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电图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中的价值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国际著名的心脏电生理学家严于新教授为本刊撰写特约专稿《J波综合征》。严于新是美国费城Main Line Health心脏中心的临床心脏病学家、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家及心脏基础研究室主任。他的《异常J波综合征》一文反映和代表了当今心脏性猝死发生机制和离子通道病细胞电生理学方面的进展和现代观点。他与世界著名的细胞电生理学家Antzelevitch一起首先报告了心肌M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价值:他创建的有冠状动脉灌注的楔状心肌组织块实验模型.能够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与心肌
其他文献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2007年9月28日,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在安徽合肥胜利闭幕,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全国危机矿山办公室主任汪民、安徽省副省长田唯谦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不平凡的五年。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条战线取得丰硕成果。举国欢呼神舟行空,华厦盛世,国泰民安。今天满怀信心迎来
国内目前大多数动态心电图使用的是双极3导联系统(如CM1、CM5、MaVF组合),需用7个电极。对于心律失常的检测,3导联系统大致还能解决临床需要。但在“动态”条件下,检测以“ST”段
当今心电图机已进入数字心电图机的时代.其描记和记录的心电图称为数字心电图。由于数字心电图机的各种技术参数比传统的心电图机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直接影响记录的
2007年11月17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华医学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心
自1950年发现长QT综合征以来,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渐揭开。迄今为止已有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短QT综合征等
Einthoven发明心电图记录技术4年后的1906年.Cremer通过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记录到心房电活动.自此,将电极置于食管内记录心脏电活动也经历了100余年的历程。1936年Brown
“十五”期间,我局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作者在工程市场的大潮中不断探索、艰辛拼博。不仅为全局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室性早搏(室早)在临床十分常见,每个人一生中几乎都发生过.
自1903年Einthoven将心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岁月,但对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并未完全阐明,甚至对心电图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