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就这样轻轻巧巧打通了生活与作文

来源 :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个关口,我们总得有一个选择,向前一步,或退后一步,瞬间就得决定,这瞬间的抉择却往往干系甚大。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做完值日,准备将教室里降温用的冰块拿到洗手间处理。我哼着小曲儿,想着今天得了满分的试卷,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洗手间里人好多,几乎所有的班级都在换冰水。我端着脸盆,小心翼翼地穿过散发着汗味的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水槽边。突然,不知谁推了我一下,我脚一滑,右手连忙抓住水槽的边儿,虽然人没摔倒,但水盆里的冰水“哗啦”一声全洒了出去。身旁的一位女同学马上尖叫起来,水洒了她一鞋。我一下子慌了,连连道歉。可那双闪亮的白球鞋已经被我盆里的脏水弄得面目全非。我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一个尖锐而愤怒的声音几乎喷到了我脸上:“你是不是脑子有病!这可是新球鞋!”“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的声音有些颤抖,正想着怎么弥补我的过失——冷不防,她将手里满满的一盆冰水向我泼来。我赶忙向旁边躲,还是没逃过“倾盆大雨”,水从我的头顶淋漓而下,我顿时全身一个激灵。我被冰水刺激得睁不开眼,她却拉着朋友扬长而去,留下我落汤鸡一样愣在原地。
  我惊呆了,眼泪不受控制地顺着湿漉漉的脸颊流进嘴里,全身冰凉。我不知该如何是好,旁边好多人停下来看我,也有人拉住我,帮我擦水。我无法想象自己的狼狈样子,泪水不由自主地大颗大颗滑落,我内心的一团火在慢慢燃烧,我的拳头越握越紧,我能感觉到我的肩膀在剧烈地颤抖。我仿佛看到她在走廊里嚣张的模样,我抓起身边的盆子,想冲过去泼她一身,还要把她臭骂一通,然后比她还嚣张地离去……
  所有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一气呵成,我就要冲过去了——可是,鬼使神差,我停住了。我还有理智,我不知道那个女孩的名字,也不知道泼我一身后她会怎么想,但我不能像她一样,那一定不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龙山校区 董子彦指导老师 王秋萍)
  拟题新颖,连续两个问号,让人产生一脑门的问号,急于读下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丽的黄昏”“哼着小曲儿”“加快了脚步”,这些词语和句子都在渲染一种愉快的气氛。但愈是如此,愈让人隐隐有点不安,似乎接下来要有不愉快的事甚至祸事发生。
  这段冲突的过程描写得实在精彩!起段一个“人好多”,再来一个“挤”字,即为下面意外的发生埋下伏笔。冲突场面写得紧张激烈,采取A B A B式的反复循环,“我”与她一来一往。但写法有分别,写她,侧重于外,主要写她外在的语言、动作,且看:“尖叫”“尖锐而愤怒的声音”“泼”“倾盆大雨”“扬长而去”,以此表现这位同学的滔天怒火以及任怒火燃烧的任性与嚣张。写“我”,则侧重于“内”,主要写“我”内在的心理活动,且看:“一下子慌了,连连道歉”“声音有些颤抖,正想着怎么彌补我的过失”“愣”,以此表现“我”不小心闯祸后惊慌失措的心理。
  这段描写更精彩!写“我”受辱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先是难堪,且看这些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惊呆了”“眼泪不受控制”“全身冰凉”。最初的难堪过后,“我”的怒火燃烧起来,“我的拳头越握越紧,我能感觉到我的肩膀在剧烈地颤抖”。这些细节描写非常具有表现力,读后让人感同身受。是啊,众目睽睽之下,受此等奇耻大辱,非常人所能忍!
  这段心理描写真实极了!引起你我强烈的感情共鸣!
  结尾精彩,且呼应开头。
  总评
  这篇文章写得好!我想很多人看完都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文章就是把真实的生活搬到了纸上。文中的冲突场面、人物的内心活动,都让人感觉无比真实,强烈地感到与作者同频共振。
  尾段剧情急转,文章立意陡然跃升,可这一切又来得那么自然,真好似神来之笔!我在叹赏的同时,却没有感觉到作者费了多少心思来构思本文,只看到一股灵气袅袅而来,这来自小作者的真实人格。这一切就是真实人格在纸上真诚而自然的呈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着真诚这股好风,小作者的文笔飞跃起来,就这样轻轻巧巧地打通了生活,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
  写作是关于生活的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完善,写作与生活或者说人生是相互成就的。文中,小作者没有冲出去,没能“报仇”,让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有一点点不平,相信小作者有那么一些时刻也会意难平。但我相信,文章写完,小作者一定释然了。小作者的人格成就了这篇文章,文章也安抚了小作者的心灵。
  许多中学生朋友总是叹息写作太难了,没什么可写,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好。你有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把自己的生活弄成了这个样子,过一日如过了1 0 0年;你怎么成了现在这个你,无趣得你都懒得写一个字。从今天开始,好好地对待生活,真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写作,慢慢就会写出好文章。
  那么作者有一种什么人格呢?又怎么成就了这篇文章呢?
