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来源 :跨世纪·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传媒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着它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承受着它不良的伤害。它带给青少年的影响成为人们特别需要关心和注意的问题,而市场经济动力的诱惑则是造成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媒介是面向未来的,因而媒介应塑造一种健康的、多元的、具有聚合力和扩展性的媒介文化。
  【关键词】网络传媒;青少年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出现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新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模式,也是传媒的发展趋势.它在功能上平行于传统的传媒手段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广播等,却在技术上更先进与传统传媒手段.文字已经使人疲倦,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来刺激我们早已麻木的神经,因此各种各样的图片铺天盖地的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网络传媒率先引领了“读图时代”。但网络中的图像、视频等信息的爆增,也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印象,如滥用性题材、宣扬暴力、美的另类理解、流行恶搞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与人格形成。因此,网络传媒应该加强网络传媒自律与他律,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改善媒体的形象品位。
  
  1网络传媒的现状与问题
  
  网络传媒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是社会成员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它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人们在充分享用着传媒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传媒中的诸多弊端表示担忧。从新世纪开始人们开始关注网络带给人们的影响和改变,现在人们所担心的还仅仅是电脑减少了家庭成员的交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受众“傻瓜化”倾向等,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因为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减弱或减少,反而衍生出来其他更多的问题现象,并且日益显著化。
  1.1性题材图片泛滥为了吸引观众与迎合市场的需要,网络传媒无一例外地在其文本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性题材,如前段时间被吵的沸沸扬扬的《色戒》、《苹果》,这些影片被媒体狂哄乱炸的宣传着,创作者似乎还担心不能吸引观众持久的关注,以删除版、露点等为噱头,将影片推向极致。就连卖牙膏、饮料、相机等的广告统统都用上了性暗示。网络中带有色情意味的图片也越来越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网络产品不断地充斥与刺激着我们的眼球,塞满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而随着网民的低龄化趋势,网络不再是成人的世界,而是孩子们的游乐场。从前人们十七八岁娶妻生子是允许的,但现在教育年限延长,结婚要等更长的时间。而且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前了人们生理的成熟期,再加上网络传媒有意无意的“性刺激”,强化了青少年的性幻想,但没有合适条件承载的性刺激是令人担忧的。
  1.2暴力因素出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黑社会、打架、施暴等成为影视文艺作品中创作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成为影视制作的一大卖点。一直以来受香港电影的影响,黑老大成为许多青少年向往的形象,这种人通过暴力取得权威,一手遮天,无恶不作,而现在的网络平台,又给了他们模仿偶像的空间,比如风靡全国的网络游戏“传奇”,这款游戏把帮派间的争权斗势运用到了极致,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类似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一些恶俗的习惯、语言、动作等通过网络传媒在他们之间迅速传播,罪恶的萌芽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滋生!有学者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可以缓解人们内心暴力欲望的冲动,以此来为暴力题材做合理化的美饰。但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对暴力镜头并没有分辨能力,好奇心强,容易模仿,一旦受到影响,极易对青少年的成长做成极坏的影响。
  1.3对超自然力量的渲染鬼魅、魔幻是当前的另一热门主题,仅仅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就让青少年无法自拔,再加上《咒怨》、《电锯惊魂》、《死亡日记》等各种情节离奇的人鬼故事。很多青少年平时的生活就是活在虚幻当中,曾经有一名打“魔兽世界”的同学这样说到:有一天,我在外面走着,看着面前有坐天桥,我就想到游戏中可以从桥上直接跳下去的,我已经翻越栏杆后一想不对啊,这是现实生活。这个事例应该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一下了,投资者面前虽然是巨大的市场商机,但提倡绿色网游,反对色情、暴力的垃圾游戏还是很应该的。
  1.4流行恶搞恶搞是从网络中传播的,有人说:恶搞是人民冷嘲热讽的解构姿态,恶搞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批评,恶搞是人民平凡有趣的精神追求。“恶搞”的精神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恶搞”的方式,比如以前的厕所文化。这股爱搞怪的风潮其实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它的本质是一种游戏精神。人人都需要表达,青少年又正处于思维活跃、表达欲旺盛的年龄,所谓的“恶搞”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但网上的网民是匿名状态的,容易表现出非理性和情感宣泄的状态,这些恶搞及发表议论大多粗俗,表现了对世事的不满,容易妨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许多评论认为,当前网络传媒中充斥了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许多网页存在媚俗、粗糙或缺少内涵。虽然网络媒体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但人们对它寄予更多的期望似乎并不为过,尤其是考虑到受众群体中巨大的未成年人群时,媒体要加强内省,对自己的言说方式和内容有更多的自律。
  
  2规范网络媒体的建议
  
  网络传媒的改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看,传媒应注意如下方面的建设:
  2.1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的建设承担着社会责任。首先要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认知,网络媒体生产的精神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经营网络媒体不能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更要兼顾其文化内涵。以宣传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推进社会精神文明为己任。要树立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打造出有影响的品牌媒体,不能只顾吸引“眼球”,却不顾网站长久的发展。由于受众层次不一,青少年未成形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可以通过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将每一个可能被青少年接触的文本都赋予智慧的种子,用重新诠释的美感、正义和神圣感来唤起青少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广告、画面、文字、声音和可接触的各种界面上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
  2.2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司法等部门要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到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去。要针对我国网络拥护低龄化的特点,真正使互联网法律法规走进课堂,成为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2.3组建网络道德的的他律机制想要规范网络媒体,必须对网络传媒者进行自律和他律,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把网络传播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的规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要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要有前瞻性。我国目前已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理》等多个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性文件。这些法规对于规范和管理国内网络媒体的建设和活动,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思想渗透,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发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传媒是一种话语权威,它始终处在主导地位,从言说权力的角度看,它是施予者,受众尽管千差万别,但都只能是受动者,虽然手握遥控器或鼠标可以部分拥有选择权,总体而言,单向接受传媒符号体系的传递是受众们唯一的选择。因此,在传媒网络体系覆盖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受大众传媒的塑造是不可避免的。加强网络传媒的管理建设,将其引领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未来,网络一定会将以主流媒体的角色进入我们的生活。
  
  3参考文献
  1常松,王传寿,康福升,等.网络传播者的道德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05
  2陈力丹,李彦.试论网络“恶搞专题”的合理性与非主流[J].声屏世界,2007,3
其他文献
IP增值网络系统凭借先进的多媒体通信技术支撑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迅速发展。解决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有一套完整的IP网络解决方案,以实现一个具有网管系统、账务清算系统、计费系统、认证系统、业务运营系统等一整套功能体系的IP增值业务网络系统,以便为IP网络运营商创造更具市场活力和产品兼容性的网络运营环境。
博士职官于秦正式设立,至两汉,其遴选、任用制度逐步严格、逐步完善,其职责逐步明确,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阶层对有识之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式的体现,而通过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中年人的比例也逐渐呈上涨势头。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中年化,企业面对中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中年化;倦怠;开发;人力资本;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021-01    随着市场经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是确保其专业服务品质的关键,我国在引入社会工作并将其本土化的过程中,其原本的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与现实的中国社会存在较大的不协调,导致伦理困境的
本文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分别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探讨了为适应
【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重要作用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包含着丰富的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与湖南经济发展的研究孙泾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加快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开发开放作为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给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发展
教学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软肋。我国各地方的德育教育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辟了有利条件,坚
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的,本文拟从40年来的历史进程说明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并就选择者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出几点
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下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激励理论科学应用到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