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987年,知名的《少男少女》杂志在广州创刊。这本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杂志除了注重内容的质量,更以美术设计出色而驰誉四方。当时《少男少女》的美术编辑常常延请著名的女书法家苏华书写文章的题目,以光“门楣”。但美编临时需要人来写题目时,急切问却不易找到大忙人苏华。有一次,一位文字编辑向美编推荐说:“我们身边就有人书法写得很好,没必要次次都麻烦苏华老师!以免费时失事。”
美编有点惊讶:“谁?”
“曾庆丰!”
“他啊!”美编自言自语地念叨,稍加考虑后说,“好吧,让他试试吧!”
那时,19岁的曾庆丰刚来到《少男少女》不久,从事发行工作的他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美编虽然也听说曾庆丰从小就练习书法,但将当时未名的曾庆丰和盛名的苏华“等量齐观”,美编也觉得自己有点疯狂,所以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邀请曾庆丰书写。
“好啊!”曾庆丰眼神坚定,小声却是断然地说。
当时广州盛行帖派,书风媚美有余,风骨不足。曾庆丰拿出自己的作品,美编一看,便喜欢上了他那手古朴苍茂的北碑书体。也许是有着相同的以“重拙大”書风治“甜熟萎靡”书风的审美观,美编很认可曾庆丰的书法。从此,曾庆丰和苏华的书法在《少男少女》并美。
那时,笔者已经认识曾庆丰,知道他从小受父亲和姐姐的影响迷上了书法。他曾拜广东隶书名家林少明、陈作梁为师,后追随碑学名家曾景充学艺。小小年纪,他便已精熟《张猛龙》《郑文公》《石门铭》《瘗鹤铭》等名碑。上小学时,他的书法两次代表广州中小学生东渡日本展出:上初二时他已获得全国大字比赛二等奖,在书坛崭露头角。很多人对长得眉清目秀的曾庆丰印象深刻:一是他能写出多种风格的碑体,二是他对自身书法艺术水平的自信。
名家评论曾庆丰的书法
曾庆丰的业师、中国著名书法家曾景充:曾庆丰书法的线条十分扎实,字的间架结构精妙,书作能体现出森森大气。
康体名家陈天博:曾庆丰的书法富有北碑基础,所写康体用笔老辣,后生可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书法名家古桂高:曾庆丰早年以写北碑见长,书风俊朗。他近年将帛书和竹简掺进自己的书法中,书境大进。长此以往,当能自成风貌。
2
不久,自信的曾庆丰又迎来机会。1989年,单位领导利用曾庆丰的书法知识,让他组办“全国实用硬笔书法讲习班”。曾庆丰邀请了曾景充等著名书法家担任教师,由于组织得法,经营多年,培养了近万名硬笔书法的青少年爱好者,为传播书法艺术贡献良多。
毕竟,工作与书法爱好能结合的机会并不多,曾庆丰更多的时间是踏踏实实做他的发行工作,在他担任杂志发行部主任期间,杂志每期发行量多达近百万册。经常的出差、加班,已经让人快记不起曾庆丰是个书法家了。
有一次,笔者听说曾庆丰获得了广州市群众书法比赛一等奖,并且参赛的书体换成了康体(康有为书体),大为惊异:“你什么时候学会了康体?”
曾庆丰用恬淡的语调说:“我练康体好多年了!”
平日里,曾庆丰从来都是以书家自许的,他不事张扬,默默地利用业余时间力耕砚田。他这种草际萤光,暗飞自照的努力,让他博观约取,多所取益。“你认为对的东西,心里某一种信仰的东西,坚持去做吧。一个人没有追求是很可怕的,至少你要做出一两样值得骄傲的事情出来。”曾庆丰经常对朋友如此说,他早已将书法当成自己的信仰。
近年来,这种对书法殉道式的沉迷,让曾庆丰牺牲了午休的时间。任《少男少女》杂志社副社长的他常常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和广东省作家摄影:最后的舞蹈协会的书法爱好者、广东省文联的书法行家一道切磋书艺。
“南海一胍”是曾庆丰常用的“闲章”。“南海”固彰其祖籍,但更多的喻义是指他服膺邑人南海狂生康有为:“一胍”是指自己私淑康氏的书学。
沉潜苦练康体二十多年,201 3年底,曾庆丰在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中荣获“康体书法”创作奖,很多人都封他为“康体”名家。对此,曾庆丰一笑了之。其实,他早就在研究汉简,希望写出有自己风格的书法,而不愿意老是做古人的影子。东坡论书的“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评草书》)是曾庆丰对书艺永远的追求。
3
书道之外,曾庆丰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摄影。早年,曾庆丰凭借摄影人独特的眼光,发现当时尚未走红的青春玉女、歌手杨钰莹外形亮丽,很适合做《少男少女》杂志的封面,便组织策划,让她的照片为杂志增色不少。近年,曾庆丰和作家们一道外出采风。他到新疆行走,用第三只眼睛寻找塞上雄奇的景色:他深入云贵高原,拍摄民风民俗……曾庆丰或寄情于山水,或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拍摄了大量富有浓郁乡土气息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的摄影作品。这些照片,宁静中蕴含灵性,随意中透露天真,呈现出作者尚美的心迹。爱好摄影,对曾庆丰的书法也有促进的作用。像他的书法,在布局上非常注重整体的图案化,笔墨的线条既能做到疏可走马般的潇洒,又有密不透风的韵致,字与字构成的画面感非常强烈。这与他对摄影艺术的修养不无关系。而行吟于山水之间的种种人文情怀,则成了他书写的主要内容,上下古今,骋怀天地。
