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享美的体验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正朝着日益向好的方向发展,新课堂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一些更为实际和实用的标准。其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与美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美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语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文章不是无情物,听说读写总关情。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下受功利心的驱使,教学凸现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把气韵灵动的作品肢解成毫无生息的碎片,而不讲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思,犹如把鱼从水中捞出来摆到桌面上供大家观赏,丧失了语言文字的那份鲜活,那份灵气,那份韵味。结果是台上教师津津有味,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把美感引进语文课堂,在美与情构筑的天地里让学生尽享语文的魅力。
  一、什么是美感教育?
  所谓美感教育,是指与美的感受紧密结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说:“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美感教育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对促进智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美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的提高。一言蔽之,美感教育可以全面影响人的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依托。因此,语文教师注重美感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二、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体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文章随处可见。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课文除了丰富的知识因素外,还包含浓烈的情感教育,无不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真可谓“得天独厚”。语文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领略、去追求。如《荷塘月色》、《荷花淀》等课文,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美的特点,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听潮》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绘生动美丽的画面,表现出了海的性格。学生从未见过真的大海,但电视上看到过、书本中体会过。教师便可以结合电视上的画面,引导学生去领略大海的风情,诱导学生把身心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美的感受。
  同时,要能更深刻地感悟这种美,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就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通过美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以及想象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而感悟作品美的意境。朗读就应该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投入,那样忘我,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例如教学李白《蜀道难》一文,授课时倾听名家范读,开篇一声“噫歔欷,危乎高哉!”,一下子就将学生拉入到高亢辽远,路途艰难的情景之中,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跟读、试读,再配以多媒体图像,就会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美的享受。
  三、让学生欣赏美
  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创造美的美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针对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散文诗歌欣赏注重优美语言所创造的或深沉或悲愤或激昂或婉伤的情感意境,而议论文、说明文除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外,也应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议论文或递进或并列的结构,说明文或逻辑或时间或空间的说明顺序。授课时教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设计好板书,让学生从中感知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领悟文章美的结构,进而进一步指导写作实践并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学生的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主体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需要感知、想像、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而审美体验将不仅获得令人愉快的审美经验,而且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各种心智能力。品读精美文段,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美、体验美,甚至通过想像和联想来创造美。语文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有史铁生、海伦等对生命的敬仰和感悟,也有李阅微独守心灵那一片天地的“空中楼阁”;有苏轼高歌“大江东去”“明月而长终”的豪迈旷达,也有李清照“独上西楼”“人比黄花瘦”的凄美忧伤。语文教学就是通过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整合,调动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自我的审美意境,进而取得美感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美感教育是一个必须而又不轻松的工作。语文教师通过“追求美的教学”,给学生以美的影响、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趣味,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层次,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保持对教学的激情,注重授课时语言的优美度,并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下功夫,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中学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全新的课程生态观刷新着传统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前线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彻底
期刊
摘要: 在现在的社会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一切标准,而在这个标准的背后是被忽视了的德育教育,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德育 初中思想政治 渗透  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关乎民族素质、民族未来的基础工作。本文旨在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
期刊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异化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使拓展迁移偏离了正确的语文教学轨道。笔者认为拓展迁移应紧扣文本、围绕目标、适时适度的在课前、课始、课中、课后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火花,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积极性  最近听了很多语文阅读教学的观摩课、示范课,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拓展迁移无一例外的成为了这些
期刊
少先队教育肩负着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任。少先队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更符合孩子们的天性,更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校少先大队配合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搭建育人平台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干部以及良好的少先队阵地,因此,学校把少先队建设作为工作的基础。  加强少先队队伍建设。从教师中选拔既有良好道德风尚、责任心强,又具
期刊
年宁夏银川九中 摘要:新技术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不断地影响并改变着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现在,我们很有必要给新技术与教学领域关联这个课题加以梳理,以期更好地探索新技术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学过程更完善、教学效果更突出。  关键词:新技术 教学领域 应用研究  新技术把教育教学视角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正像美国学者敦克尔所提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正置身于电子革命阶段,一本书加
期刊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集中思维教育,学生大都是按照常规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这造成了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僵化。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带来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1、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1.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部分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学校的整体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那么怎么样发挥办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呢?  一、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俗话
期刊
四川省盐亭县文同中学 摘要: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障,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们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领导人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求同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能力 常式思维能力 思维主体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
期刊
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总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如学生窃窃私语、做小动作、睡觉、迟到;又如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这些因素都是老师无法在备课中涉及到的,也是最能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之一。倘若处理不当,不但会破坏课堂秩序,而且会累及课程进度,使整个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课堂突
期刊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