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前受贿行为人退还受贿款物的追赃问题探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年前曾参与某镇原党委书记许某涉嫌受贿一案的侦查工作。近日,法院对许某受贿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许某分别收受十二人贿送钱款共计人民币47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在侦查阶段,许某的家人已经自愿替许某向检察院上缴39万元作为退赃之用,并已由检察院依法办理扣押手续。另许某在案发前有退还部分赃款给行贿人,包括退还胡某1万元,退还邱某3万元,退还刘某15万元。检察院已依法向胡某扣押钱款1万元,向邱某扣押钱款3万元,而刘某因被判处犯有行贿罪等多项罪名在监狱服刑,无法向其扣押钱款。法院生效判决作出后,如何处理许某家属上交的这39万元,检察院的办案人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许某案发前退还刘某15万元,检察院追赃只能向刘某追,不能再向许某追。许某涉案数额47万元,扣除其案发前退还三个行贿人共19万元,检察院只能再向许某追赃28万元。许某的家属上缴39万元,应将其中的28万元上缴国库,其余11万元退还许某的家属。另一种意见认为,检察院扣押胡某1万元,邱某3万元,许某家属39万元,一共43万元,而许某涉案数额为47万元,赃款尚未完全追回,应当将这43万元(包含许某家属上缴的39万元)全部上缴国库。许某案发前退还行贿人刘某15万元,属于其对赃款的处理方式,不影响对许某罪名的认定及向许某进行赃款追缴。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受贿案件中,受贿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成立,构成受贿罪。构成受贿罪后,即使在案发前受贿行为人已退还对方当事人的贿送财物,该财物仍属犯罪分子违法所得,因为该财物在法律性质上已变成受贿犯罪的赃款赃物,应依法予以追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7月8日)第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如果许某在收受胡某1万元,邱某3万元,刘某15万元后,未因相关人员被调查而害怕事情暴露,能及时主动退还所收受款项,甚至不能认定该几笔退款为受贿款,依法不能向许某或送款人追缴;本案许某虽在案发前将款退还送款人,但因为案发前,有相关人员已经被查处,许某是害怕事情暴露而退还的,故法院仍然认定该几笔退款构成受贿款。构成受贿罪,如果受贿行为人仍然持有该款项,则向受贿行为人追缴当无异议;如果受贿行为人已经将该赃款退还行贿人,则司法机关追赃的对象变为行贿人。因为受贿行为人退还行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抵销受贿行为,而法院判决结果已经阻却了这种抵销行为,认定构成受贿,则受贿行为人的退还行为无效。行贿人明知受贿行为人退回的是自己贿送的钱款,故其将送出的款物又收回的行为同样无效,司法机关应当向行贿人追缴赃款。如果受贿行为人用所收受的钱款去从事还债、捐款、投资等合法行为,而接受钱款的对方主观上为善意,则属于受贿行为人对赃款的处理方式,不影响对受贿行为人的追赃。
  本案刘某、胡某、邱某均是积极主动向受贿行为人许某贿送钱款,促成许某构成受贿犯罪。受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两种情形。对于第一种索贿的情形,受贿行为人在主要侵犯国家廉政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权利,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方当事人属于特定情形下的被害人,尤其包括对方当事人为寻求正当利益被受贿行为人勒索财物。《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明确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换言之,被勒索的对方当事人获得的是正当利益甚或正当利益都未获得,其行为性质便不是行贿。这种情形受贿行为人案发前退还对方当事人的受贿款物可不予追缴。但对方当事人积极追求、请托不正当利益或者非法利益被受贿行为人勒索案发前又退还的,应当依法追缴;因其追求、请托事项本身具有不正当性或违法性,行为性质是行贿。对于第二种情形,因对方当事人主动给予受贿行为人以财物,其积极行为促成了受贿犯罪,是一种行贿行为,案发前受贿行为人退还的受贿款物应当向行贿人依法追缴。
  受贿案件要确定赃款赃物的追缴对象。在确定了追缴对象后,如果追缴对象无能力退赃的,那就属于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追赃不能。本案如果为刻意追求追赃效果,不退还向许某家属多扣的钱款,对许某而言实质上就是重复追缴,显而易见是不公平的,可能会引发国家赔偿之诉。
  本文拟就案发前受贿行为人退还行贿人受贿款物如何追赃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当前,多数行贿人通过行贿行为以较小的代价去获取较大的利益,导致行受贿案件多发,而贿赂犯罪又严重腐蚀了社会风气。因此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受贿行为人案发前退还行贿人的受贿款物依法追缴,将有利于有效地遏制行贿现象的发生。
  (作者通讯地址:漳州市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刑诉法》明确了应当逮捕的社会危险性的情形,使逮捕条件更加统一而易于把握。新法对非法证据排除作出规定,检察机关负有证明证据合法的证明责任。检察机关应当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中有所作为,和解不起诉是新概念,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不起诉制度的人权保障功能。新《刑诉法》在特别程序中设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体系,尤其要发挥附条件不起诉的作用。监所
期刊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缺乏法律依据、审批程序不合理、内容缺乏严谨性和合理性、操作随意性大。但笔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最大的缺陷在于惩罚行为的恶劣程度与惩罚的严厉程度不相适应,这是其必须进行重构的根本原因。笔者仅举一例说明。  笔者曾办理了一起贩卖毒品案件。经审查发现司机李某某也参与了送毒过程,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公安机关并未将其移送审查起诉。笔者依法对其进行追诉。笔者认为李某某被追诉一定