2013年广东作家书画院出版了《书画作品集——曾庆丰书法》,集纳了他近年多体的书法精品。当中有笔者习见的北碑和康体。曾庆丰那些北碑,绝非对前贤的刻板模仿,而是经他匠心独运地融帖入碑,道劲沉着、朴厚含蓄中透现出生命力的张扬。而他精擅的康体,行气布白风神潇洒,线条粗细强健,结构敲侧错综。集中的作品呈现出曾庆丰对笔墨从心所欲、振迅天真的新面目。
曾庆丰有不少书体逸出了康体的藩篱,我们姑称之为“类康体”。这类用长锋枯墨书写的作品,糅杂了古隶、竹简的潇洒书风,弧形长线条增多,方硬顿挫减少,展示出他钟情的潇散简远风格。
曾庆丰常说:“我喜欢康体,但康体并不是我书法的终点站。”
尼采说过:“重要的是永远具有活力,而不是永远活着。”用之以理解曾庆丰对学书的态度是很适合的。耽于某一体的书家,书匠耳!他希望自己有活力,有追求。“类康体”出现在曾庆丰腕底,昭示了他有高蹈远翔的飘然气:他希望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著名诗人李小竹有诗云:“素抱偶为知己道,小诗敢认自家妍。”这是一个诗人对自己作品充满自信的心声。对自己信奉的书法艺术有着自信的曾庆丰也“挥毫敢认自家妍”。自信不等于盲目的自诩。我们有理由相信,曾庆丰凭着勤奋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会书写出有深厚传统素养和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书法。
1987年,知名的《少男少女》杂志在广州创刊。这本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杂志除了注重内容的质量,更以美术设计出色而驰誉四方。当时《少男少女》的美术编辑常常延请著名的女书法家苏华书写文章的题目,以光“门楣”。但美编临时需要人来写题目时,急切问却不易找到大忙人苏华。有一次,一位文字编辑向美编推荐说:“我们身边就有人书法写得很好,没必要次次都麻烦苏华老师!以免费时失事。”
美编有点惊讶:“谁?”
“曾庆丰!”
“他啊!”美编自言自语地念叨,稍加考虑后说,“好吧,让他试试吧!”
那时,19岁的曾庆丰刚来到《少男少女》不久,从事发行工作的他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美编虽然也听说曾庆丰从小就练习书法,但将当时未名的曾庆丰和盛名的苏华“等量齐观”,美编也觉得自己有点疯狂,所以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邀请曾庆丰书写。
“好啊!”曾庆丰眼神坚定,小声却是断然地说。
当时广州盛行帖派,书风媚美有余,风骨不足。曾庆丰拿出自己的作品,美编一看,便喜欢上了他那手古朴苍茂的北碑书体。也许是有着相同的以“重拙大”書风治“甜熟萎靡”书风的审美观,美编很认可曾庆丰的书法。从此,曾庆丰和苏华的书法在《少男少女》并美。
那时,笔者已经认识曾庆丰,知道他从小受父亲和姐姐的影响迷上了书法。他曾拜广东隶书名家林少明、陈作梁为师,后追随碑学名家曾景充学艺。小小年纪,他便已精熟《张猛龙》《郑文公》《石门铭》《瘗鹤铭》等名碑。上小学时,他的书法两次代表广州中小学生东渡日本展出:上初二时他已获得全国大字比赛二等奖,在书坛崭露头角。很多人对长得眉清目秀的曾庆丰印象深刻:一是他能写出多种风格的碑体,二是他对自身书法艺术水平的自信。
名家评论曾庆丰的书法
曾庆丰的业师、中国著名书法家曾景充:曾庆丰书法的线条十分扎实,字的间架结构精妙,书作能体现出森森大气。
康体名家陈天博:曾庆丰的书法富有北碑基础,所写康体用笔老辣,后生可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书法名家古桂高:曾庆丰早年以写北碑见长,书风俊朗。他近年将帛书和竹简掺进自己的书法中,书境大进。长此以往,当能自成风貌。
2
不久,自信的曾庆丰又迎来机会。1989年,单位领导利用曾庆丰的书法知识,让他组办“全国实用硬笔书法讲习班”。曾庆丰邀请了曾景充等著名书法家担任教师,由于组织得法,经营多年,培养了近万名硬笔书法的青少年爱好者,为传播书法艺术贡献良多。
毕竟,工作与书法爱好能结合的机会并不多,曾庆丰更多的时间是踏踏实实做他的发行工作,在他担任杂志发行部主任期间,杂志每期发行量多达近百万册。经常的出差、加班,已经让人快记不起曾庆丰是个书法家了。
有一次,笔者听说曾庆丰获得了广州市群众书法比赛一等奖,并且参赛的书体换成了康体(康有为书体),大为惊异:“你什么时候学会了康体?”
