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中考对联典型试题解析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其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联在咏物言志亦或写景抒情方面,以寥寥数语做到了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历年中考对联试题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命题形式自由灵活,常考常新,走进对联试题,提高做题能力。

【试题解析】


  一、对联材料链接型。
  例.(2017年北京市)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论语·学而》 )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注意审题,分别从上联和下联中选择一个方面,然后以链接材料中具体的语录为例来谈自己对这两方面的认识。然后,上联中提到了“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四个方面;下联中提到“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四个方面,学生可从中分别提取。其次,材料一讲“忠信、择友”;材料二讲“礼”;材料三讲“孝”;材料四讲“为政”;材料五讲“礼”;材料六讲“讷于言而敏于行”。最后在对联和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材料一对应上联的“择朋友”,材料二、材料五对应下联的“守礼法”材料三对应上联“别尊卑”,材料四可以对应上联的“别尊卑”,或者下联“无愧于心”,材料六对应下联“慎言语”。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材料一和材料六容易判断,也容易与上下两联建立联系。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分类。

【参考答案】示例:


  上联中提到“择朋友”,就是要选择朋友,比如链接材料一中提到“无友不如己者”,孔子认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选择朋友,选择有益于自己的朋友,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下联中提到“慎言语”,要求说话谨慎,比如链接材料六提到“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做人言语要谨慎。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与人交往中要谨慎言语,说正确的话,说合适的话。
  二、定情境对下联型。
  例.(2017年安徽省)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布,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依据上联选择对出下联的能力。做好本题还是了解对联的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以上特点给本题选择下联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选择。①平仄方法区分:上联最后通牒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②含义方法区分:引导作用为上联,含义深刻为下联;③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范围小者是上联,范围大者是下联。结合本题看利用平仄方法,把D、C可以排除,而A与上联“斗室方桌”与“咫尺银幕”对仗不够工整,因此只有B项与相对。

【参考答案】B。


  三、结合名著对联型。
  例.(201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下联:

【试题解析】


  本题是结合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能力。做好本题首先了解上联的特点,人物是:孙悟空,事件:智调芭蕉扇;上联是人物寓事件的结合而成,依据这个特点,考生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对出下列。在选择人物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如“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等”然后从各自人物的众多事件选择一个写出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示例二: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示例三:林教头怒杀陆虞侯;示例四:武二郎斗杀西门庆。
  四、填词补充对联型。
  例.(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家风,即门风,值一家和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 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 忠孝廉节”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简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B.选 项,理由: 。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灵神会承 。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主要考查了提取材料能力、评价阐述能力以及对对联的能力。(3)题中是考查考生填充空缺字补充对联能力。做好本题考生仔细研究对联,填好上联,要研究下联,下联中用了一个成语“心灵神会”因此,上联也有个成语“言传 ” 我们由此可以推出应该是“言传身教”所填的词语是“身教”;做好下联,也应该仔细分析上联最后“祖训”二字,因此下联也需要填入一个与“祖训”相似的词语,结合本题看主要是传承家风,因此可以填“家风”。

【参考答案】


  (1)先人留下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2)任选一项即可,选项与理由要统一,意合即可。理解各项内容,抓住其中关键词,说明其表达的含义及其对家庭生活的意义。
  (3)身教、家风。
  五、对联综合知识型。
  例.(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之一,逢年过节、开业奠基、婚姻丧嫁娶等都要用对联来烘托气氛。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题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 下联: 。
  (2)下面是我市一位作家为凉都大剧院题的一幅对联,请判断上下联各是哪句?只写序号。
  A.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 B.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上联:( ) 下联:( )
  (3)如果让你把上幅对联贴在剧院大门的两侧,左右各贴哪一联?请按照要求规范,工整地抄写带田字格里。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对联知识综合性的考查。主要考查了对对联、选择上下联以及抄写对联的能力。做好本题要严格按照对联知识去思考。
  (1)题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考生要分析上联的特点,思考下联与之相对即可;
  (2)题是选择上下联能力,考生就按平仄区分方法即可;
  (3)题是让考生写出一幅戏剧对联,写作时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同时不要超出对联的格子。

【参考答案】


  (1)示例:飘飘瑞雪万重山。
  (2)上联:B 下联:A
  (3)左:凉都人气,上台个个精神。右: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六、理解分析对联型。
  例.(2017年广西省贵港市)读对联,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試题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内涵的理解。这对对联是佛教寺院上所题写,重在“容”、“笑”二字,也就是要学会包容宽容,不要做愚昧可笑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做人应该心胸宽广,多一些包容之心,不要做可笑愚蠢之事。
  七、仿句填词对联型。
  例.(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行对卧,听对看,昼永对春闲。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 ,暑对 ,淡雨对轻烟。郊寒对 ,酒圣对诗仙。
  【试题解析】本题前两个空学生容易对出,但第三个空较难,如果学生不知道“郊寒岛瘦”的典故,恐怕绞尽脑汁也不能答出。“郊寒岛瘦”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对子特点概括起来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参考答案】示例:暮 寒 岛瘦。

