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确 切 入, 让 课 堂 绽 放 思 维 之 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优秀教师的出众之处不仅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对课堂切入点导语的设计方面。导语的设计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体现教学的重点,既不能顾“此”失“彼”,又不能顾“彼”失“此”,精彩的导语应是二者的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本文将从切入点的角度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 切入点 依据 类型 基本原则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能揭开课文的“红盖头”。这个支点,就是最佳的教学切入点。选择最佳教学切入点,就是抓住教学设计的“牛鼻子”,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一堂课的成功打好基础。
  一、切入点提出的依据
  从接受角度看,切入点符合心理学原理。课堂伊始,学生便处于一种本能的无意注意状态,所以切入点起到了兴趣性与导向性的作用。选择最佳切入点,是教师致力于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中学生最重要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认知内驱力。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二、切入点的类型
  所谓切入点,就是教师讲析课文的一个角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门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选准教材的切入点,设计好导语,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切入点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标题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眼是诗文中的传神之笔、聚焦之笔,它透露出诗文的精神,是诗文最敏感的“中枢神经”,它往往对全文有提示或引导作用,利用好标题,对理解全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文章都可以从标题入手。抓住文题特点及其与课文内容的联系,通过对文题进行改写、删换、加标点、加副标题或解释,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二)背景切入。文章背景的介绍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教材中,有的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有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课外资料,对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有帮助的,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然,文章背景的引入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可以采用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由学生收集资料汇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影视片段等方式。总之,背景的切入要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产生共鸣为出发点。
  (三)由情切入。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导入是创设情感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当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导入时,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思想情感参与教学活动。由情作为课文的切入点,易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主观情感,这种感情渗透到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使主体和客体之间情感交融,共鸣升华。
  (四)名句切入。这种切入点是从美妙经典的句子入手,然后以点带面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教学体验:对有些作品较为陌生,但对其中的一两处美语妙句却耳熟能详,正像有些歌曲,我们并不熟悉整个调子,但对其中的一两句却能哼得有板有眼。教师若借助大多学生熟知的经典句子切入课文,不仅能密切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更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李煜的愁缘何而来,为何如此之多”的问题解读全词。
  此外,还有很多切入点,如“温故知新”、“设置悬念”、“多媒体运用”、“设身处地”、“巧借谜语”、“反弹琵琶”、“余音袅袅”等。切入的成效如何,不仅在课堂,更是在课外,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表现,也关系一节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狠练内功,使40分钟真正发挥它的效力。
  三、选好切入点的基本原则
  教学切入点的设计,要服从教学目标,服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服从学生思维的开发。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课文。必须紧扣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二)角度要巧。角度巧,巧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思维。
  (三)口子要小。口子大不易把握,也不易集中攻击、突破重点。
  (四)目标要准。切入点的选择,要瞄准目标,或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点,或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中枢”。
  (五)新颖奇特。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切入点,不仅能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找准切入点,就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能活跃气氛,发散思维,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0.048  摘要:为合成N-苄氧羰基(Cbz)-氨基酸-霉灵,并测定新化合物的室内杀菌活性。采用N,N′-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形成的脱水缩合体系,N-苄氧羰基氨基酸和霉灵发生缩合反应生成13个新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
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的土壤,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学校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按其控制和作用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软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可以通过硬环境来体现,就如同一个人的躯体是硬件,但是学术水平、道德水准、社会阅历、个人修养等这些软环境,必然通过人的言谈举止、工作、交往展示出来,表现出他的精神风貌
摘 要: 素质教育提出全面培养新时代小学生,小学美术课也承担了此重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把握不当,方法不对,则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在美术教学中素质教育有何意义呢?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个人感受,抛砖引玉。  关键词: 美术课堂 素质教育 意义  一个人没有审美能力是可悲的。没有美育、没有激情的教育,是机械呆板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没有规矩
摘 要: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将现代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真实典型的案例材料,创设教学实践情境。对案例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作出判断和决策,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能够为理论和实践构筑一座桥梁
水产种业是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良“种子”的重要产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一般水产种业体系应包括:品种培育系统、扩繁推广系统和政策保障系统.品种培育系
北京农业信息网(BAINET)是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建设的发布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并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的网站。为市属农业重要网站之一。北京
摘 要: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市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强市,通过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调研,经过八年多的努力,新乡市在双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实验,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了《花开牧野》“新乡市双语教学实验成果荟萃”,由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书廷亲笔作序。此书是对新乡市八年多双语教学课题实验的一次阶段性的全景记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双语
摘 要: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着眼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自应扮演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向既定方向前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旨在培养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还要积极向课外延伸,尤其要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分为四个方面:紧扣课堂技能教学内容,进行课外兴趣小组训练;紧扣课内美术知识内容,举办讲座补充美术知识;紧扣本地美术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展览;紧扣学生美术兴趣爱好,开展美术特长学生培养。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有效整合了美术教育资源,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本文在概括分析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及其缺失的基础上,对创新型中职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更好地实现中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根本目标。  键词: 创新型 校企合作 模式分析  1.引言  职业教育只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成“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单位在合作中的双赢。实践证明,以校企合作模式替代校园课堂模式是职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