曾庆丰用恬淡的语调说:“我练康体好多年了!”
平日里,曾庆丰从来都是以书家自许的,他不事张扬,默默地利用业余时间力耕砚田。他这种草际萤光,暗飞自照的努力,让他博观约取,多所取益。“你认为对的东西,心里某一种信仰的东西,坚持去做吧。一个人没有追求是很可怕的,至少你要做出一两样值得骄傲的事情出来。”曾庆丰经常对朋友如此说,他早已将书法当成自己的信仰。
近年来,这种对书法殉道式的沉迷,让曾庆丰牺牲了午休的时间。任《少男少女》杂志社副社长的他常常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和广东省作家摄影:最后的舞蹈协会的书法爱好者、广东省文联的书法行家一道切磋书艺。
“南海一胍”是曾庆丰常用的“闲章”。“南海”固彰其祖籍,但更多的喻义是指他服膺邑人南海狂生康有为:“一胍”是指自己私淑康氏的书学。
沉潜苦练康体二十多年,201 3年底,曾庆丰在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中荣获“康体书法”创作奖,很多人都封他为“康体”名家。对此,曾庆丰一笑了之。其实,他早就在研究汉简,希望写出有自己风格的书法,而不愿意老是做古人的影子。东坡论书的“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评草书》)是曾庆丰对书艺永远的追求。
3
书道之外,曾庆丰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摄影。早年,曾庆丰凭借摄影人独特的眼光,发现当时尚未走红的青春玉女、歌手杨钰莹外形亮丽,很适合做《少男少女》杂志的封面,便组织策划,让她的照片为杂志增色不少。近年,曾庆丰和作家们一道外出采风。他到新疆行走,用第三只眼睛寻找塞上雄奇的景色:他深入云贵高原,拍摄民风民俗……曾庆丰或寄情于山水,或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拍摄了大量富有浓郁乡土气息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的摄影作品。这些照片,宁静中蕴含灵性,随意中透露天真,呈现出作者尚美的心迹。爱好摄影,对曾庆丰的书法也有促进的作用。像他的书法,在布局上非常注重整体的图案化,笔墨的线条既能做到疏可走马般的潇洒,又有密不透风的韵致,字与字构成的画面感非常强烈。这与他对摄影艺术的修养不无关系。而行吟于山水之间的种种人文情怀,则成了他书写的主要内容,上下古今,骋怀天地。
2013年广东作家书画院出版了《书画作品集——曾庆丰书法》,集纳了他近年多体的书法精品。当中有笔者习见的北碑和康体。曾庆丰那些北碑,绝非对前贤的刻板模仿,而是经他匠心独运地融帖入碑,道劲沉着、朴厚含蓄中透现出生命力的张扬。而他精擅的康体,行气布白风神潇洒,线条粗细强健,结构敲侧错综。集中的作品呈现出曾庆丰对笔墨从心所欲、振迅天真的新面目。
曾庆丰有不少书体逸出了康体的藩篱,我们姑称之为“类康体”。这类用长锋枯墨书写的作品,糅杂了古隶、竹简的潇洒书风,弧形长线条增多,方硬顿挫减少,展示出他钟情的潇散简远风格。
曾庆丰常说:“我喜欢康体,但康体并不是我书法的终点站。”
尼采说过:“重要的是永远具有活力,而不是永远活着。”用之以理解曾庆丰对学书的态度是很适合的。耽于某一体的书家,书匠耳!他希望自己有活力,有追求。“类康体”出现在曾庆丰腕底,昭示了他有高蹈远翔的飘然气:他希望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著名诗人李小竹有诗云:“素抱偶为知己道,小诗敢认自家妍。”这是一个诗人对自己作品充满自信的心声。对自己信奉的书法艺术有着自信的曾庆丰也“挥毫敢认自家妍”。自信不等于盲目的自诩。我们有理由相信,曾庆丰凭着勤奋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会书写出有深厚传统素养和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