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蜻蜓一起振翅而飞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从程序员做起,到如今的CIO。
  他,从数据输入做起,到如今领导集团信息化。
  有如蜻蜓欲飞前的振翅,坚定而从容。
  
  从程序员做起
  
  走进红蜻蜓是1998年10月1日,那时红蜻蜓集团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起初,
  听到“红蜻蜓”三个字的时候,感觉很有亲和力。那时候的红蜻蜓还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有200多名生产工人,至今生产车间里风风火火、忙得不可开交的场面还印在我的脑海。
  沟通后我了解到,红蜻蜓当时聘用的财务副总,这位60多岁的老人思想是非常前卫的。他发现当时的红蜻蜓不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计算整个集团几百名员工的月工资要花费五个人一个半月的时间,效率非常低。所以他提出需要一个懂电脑的人将这些事务性的工作“电脑化”,我进红蜻蜓就是负责这个“电脑化”。
  从1998年10月1日到1999年春节,我开发出三套程序。由于当时红蜻蜓制鞋的工序有75种,不同的员工被分配在不同的工序中,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把计件工资实现电算化,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程序开发完成之后,我一个人既做程序员,又做数据输入员。将厚厚的一摞数据输入电脑,花费了十天的时间完成了三个月的工资统计,当时这个成绩在企业里引起了轰动。
  至今,我仍然感谢我从事程序员的这段经历。因为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亲身体会到了一个程序员的需求是怎样的,他的操作程序和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使得我在后期开发其他系统的时候,能够从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和感受出发,来确定怎样的界面和操作程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直到后来我在指导其他程序员的开发工作时,也要求他们从这一点切入,因为操作人员才是软件的主人,而不是程序员。
  1999年,红蜻蜓已经做到将近两个亿的时候,我们在全国有三十几家专卖店、12家办事处,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讲已经不少了。由于数据量相当庞大,而且公司没有意识到利用终端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基本上不太清楚哪种产品卖得好,哪种卖得不好。缺货的时候都是使用电话沟通,告诉生产部门哪种产品需要马上投产。
  当时营销公司李总也在为这个事情发愁,我提议可以通过开发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把销售数据统计起来,把每个网点的进、销、存数据管理起来,这样我们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发了我进入红蜻蜓后的第二套系统:营销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当我们各网点的数据收集上来之后,总是希望能够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把这些数据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所以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设计财务系统。
  
  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开发了这三个系统之后,我紧接着又开发了原材料核算、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十几套程序和系统,但每个系统都是孤立的。2000年底,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相互孤立的的十几套系统之间进行关联,从而实现系统的数据完全共享。并且,近两年的电脑化对业务人员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开始懂得通过系统来解决问题,提出了需求,我则看到了希望。
  2001年初,我感觉非常有必要将公司的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来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于是,我起草了红蜻蜓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五年计划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提高我们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经验水平,使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当时员工技术方面的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感觉这种信息化的意识不是两三年可以形成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培训来实现。业务能力是指提升他们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这个五年计划中还提到,将各个系统之间建立关联。而这样一来,有些财务等方面的数据会在系统关联之后变得透明化和公开化,就必定会出现一些财务风险,因此公司里发出了一些反对的声音。经过一年的斟酌,红蜻蜓集团的营销公司经理汪总在系统整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支持。
  我的计划方案中有很大的篇幅提到了营销管理,包括营销数据的利用以及如何对业务决策发挥作用等方面的内容。汪总是一个思维十分活跃的一个人,当时我针对营销数据管理的内容及价值和汪总进行了沟通,他非常感兴趣。2001年,我们原来的营销部门变成了营销公司,当时已经有2000多家终端网点,系统肩负着相对而言巨大的数据流量压力。如果将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适当的挖掘和管理,必将为业务决策等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
  2002年,我被调到了营销公司,个人觉得如果要从技术上实现红蜻蜓第一个五年计划,不可能仅仅依赖于通过编写代码程序而建立的系统平台,必须通过二次开发平台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来我们开发了自己的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数据的统一管理,并且通过数据进行需求分析,使我们能够从比较高的角度上进行管理。当时汪总经常和我交流,他从业务角度,我从技术角度,在很多地方达成了共识。这个基于外部平台二次开发的系统支撑了当时红蜻蜓集团5个亿的销售额。
  2002年10月,我开始在广州和上海同时开始实施这个系统。当时的工作相当辛苦,几乎每个月要往返广州两次。在广州的时候,我们在仓库里工作,白天温度达到50度。
  在广州实施这套系统花了四个月,就是这四个月的工作为我们成功、全面推行整套系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清楚了每个办事处的情况,基层的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我们知道了处于一线岗位业务人员的需求。在这段时间里,也进行了大量培训,包括业务、技术,以及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内容。汪总在2003年初的营销报告中对分销系统建设的内容进行了大篇幅的陈述,公司对于该系统给公司带来的业务提升给予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2003年,我们在全国30多个省市推行了这套系统,那个时候我们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个亿。2003年年底,我们所有的办事处都开始启用这套系统,保证了所有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完全简化。在2004年初,汪总在2003年年终报告中就指出,我们一定要从经营性管理转为科学性管理,也就是通过数据来说话,通过数据来分析市场、同时也分析自己。
  