期刊
摘 要:修改后的刑诉法界定了瑕疵证据,如何正确把握瑕疵证据的法律规定和适用,如何在办案中避免瑕疵证据,是当今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需要。本文就瑕疵证据出现的原因和如何在实践中避免瑕疵证据的出现,做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侦查;瑕疵证据;原因;避免  证据是一切诉讼活动的中心和灵魂,就刑事诉讼而言,对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无不围绕收集、审查证据活动开展。证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司法改革工作的展开和司法实践的逐步深入,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健全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长效机制,对于降低刑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帮助更多的失足未成年人顺利实现再社会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通常是指对轻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
期刊
摘 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刑罚执行阶段法制尊重人的精神、刑法的任务、法制化的刑罚观能够得到真实落实,人权保障工作从法条走入现实。为了更好的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真正做到帮助罪犯重塑人格回归社会,防止重新犯罪,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程的法律监督是应当和必要的。面对逐渐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承担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检察院应当依据新的法律规定和客观环境探索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社区矫
期刊
摘 要:刑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于犯罪人而言,是足以掌握其生命权的法官内心确信;对于被害人而言,是足以抚平其身心灵伤痛的公平正义。本文探讨刑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集中于量刑自由裁量权的探讨,视图探寻合理的自由裁量权规制方式,以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以减少“同案不同判”的社会悲剧,以增强社会公众对于司法公信力的执着与确信。  关键词:量刑自由裁量权;量刑基准;对抗式量刑程序  早在1764年,切萨雷·贝
期刊
预防调查,是指检察机关为了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针对一定领域、系统、单位权力运行中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隐患、非规范职务行为,以及职务犯罪衍化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而实施的实证研究、综合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的专门活动。检察机关通过开展预防调查,能及时发现导致职务犯罪发生的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方面产生的原因,把握职务犯罪的变化趋势和发案规律,向有关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单
期刊
摘 要:律师执业权利涉及侦查、批捕、审查起诉等环节,检察环节是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最关键环节。文章分析了新修订的刑诉法及最高检随后修订的刑诉规则和执法规范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与不足之处,结合笔者近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检察环节落实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建议。  关键词:律师;执业权利;检察环节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伴随着
期刊
摘 要:刑事判例是指法院可以援引为审理相同或类似案件时依据的上级或同级法院的典型刑事判决。在欧洲及亚洲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判例亦已被作为具有约束力的判决依据应用于实践中,发挥着类似于英美法系中判例的法源作用。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并不具备这样具有法律效力的刑事判例,但在我国建立刑事判例制度却是迫在眉睫。本文将通过对比国内外适用刑事判例的现状以及分析在我国建立刑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我国构建刑事
期刊
摘 要:2013年1月1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经生效,新刑诉法在逮捕条件、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和特别程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这些修改给检察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新刑诉法修改对审查逮捕工作的影响及挑战谈及检察干警应对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新刑诉法;审查逮捕;执法理念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新刑诉法耗十年之功,经多次修改终成一统,本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