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物理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科学探究的几点认识。
  
  1.科学探究对物理教学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和接受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两种基本形式。但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灌输式”太多,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得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实际上,在学习某一概念、规律前学生头脑中通过日常生活、生产及学习已经产生了一些物理知觉,有一些是正确的,对掌握、理解和形成物理概念、规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是错误的,它们在学生大脑中产生固定的模式并定型化,阻碍了学生掌握、理解新的知识,并使学生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教师即使反复讲解、强调,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仍然会以生活概念为依据进行思考。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亲自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有矛盾,他们才会自觉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知识经验。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本身,而且包括探究物理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物理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结合体。前人对物理学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教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尝试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认知未知事物的方法,学生能不仅最终获得物理知识,而且能让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科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1.3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培养创新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事求是的科学。通过对物理课的学习,学生会逐步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最后“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2.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的,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展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故事、物理现象或物理事实,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自己的发现用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科学知识的局限,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教师应该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探究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筛选和梳理,选择那些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学生能够探究的课题。
  2.2猜想与假设。为了使探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确定探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如电学课中的“水果电池”,能激发学生对苹果导电性能的探究兴趣,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思维非常活跃。
  2.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一般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些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和探索的要求,各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探究步骤的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究计划,寻找探究中的不当之处,并推测它在探究中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体验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让少数学生去设计一些既有一定创新意识,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探究方案。
  2.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实验和其他的方法、技术收集数据、资料和信息。教师要让学生对已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找出这些数据和探究课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如果涉及多个变量,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2.5分析论证。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结论。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教师应引导学生整理收集各种信息、实验数据和记录,并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2.6评估。探究过程不是得出结论就结束了。学生通过探究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反思,从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反思和评估,学生会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先期拥有者。对教师来说,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学生作为初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容易被教师忽略,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这种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主要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和自己共同去探究新知识。教师应以同样渴求知识的心理与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教师要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同一起跑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知识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4.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改变了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变革,即变传授式为积极探究式,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变使学生消极呆板地学习为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信心、竞争意识、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目前开展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较深,思维发散能力差等,这也反映了目前中学生的素质未能跟上。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加强,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时初始环境设置,并且涉及制图国家标准和CAD工程制图规则,给出了AutoCAD绘图参数的设置和功能的调整方法。
期刊
期刊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当课堂提问成为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人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往往看到教师简单、随意、重复地提问,且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教学必将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快捷的政治信息组织方式、存储方式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使政治课堂生动又直观,从而改进了政治课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实践当中,高中政治课多媒体教学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主导作用与多媒体的关系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控制着整个教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证明: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课堂成为生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一切生态因子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这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
期刊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学思想,其中就包含了同伴教学的理念。但并没有对同伴教学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人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先后在他们各自创办的贫儿学校中采用“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教学,这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学。“导生制”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先
期刊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是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固有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逐个分析,通过完整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度不大。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则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全新的观念指导、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便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问题。  
期刊
教学中,我常看到一些学生对地理的识记内容死记硬背,他们虽投入时间多、精力多,但收效甚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将成为地理老师开发学生智能的一个重要任务。  根据心理学原理,地理教学怎样才能达到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经久不忘的效果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图示法    即用地图、地理图表、图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识记地理知识。  地图是对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用各
期刊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物理学习的轨道,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为了使高中物理教学能有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    (一)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差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物体,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常常是质点。  2.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复杂得多。比如:初中只研究二力平衡,而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