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风度的报复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npfi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报复事件,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新近的研究不但找到了报复心理的生理基础,而且发现了报复心理如果能够得到正确的运用,也有很多积极作用。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学家发现,当人受到羞辱时,左前额叶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明显增强,而当人们在饥饿时面对食物,大脑这个部位的活动也会增强。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脑部活动增强其实是要表达这种感受,换句话说就是想表达:“我已经准备好还击了!”
   一项有趣的实验显示,和饥饿时进食一样,能把愤怒表达出来也会让人充满快感。
   这项实验的主持者、密歇根大学的布莱德·布施曼教授请参加实验的学生预先服用一种药物,他们被告知吃了这种药后,就没法体验到快感。结果这些学生即使被恶意嘲笑,也不会对嘲笑者产生什么报复心理。
   布施曼教授的观点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表达愤怒常常会使冲突逐渐升级,并导致更为过激的行动,但是还是要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原因正是———这样能获得快感。
   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博士说:“复仇是对恶行非常好的威慑,同时也能给人带来一种成就感。”从这种角度说,“报复心理”对于维持群体的稳定非常重要,正是由于群体中的每个人对渴望越轨者进行“惩罚”,才使个体在实施越轨行为时考虑再三,权衡利弊。
   人对“复仇”的渴望常常超乎寻常,但当人处于一个群体,依附于某种关系时,必须在得与失之间进行精确的计算,不能让自己的“复仇心理”漫无边际。
   对于一些小的不公正待遇或冒犯,人们很容易找到借口来平衡自己的复仇心,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受到冒犯常常会促成一场报复行动,比如在宗法社会,以血亲为至高价值,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为父君报仇。其实,没有人真心愿意看到“报复心理”最后演变为一场“复仇行动”。报复行动对当事人的影响无法预期,不管是对复仇者还是被报复的人,双方都没有胜利者。实际上,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以和平方式满足自己对复仇的渴望。
   44岁的丹佛商人约翰·索尔一个晚上被仇人用枪击中,之后的很长时间,索尔都在考虑自己的复仇行动。索尔花了6个月来痊愈自己的枪伤,但花了十几年,才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索尔终于在一年之前不再考虑对伤害他的人进行报复行动。“我觉得原谅本身就是一种复仇。”索尔先生说,“我想对于他来说,我没有被击倒,对他就是最大的报复!”
  
  张凤祥摘自《读友》
其他文献
“我从未遇见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威尔·罗吉士说。这位幽默大师能说出这么一句话,大概是因为不喜欢他的人绝无仅有。罗吉士年轻时有过这样一件事,可为佐证。   1898年冬天,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因冲破附近农家的篱笆去吃嫩玉米,被农夫杀死了。按照牧场规矩,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农夫没这样做。罗吉士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便叫一名佣工陪他骑马去和农夫理论。   他
期刊
宋朝初年大名人钱惟演,生长于富贵之家,后来又做了大官,却没有什么嗜好。他曾经对下属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读书手不释卷,当然是好习惯,值得学习。古往今来,这样的书迷书痴,为数不少,这个故事特别之处,在于钱惟演以不同的书籍配合他生活的不同片段,读经史正襟危坐,因为要端正心怀,说不定还要做札记呢。这也透露了经史非消遣之书这一事实。相对来
期刊
你走了。我知道你这一走,我们也许今生都无法再见。你是为我而来的,我却不能为你而跟你走。就像雪花只能生存在北方,我也是离不开这个地方的。原谅我这么缺乏勇气。尽管爱你爱到不计较你的外貌如何、经济状况如何,我还是没跟你走。   你也没提起。是为我考虑才这么做的吗?还是因为一丝淡淡的失望?   也许,美丽的只有距离,不是我、你。今天,是你走后的第二天了。昨天,天气是晴朗的,我的心却下了一天的雨
期刊
有个小故事说,老师让初中生作为记者,采访自己的爸爸,通过向爸爸提问,然后,写一篇采访文章。提问中有一项是,你爸爸的梦想是什么?有个学生采访他爸爸时,他爸爸说:“我只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是笑得出来。”   那学生听后,说:“别的同学的爸爸都梦想当大官,发大财,出大名,你的梦想却这么可笑!”他爸对他说,你把我的话原样记录下来,让老师看看。   事后,那学生
期刊
小学的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故事讲完之后———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角色?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期刊
如果窗下的白杨  用枝条叩击着玻璃———  就仿佛你的脚步重新  悄无声息地回到家里    如果星辰的光芒  能照彻湖泊的底层———  我会觉得,宁静重新  占据了我的心灵    如果绕过一片乌云  是为了月光重新闪现———  就仿佛回忆把你赠给我  直到永远 永远    摘自《知音》
期刊
1992年11月,鲍文·埃文思,盐湖城某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刚刚完成公司的一项工作。连续几个月以来埃文思为了这项工作每天要干18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家人。对此埃文思深感愧疚,身为人父的他知道孩子们期望什么。埃文思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埃文思的童年记忆里并没有多少父亲的印象,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并且他不希望这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圣诞节就要到了,他决定
期刊
著名音乐家谭盾当年刚到美国时,生活十分困难,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很幸运的,谭盾认识了一位黑人琴手,两人一起争取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过了一段时日,谭盾赚到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在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学们互相切磋……于是,谭盾将全部时间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 
期刊
花样相亲版本     一网情深版:由网络相识、相遇,最终走向现实生活,相爱相伴。   流行程度:▲▲▲▲   适合人群:时尚、现代、喜欢网络、爱幻想的女孩,或者在现实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女孩都可以在网络中释放自己的情感。   父母之命的传统版:父母为你钦定的合适人选。   流行程度:▲▲▲   适合人群:从小乖巧、听话的好女孩,喜欢父母为其安排好一切。但要记
期刊
猪吃饱之后睡了一觉,醒来隐隐约约听见鸡啼。   他慢条斯理地摇摇头:“不行,不够味。叫虽叫了,总嫌脱不了这点子火气。”   又云:“吾家那匹驴子,近来似乎爱叫些,此是大忌。驴子本是驮东西的,不是叫的。”   睡了一觉之后,又云:“那只母鸡三天下一蛋,而食料吃得那样多,如何对得起人也?”   又云:“这头黄牛犁田,一无是处,才犁了两亩,便要休息一下。全不扪心想想,自己是做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