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兴趣,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ncx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我们发现,数学教学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更精彩,学生更容易学好。但在实践中,却仍有很多学生放弃了学数学,仍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致。要使更多的学生投入数学学习,我们可以尝试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 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我们发现,数学教学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更精彩,学生更容易学好。但在实践中,却仍有很多学生放弃了学数学,仍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致。试问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教材变了,我们的观念变了吗?我们的思想变了吗?我们的教学方法变了吗?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色,发挥优势,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要使更多的学生投入数学学习,我们可以尝试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动机。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推动人们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 、去创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而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必须要"乐教"。
  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很有必要。但是要培养兴趣并不容易,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那样艳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诱发求知欲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时,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迅速地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从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例如,讲“概率”这一节时,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改进:我模仿了一个商场的活动设置了个转盘,让学生体验中奖的可能性,我还把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中翻笑脸的游戏引入课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最后,我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学生仿照上面设计一个游戏方案,使自己尽可能地获得这份奖品,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三、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动机
  中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每一个中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的数学知识。由于在学生受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制约,他们有时并不能自觉地调动与新知学习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生活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生活经验储备。
  四、加强对学生的表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中学生普遍具有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我们的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我们平时上课时,要经常对学生这样评价:“讲得好”、“做得正确”“读得非常好”等等。这些,学生都认为是一种荣誉、一种信任。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尽可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叫学生上黑板板演,有的教师在判断正误时,在错题后直接打上鲜红的“×”;但有教师不怎么做,他们在某个错的步骤下面画上“——”,而对其它对的步骤仍打“√”。这第二种做法,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对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引起重视。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积极的鼓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便于学生积极的去订正错误,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学习的做法。
  五、让学生学会反思,有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火花
  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直接地把握学习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怎么办?产生了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经常让学生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才能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样的,除了上述几点外,我想像组织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话、举办专题讲座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关注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现在的社会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一切标准,而在这个标准的背后是被忽视了的德育教育,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德育 初中思想政治 渗透  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关乎民族素质、民族未来的基础工作。本文旨在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
期刊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异化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使拓展迁移偏离了正确的语文教学轨道。笔者认为拓展迁移应紧扣文本、围绕目标、适时适度的在课前、课始、课中、课后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火花,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积极性  最近听了很多语文阅读教学的观摩课、示范课,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拓展迁移无一例外的成为了这些
期刊
少先队教育肩负着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任。少先队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更符合孩子们的天性,更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校少先大队配合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搭建育人平台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干部以及良好的少先队阵地,因此,学校把少先队建设作为工作的基础。  加强少先队队伍建设。从教师中选拔既有良好道德风尚、责任心强,又具
期刊
年宁夏银川九中 摘要:新技术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不断地影响并改变着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现在,我们很有必要给新技术与教学领域关联这个课题加以梳理,以期更好地探索新技术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学过程更完善、教学效果更突出。  关键词:新技术 教学领域 应用研究  新技术把教育教学视角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正像美国学者敦克尔所提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正置身于电子革命阶段,一本书加
期刊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集中思维教育,学生大都是按照常规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这造成了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僵化。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带来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1、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1.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部分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学校的整体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那么怎么样发挥办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呢?  一、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俗话
期刊
四川省盐亭县文同中学 摘要: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障,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们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领导人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求同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能力 常式思维能力 思维主体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
期刊
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总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如学生窃窃私语、做小动作、睡觉、迟到;又如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这些因素都是老师无法在备课中涉及到的,也是最能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之一。倘若处理不当,不但会破坏课堂秩序,而且会累及课程进度,使整个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课堂突
期刊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期刊
进入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正朝着日益向好的方向发展,新课堂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一些更为实际和实用的标准。其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与美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美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