  自下而上的信息化策略
  
  2004年,我回顾之前的工作,发现我们所作的事情基本上是符合我们的信息化目标的。当时位于领导岗位上的人都是经历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的,他们对信息化的建设比较认同和支持,他们也掌握了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形成了较强的信息化意识。我觉得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从上而下的,而是首先培养了基层的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习惯。
  之所以实行自下而上的推行策略,主要是因为我一直坚持一个信念,就是任何系统的主人都是第一线的操作人员,首先应该让他们对信息化感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信息化能够对他们的工作带来帮助。但是从基层做起并不代表从任何一个网点做起都可以导致成功。当时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的确也遇到了很多来自于业务人员的阻碍,对于信息化这样的变革存在着抵触情绪。我们采取的策略就是,从另外一些相对比较前卫的网点开始进行,我会选择那些管理者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人员结构上知识层面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网点首先实施,选择了广州、成都、上海、杭州、沈阳等几个地区的网点,让那些观望着的人看实施的结果。
  实施信息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成功。
  在实施之前我做了通盘的考虑。我统计了所有网点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他们的学历、职位等,分析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观念,然后把所有的网点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那些业务能力比较强、思维方式比较前卫的网点。第三个层面是非常顽固、不愿变革的网点,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为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最多的,他们实际上是希望参与信息化变革的,但是由于不了解和比较谨慎的缘故,所以一直保持着观望态度。
  我首先在第一个层面网点中实施成功,然后让第一个层面的去影响第二个层面的网点,因为网络是相通的,第二个层面的网点会主动找到我们提出信息化需求,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来。第三个层面在大多数网点成功实施之后,也会比较容易被说服。与此同时,我也确定了在哪个时段来完成第一个层面的建设工作,然后通过谁把信息传达给第二个层面,从而影响他们。
  我不是通过高层管理者充当传播者的角色,而是让中层管理者、我们系统的使用者去影响第二个层面,让他们意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业务层面上的价值。另外充当传播者角色的就是仓库的调配人员,不同网点上的调配人员也是相通的,他们之间更加容易交流和沟通。所以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第二个层面的人员也积极地加入到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当中来。第三层面的主要是集中在华北市场,目前也基本上融入进来了。
  
