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矿开采地块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来源 :现代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查明某铜矿开采对开采地块土壤、周围地块土壤及周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对按标准所取样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开采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要求;周边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要求;周边农田、林地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标准要求,说明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土壤污染风险低.②周边地下水水质较好,对地下水环境污染较小,地下水风险较低.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的浓度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三类标准限值要求.该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均未超过标准值,不属于污染地块,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可用于后续场地的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电池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容量配置灵活的优点,近年来在电网调频中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控制方式易造成电池过充或过放,给电网运行及电池使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荷电状态 (state of charge,SOC)约束的储能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综合控制策略.首先,构建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AGC)模型,提出根据电池SOC约束进行储能容量配置的方案.其次,通过对储能虚拟惯性控制及虚拟下垂控制的特征分析,根据电网频率
学位
针对不同的配电网运行情况,考虑微电网群的运行策略以及子微网的协作运行对配电网的影响,建立了配电网储能配置的选址和定容两阶段优化模型.其中,第一阶段的选址模型在日运行时间尺度上,以配电网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利用GAMS软件求解储能的位置、个数以及充放电策略;第二阶段的容量优化模型以年作为时间尺度,以配电网中储能投资运行维护年成本最小为目标,利用嵌套储能寿命计算的粒子群算法在MATLAB软件中求解.算例证明在不同的运行场景下,考虑微电网群和系统经济运行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和
学位
学位
马鞍山笔架山绿松石采区下游水系污染较严重,为给后续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对水体pH值、重金属含量、白色絮状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整治、土壤重构、植被恢复、排水工程、渗滤液截渗导排、河道清淤等治理方案.
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C,HVDC)电网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交流主网的主要载体,直流故障后的恢复速度对整个交直流电网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多端口电感耦合型高压直流限流断路器,提出一种与直流电网换流器控制策略相配合的快速重合闸策略.介绍了多端口限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换流器控制策略对故障隔离后直流电压的影响,并对限流断路器的重合闸时序进行了选择,形成了与风电场等弱交流系统连接的换流器-断路器协调配合重合闸的控制策略及逻辑流程.在4端双极直流电网仿真模型中,验证了所提重合闸策略具有冲击电流
随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完成,城市周边环境和生态均面临着沉重压力,水环境所受影响尤为巨大,如不在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好水资源,将会给人民生存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威胁.为了保障在矿产资源安全开发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针对长江中下游某铁矿露天采场生态环境治理对地表水资源的环境影响进行研究与评价,利用DELFT3D FLOW软件包对水质的演化进行计算模拟,为同类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针对马鞍山市丁山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以“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先治理投入,后收益补偿平衡”的运营思路,基于固山、治污、创效、增绿的系统化理念,加快治理进程.探索了市场化生态修复运营的新路径,形成社会资本投入矿山修复后带动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本工程实践为全国同类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