL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高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大增,无法为几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师,LBL的教学方式适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LBL教学方式不仅便于教师管理课堂、规范实际操作,而且能保证知识的正确性以及实验步骤的统一性,因此LBL的教学模式仍被大多数课程采用。然而,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也无法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造成“学而不会用”或“学而不能用”的尴尬局面。但不可否认,LBL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很准确地传授课本知识并把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讲解。LBL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快速地掌握教学重点,同时能避免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不强,无从下手的处境。   (三)PBL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通过LBL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本章节课程内容的知识要点,这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实验作业。而就PBL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时,要求学生首先全面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汲取知识,指导教师在学生遇到无法克服的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提示或引导。可见,PBL教学模式是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集学习、讨论验证和再学习的系列过程。PBL这种“先问题、后内容”的预判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PBL与LBL双轨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下面就以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Word 2013模块教学为例,简要说明PBL与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实验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80分钟)。
  实验教学人员安排:教师2人,其中主讲教师1人,指导教师1人;学生60人,分为12组,即5人 / 组。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利用Word 2013制作个人简历。
  实验教学具体要求:要求学生用Word 2013模块软件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要求掌握字体、段落设置与调整,且简历中要包含表格、图片、艺术字。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首先由主讲教师讲解Word 2013的基本功能,并演示字体、行间距、分栏以及表格、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等操作。在软件操作演示过程中,主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讲解,尤其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忽视的地方要重点讲解。
  需要提出的是,PBL与LBL双轨教学模式主要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平台下,主讲教师通过教师机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管理,而学生通过学生机完成实验,学生的学习自由度较高,所以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管理。[3]
  一般而言,高校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大学之前的教育背景和经历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指导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以避免出现个别小组无法有效开展实验学习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PBL教学案例的撰写
  PBL案例的撰写是实施PBL教学的关键一步,所选的案例,既要求能包含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求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分组完成后,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实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怎么设置字体、行间距、段间距?如何插入表格?怎样设置艺术字?怎么在表格的某个单元格中放入照片?表格中的文字如何居中?罗列奖项的时候怎么使用项目符号?怎样完成页面设置并预览打印效果?如何才能让简历更个性和新颖?等等。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文献查阅、网上搜索等方式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法,最后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实在是不能解决的难点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4]为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可以对积极发言、勇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给予平时分奖励。同时,教师指定每个小组一名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采用轮换制度,小组长负责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并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随时补充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可以避免小组成员当中出现个别突出的学生承当所有的实验,而另外有些学生却产生依赖心理,在实验过程中“滥竽充数”的现象。分组实验完成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打分得到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用教师机把优秀的作业展现给全体学生,并评出在分组实验中最优秀的学生,给予评价和表扬,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提高学习兴趣,充满信心地参与到PBL教学中来。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大胆创新,探索更合理、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LBL教学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PBL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包括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思维更加活跃了。这种PBL与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既能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课本知识,掌握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弥补了以往计算机基础教学追求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不足,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5]
  [ 注 释 ]
  [1] Mc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 c,2004(11):859-867.
  [2] 赵乐,郑晓珂,马利刚.PBL案例选择及撰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33-34.
  [3] 农正,黄银娟,蓝奇.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95-97.
  [4] 刘荷花.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94-96.
  [5] 刘雅,郑先平.PBL+LBL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C].2011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2011:93-95.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其他文献
[摘要]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解决材料工程课程内容较陈旧、缺少创新和活力,学生对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掌握尚欠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不显著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工程材料的教学改革设想。  [关键词]工程材料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三大基础课之一,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灵活多样的考核模式。该模式包括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技能考核(电
[摘 要]电气工程及其自a动化专业以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模式,探索“三创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方式,着力加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了解、专业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目标,贯穿问题教学法的理念,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并对课程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后,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网络时代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生存形式,电子商务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严
[摘 要]工程管理是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在工程管理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教中学、做中学”,理论和实践、实习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和创新能力。模块化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划分,使学生从不同模块中汲取不同的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及实际应用情况,从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
于2007年10月16日-21日在南昌市南昌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350位代表参加了第十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会议出版了论文集,收录论文219篇,大会报告14篇。大会邀请到曹春晓
用G3(MP2)//B3PW91/6-311G(d,p)双级别方法研究了CH_3自由基与C_2H5_CN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性质.计算表明反应存在抽氢、加成-消除和取代3种机理7条反应通道.用CVT方法计算了所有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或称洛伦茨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指标,通常用字母G表示,其值在0和1之间。G越小,表明收入
提出了虚拟激光柔性加工系统的体系结构,运用IGRIP建立包括虚拟场景和虚拟加工设备的虚拟激光柔性加工平台;以覆盖件模具表面激光硬化加工为例,综合分析其过程中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