  “我”终于没有冲出去——“我”不是麻木,“我”的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我”也不是懦弱,“我”内心的怒火在熊熊燃烧,“我”的拳头越握越紧,“我”能感觉到肩膀在剧烈地颤抖。“我”只是不想成为那个任性、嚣张女孩的样子!——“但我不能像她一样,那一定不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写到这一句,作者断然封笔,不声讨她一个字,也不标榜自己一句话,但小作者做人的高标、为文格调的不俗已经尽然展现,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的形象也已然鲜明,一个感情丰富又足够理智的人,一个对同学友爱的人,一个在做人做事上蛮有格调的大气的人。“我”在愤怒至极之时可以悬崖勒马,利剑就要出鞘,又悄然收回。一切皆因为身居高位,自然不与低谷过多计较。这本来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却在叙事的过程中刻画了这么丰满的人物形象。读完不由得暗暗佩服小作者的人格。
  还想说一点,这篇文章结构完整,文气贯通,有一气呵成之感,让人读得欲罢不能,必要一口气读完才算罢休。读完直呼:爽!
  (许妍老师)
其他文献
青春期的我,覺得自己又胖又丑。一天和妈妈一起逛街,我看上了一条很漂亮的连衣裙。店员说:“这条裙子最适合气质优雅、长相甜美、仙气十足的女生。”我有点儿失落。妈妈却看着我说:“你说的这种女生,这里刚好有一个。”我听了很激动,没想到妈妈把包塞在我手里,自己拿着连衣裙进了试衣间。
期刊
老师上课提了一個问题,叫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那个同学轻声说了句“我不会”。老师鼓励他要相信自己,大胆一点儿,于是那个同学很大声地喊了一句:“这道题我不会!”
期刊
“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之后两三年,姐姐走失,哥哥离家出走,母亲精神失常,所以为了母亲,为了上学,我捡过垃圾,住过猪圈,只要能挣钱的兼职我都做过,只要能落脚的地方我都住过……”刘秀祥清了清嗓子,放慢了语速,笑着说,“一路走来,命运多么不公,生活多么不顺,我都体验过,也都挺过来了。”  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初看有些严厉冷酷的刘秀祥自诩是打不死的“小强”,但在学生们眼中,他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还有些温柔
期刊
2 0世纪上半叶,美国密歇根州比拉镇附近的农场里,主人养了一头公牛,他用铁链把牛锁在一棵榆树上。健壮的公牛经常拖着沉重的铁链围着榆树奔跑,日复一日,铁链在距离地面约3米高的树干上勒出了一道沟痕。数年之后,铁链已深深地嵌在了树皮中,和树干牢牢地长在了一起。有一年,密歇根州遭到“荷兰榆树病”的袭击,大片榆树染病枯萎死亡。而这棵榆树不但没有死亡,反而更加茁壮。大灾过后,它成了该地区唯一一棵依旧傲然挺立的
期刊
原文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②,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释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②何事:为什么。阐发  读这首诗的时候,心头仿佛浸润了书墨的清香,这清香来自一间书堂。  書堂应该很普通:因为诗人曾经自称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
期刊
比你还难看  昨天,老同学阿峰来我家里做客。  多年不见,我和阿峰都很激动,我们坐在客厅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  闲聊中,阿峰对我说:“还记得吗?当年我为你介绍了好几个女朋友呢。”这句话被我老婆听到了,她快速从厨房走到客厅,追问阿峰:“你介绍的女朋友是谁?漂亮吗?”  阿峰见她面露醋意,连忙说道:“不漂亮,不漂亮,比你还难看。”暗 号  有位大爷去银行取钱,保安走过来说道:“大爷,按号。”大爷问:“
期刊
◆名作悦读  《高山上的小邮局》是由西班牙女作家安赫莱斯·多尼亚特创作的一部疗愈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西班牙一个小村庄中,一个历史久远的小邮局因为业务不饱和即将被首都的总局撤销,镇上仅存的女邮递员也将调离这里。为了拯救这间小邮局,小镇上的居民们自发举办了一场“向陌生人传递信件”的活动,此举大获成功,还抚慰了无数受伤的心灵。这本书关注的是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手写书信的价值。本期节选的内容,讲述的是路易莎
期刊
最近,我愛上了化妆。每天出门之前,我都要花上半个小时来化妆。  昨天,我涂了一款金色的眼影,又美美地打了腮红。正要出门,看到老公正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就问:“老公,你觉得我今天这个妆怎样?”  老公很认真地看了一会儿,说:“老婆,我觉得你手上再拿一样东西效果会更好。”我好奇地问:“还拿什么东西?”  老公并不搭话,径直走向儿子的玩具箱,从里面拿出塑料金箍棒,说道:“给,拿好你的兵器。”
期刊
动物学校开课,大象迟到了。  老师生气地说:“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干脆别来算了。”  大象說:“‘真象’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期刊
导语: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观后感。  重点强调:读后感(观后感)一定以“感”为主,以“读”(观)为辅。首先体现在篇幅上。  一点建议:找“感点”不贪大,不求全,不要企图对整部作品尤其是大部头作品作整体评价,你很难把握,很难说透,写出的文章也就很难出彩,很难写出个性。  “感点”一定是你感触比较深刻的某一点。这个“感点”可以是你欣赏的,赞同的,给你启发的。这种情况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