【解题策略】


  我们要如何应对对联题呢?
  1.上下联句子要整齐,相对位置短语结构要一致,词语词性要相同。所谓“对子”,意即形式、平仄皆要对应。如我们对“爆竹声声脆”的下联为“新年快来到”,明显不合要求。“声声”为量词,且为叠词,“快来”为副词加动词,且不是叠词,不能对。“脆”为形容词,“到”为动词,不能对。且这两句节奏明显不同,上联为“爆竹/声声/脆”,下联为“新年/快/来到”,不能对。应对为“喜事天天多”或“新年事事喜”。
  2.上下联内容要相关,感情基调要协调。除了一些讽刺联、戏谑联及挽联外,一般对联的内容皆是欢乐积极的。尤其是考题设置大都是正面的内容,我们答题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我们对“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为“父王八子王八父子王八”,虽工整,但因内容与上联无关且较低俗,不能得分。
  3.上下联平仄可不论,但要注意音韵和谐自然,避免重字。对联的上联尾字一般应为仄声字,下联尾字一般应为平声字。考题对平仄一般不作要求(有特别说明的除外),但要注意上下联之间不用相同的字,并要注意句子的流畅自然。如我们对“五谷丰登,万民欢庆”为“六畜兴旺,农民欢乐”。下联“民”“欢”与上联同字,不合对联要求。改为“百姓同乐”即可。
  4.注意用语规范,一般口语、方言不入对联。对联大都较雅,应避免“俗字”入联。如果我们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为“红苕包谷大米,尽属川东特产”就很不是味道。
  总之,平时多看、多读、多想,通过反复比较,反复琢磨,千锤百炼,才能推敲出既有新意又有气势的佳对好联。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模式也开始尝试通过线上教育平台获取相关数学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初中数学教学主要采用面授教学的方式,并辅以信息化教学、微课模式的应用,能为学生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彰显学生个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抽象复杂的数学实验课程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在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初中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创新与突破,研学旅行是其中最具创新性的一种教学途径,将研学旅行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突破传统教学环境的局限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希望教师能
我是不搞学习的那一类人,自然有幸观察到考场百态。这不,又是单元检测,考场上,各色人物登场,纷争高低,真是“尽态极妍”啊!  看我左边这位班级成绩第一的仁兄,坐的是端端正正,笔尖在试卷上是“沙沙沙”地写个不停。真不知这老兄的父母是干什么的,竟然遗传了怎么好的基因,聪明的让人嫉妒;真不知这老兄的脑瓜儿是怎么长的,怎么会装下那么多的知识清泉。看,那泉水现在就顺着那笔尖往下淌,好像永远也淌不尽。偏这老兄又
我们的身体拥有30亿个基因构建模块或者說碱基对,其中只有少量是我们个体独有的,大约与其他人有着99.9%的相似度。在最近的TED大会中,物理学家兼企业家Riccardo?Sabatini演示了一个人的全部基因序列打印下来的话大约需要26.2萬张纸,其中大约有500张属于个体独有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基因在动物王国中都有着类似的功能。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基因与周围的人有着99.9%的相似度。其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面前,几栋高大的建筑之间,围成了一个小花园,和煦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一地金黄。  这里,总是静谧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四角亭。四根灰白的方石柱上,顶起一个木制的四棱锥。一根根長长的木条,由下至上,一层层,越来越小,垒成坚固的顶部。在最顶端,几根柔弱的枝条轻轻地卧在木条上,一串串鲜艳的花朵从中探出来。那紫红的花儿,是盛开的三角梅,挂在枝梢,绽放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一技】  在文章中,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思想再好,构思再美,文字表达的功力不够,也不是好文章。锤炼语言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推荐几种进行探讨。  一.注重细节,准确选词。  在叙述事件时,要力求生动,要用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巧妙地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使叙述对象清晰完整,形象逼真。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同时也不断督促我们做出改变,舍弃一些烦琐、效率低下的工作。教育也是如此,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必须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带给我们的教学资源。但是这些教学资源要如何开发和利用,才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
摘要:作者基于“看见我自己”“不预设立场”“见证的力量”三个实践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找支线故事,从而与读者一起分享叙事疗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独特路径和实效。  关键词:叙事疗法;支线故事;不预设立场;见证  叙事疗法认为,找到学生生命中的支线故事,唤醒他的主动性,那么“每一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支线故事是人们根据主流文化的内在观念讲述故事的时候被忽略的生命故事。挖掘支线故事,有助于改变教
美国的孩子是如何支付自己的大学学费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相信国内许多父母对此也颇有兴趣。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美国教育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培养以及父母与子女存在边界的缩影。  对于国内大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大学的学费似乎是一個不必担心的话题,就算是出国留学的费用,似乎也是由父母来主要承担。把书读好,考出好成绩,其他的交给父母。那么在美国呢?情况又是怎样的?一个叫Dani的美国女孩在自己的博客(Dani
考试试卷发下来了,59分,两个鲜红的触目惊心的数字,大大的写在试卷上,看到这两个鲜红的数字,一下子,就像刀割一般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与心,我的心突然隐隐作痛,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的高兴劲儿,我恨不得挖个洞钻到地下去!  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59分,清清楚楚的写在试卷上,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的羞愧与难过,难道我就是这样的无能,连最簡单的题目也会出错,我究竟是怎么啦?我难道天生就就数学盲?  回到家里,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