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征人尽望乡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海飞的出生地也叫丹桂房,它在小说里成为陈岭北心心念念都想回去的故乡。主人公的归家之路不断遭遇延搁,“丹桂房”这一带有香草气息的名字,与始终未能露面的寡嫂棉花一起,在离乡者焦灼而疲惫的心间一天天抽根发芽,终于洒下一片绿而瘦的荫凉。
  征人思乡,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数年征战苦,回乡只见雨雪霏霏。“家”与“国”的隐秘关联在《诗三百》中欲言又止,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单纯的乡土之思必须直面民族意识与国家情感的双重挤压。小说延续了海飞一贯痴迷的主题,展示人生际遇的阴差阳错与命运处境的沉滞悲凉,当溃败中的两支队伍在四明镇的祠堂不期而遇,置身于这一相对隔绝且封闭的叙述时空,“回家”的企望在36名伤兵的心底如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回家的情结,大概最初即源于人类在战乱中的迁徙与流亡,特洛伊城的大火尚未熄灭,胜利一方的奥德修斯已经下令船队返航,犹太人虽在驱逐中漂泊异乡,心里却始终挂念着那片“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大至两种文明间冲突,小到不同种族的矛盾,当外界以某种蛮力将人从土地上拔根而起,“回家”终被证明是混乱年代中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小说中深陷战争泥潭的两个民族,不论正邪成败与否,都同样被剥夺了生命的重心与方向。
  何况,1941年的历史现场本就混乱且喧哗,陈岭北一再想要逃离战场回家娶妻生子,蜷缩在祠堂中的伤兵也大多自私、怯懦,甚至带点贪恋食色的不堪,更遑论老鼠山上那伙惯于打家劫舍的土匪强盗,只是为了能够回家这样一个温暖的心愿,曾经卑微的生命壮怀激烈,以血肉之躯迈向生死未知的战场。隔开一段年代来看,“回家”诉说着战火中普通人安稳而优美的人性,它以一种近乎本能的返祖姿态,把对生命的冷漠与杀戮拒之门外,也导引出人们对大历史背后诸多非理性乱象的深刻反思。
  海飞的文笔干净明丽,通感手法的运用尤为精到,叙事圆环不断回溯,使得整个故事笼上一层江南小镇般悠长且湿润的气息,也为这部长篇找到了它合宜的语气与节奏。战火中的每个人都在祈望回家,这个心愿简单却充满了现代性的悖论与荒诞,就像卡夫卡笔下那座不动声色的城堡,士兵们的故乡明明近在眼前,却在时间上杳杳不知归期。
  (李乐乐/文)
其他文献
美国东亚研究的源起与发展  孙静(以下简称Q):学者于子乔等人曾在其文章《2000年美国东亚研究现状》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在美国社会科学学士学位总量下降的情况下,亚洲研究却增长了300%。(《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第3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也愿意选择赴美学习东亚研究专业。那么美国的亚洲研究及东亚研究从什么时候开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研究对象及研究兴趣有哪些变化?  罗
期刊
技术和政治,自古以来便是人类不断思考的主题。古希腊传统认为,因为普罗米修斯,人类得以获得技艺的源泉——火,并由此拥有了获得权力的政治技艺。技术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不仅在于政治能够通过垄断科学技术来获得权力,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本身具有驱散蒙昧、启迪民智的启蒙特征,近代民主和启蒙的兴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一古老的主题在近代中国孕育出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它在现代中国也同样得到延续,郑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如此飞速,社会变化如此之大,国际影响如此之强烈,震惊了全世界。这个不争的现象被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以及权威媒体纷纷称为世界史上发展的“奇迹”。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其谜底到底在哪里?无论是国内外的卓识远见之士,还是市井俗民大众,无不以迫切的渴望期待着具有“解渴”水平的且比较深入、全面、系统的答案。  《道路自信》一书出版正逢其时,它以其娓娓道来的口语化的表述方式,说出了很多关乎
期刊
受访人:洪美恩西悉尼大学教授,文化研究领域的世界著名学者  采访人:王毅西澳大学副教授,博士师从洪美恩教授  时间:2014年7月 10日  地点: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王毅:您的《观看“达拉斯”》(Watching Dallas: Soap Opera and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一书出版快 30 年了。  洪美恩:我知道,很长时间了 !  王毅:在您看来,澳
期刊
200年前,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如今,“睡狮论”应验了,中国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特有的亲和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业已成为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或者叫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也随之成为中西思想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人民沿着中国道路,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复兴之梦高歌猛
期刊
《美丽中国的能源之战》,韩晓平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能源革命、全面深化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多个角度出发,呼吁改变“以煤为主”的既有能源结构,结合中国发展困境与世界最新经验,敏锐捕捉到当下能源与环境危机背后的发展机遇,为重塑3000年“美丽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开拓出一套优质方案。  【推荐理由】  针对当下能源发展的现实困境,作者对症下
期刊
在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空中,我们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海飞在长篇小说《回家》中正是充分调动着一个作家独特的视角去对战争时代与人物做多元想象,作者以真实史料与小说创作的虚构开合相糅,以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相行穿梭的手法,把小说的故事搅拌得更大更深更离奇,在历史与现实(当下)浑然而成的认识中,加深了战争年代不被人们重视的细节。  不断地变换场景,不断地出现人物的新动作,海飞的叙事摘用着影视的某些摇景,
期刊
谁是PM2.5主要污染源,学界对此多有探讨却少有定论,作者以多年专业素养与最新研究成果做底,劈头第一章即为读者梳理出一则“PM2.5小史”,矛头直指国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资料翔实丰富,观点鲜明不避讳,并由此牵引出对于当下中国发展方式的深度探讨。  这是一本能源方面的专业书籍,也是一本社会发展的普及手册,具体内容涉及民众关注的雾霾问题、政府关切的资源开发与企业关心的市场效益等多个方面,视野明晰
期刊
提及数学,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复杂的运算、冰冷的公式、浩繁的数据。数学神秘、抽象,似乎天生就不够亲民。数学类书籍也很难像文学、史学、艺术类的书籍一样成为案头书,更不会被人置于书架醒目处,当作炫耀“学问”的资本。设想一个非专业人士闲来无事,随手取来一本《微积分》解闷,肯定会招致异样的眼光。  其实,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毋庸置疑。小到添衣加餐饭,大到造飞船登月都离不开数学。“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
期刊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曼素恩等著,台北:五南出版社,2011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游鉴明、胡缨、季家珍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Women’s poetry of late imperial China: Transforming the inner chambers, Xiaorong Li,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2  女性、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