  技术需求与战略需求的融合
  
  在系统成功实施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当时设计这个系统的时候我们忽略了系统的扩展性问题——这套系统最多能够支撑多少业务量。
  在2004年年初,我发觉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这套系统的效率在不断降低,已经不能够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求。虽然我们在技术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2004年8月到现在,这套系统只能实现统计功能,效率非常低。此外,这套系统虽然不能够与业务增长同步,但是又不能停下来,数据是准确的,但是滞后的,这令我们非常头疼。由于没有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问题,所以导致我们需要在它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调整,调头是很难的。我们的数据流量非常大,每天可以达到50G,而我们的系统设备又很简陋。如果不进行优化和变革,我们业务的核心问题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没有办法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有效融合。
  2004年6月,我强烈的意识到,我们的系统必须得进行更换。我调查了几乎全国所有的软件厂商,结果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是我们就开始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软件系统都不适合我们?问题到底在哪里?是不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有问题呢?自己研究了一下,发现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业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模式不够科学。这种管理模式应该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在信息化领域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的人或企业来帮助我们引导业务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去年,我们开始实施IT规划项目,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信息化需求和高层的战略需求达成了一致。高层从整个集团的战略层面考虑,而我是从业务的战略层面上考虑问题。我们集团现在有个战略目标就是在2007年实现50个亿的销售,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个渠道来支撑。我们要考虑这50个亿的销售来源于哪些产业,要通过哪些手段来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期望值,信息化正是可以支撑整个集团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我们也找到同行业的一些标杆企业,受到了他们的熏陶,高层的信息化需求产生了,这种需求正好与我们系统的拓展性需求相符合。
  今年年初,我被调到了集团总部,主管信息化这一块工作。但是我很清楚5家子公司,3000多家网点,这些复杂的集团模式对信息化同样有着更加复杂的要求,需要有人来帮助我,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所处的鞋业和服装行业是跟时间赛跑,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都要走在季节的前面,才能够占领这个季节的市场。所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变得非常非常重要,这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其他文献
相比中国文化,当前大众对现代管理理的兴趣显然要浓厚得多,两者地位一冷一热,形同冰火。然而作者深知二者思想之深浅广狭实不可同日而语,无奈将其放到一起,是希望将现代管理做为一个台阶,借这个台阶引导读者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体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中国文化入门。上个世纪初,马一浮先生提出“六艺统摄于一心”“六艺该摄一切学术”“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
期刊
妮嘉集团是一家集服装品牌设计、加工和营销一体化的服装工业集团。对于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公司的创业者刘晓来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里来雨里去的摸爬滚打,将企业从最初的服装手工作坊发展到如今的企业集团,他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绝不像常人想象的出于激情的创业那么简单。也正是这个原因,刘晓的公司才更多了一些稳健和踏实,他深谙,作为一个服装品牌,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不仅仅需要自身的良好经营,更需要与经销
期刊
【评论】    甲骨文三招护身 力拓中小企业市场    计世资讯预测,截至2009年中小企业投资软件的规模将达到1640亿元,易观国际也认为,未来五年中,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将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在高端市场趋于饱和而中低端市场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成为在华鏖战多年的国外软件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近日,随着甲骨文中国公司新的一揽子计划出台,并决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拓国内中小企业市场,
期刊
我们决定在阳光明媚的美国加州注册结婚。在飞往美国的万米高空上,我出神地望着窗外。他微笑地看着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突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定个婚前协议,让婚后的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呢?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拍手称好。  于是,我们两个一起补充、修订的婚前协议就此诞生了。  我起草的一共有两页纸,主要是针对由于我俩出生背景、文化不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合肯定会有火花与战争,所以第一条是不可
期刊
花农头一次来我家,看着满院盛开的月季和玫瑰,说:“我家有一盆‘大马’,下次你去剪一枝来。”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闻到那浓郁的香气,看着那粉色的花瓣、细长的花托和微微颤动的绒毛,我一眼就认出那正是我寻遍网店都买不到的大马士革玫瑰。他剪下一截嫩枝给我,说春天好插,埋土里就不用管。我才不信呢!回家后,我小心地去掉下面幾片叶子,把它插在装满水的瓷瓶里,还在瓶口盖上泡沫遮光。我精心照料它,可过了两个月,它还
期刊
嘉宾:  服装&体育用品行业 资深专家 王 鹂  雅戈尔集团 副总经理 韩永生  主持人:  AMT公共知识库 主编 苏丹    苏丹:服装品牌是伴随个性化的服装定制而诞生的。在品牌经济盛行的今时今日,服装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产品,除了物质消费功能外,还需要具备无形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服装行业不断有新企业进入,有效的品牌营销战略成为他们在竞争中制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对于服装企业来
期刊
家是什么?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二人世界,文学家说家是宝盖底下一群猪。而家人是什么?家人是父母、伴侣、子女……他们生活在我们身邊,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但很多时候,因为朝夕相处,我们最不懂得如何相处的往往也是他们。在无意中,我们给他们造成了许多的伤害。学习与家人好好相处的方法,不断改善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于家人、于自己都有着重大意义。  测试: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 
期刊
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供应链上所有资源约束,保证了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是实时有效的……    还记得在参与一个企业项目时,看到该企业年度计划报告中提到“管理优化年”的说法,于是好奇地问企管部部长具体的优化举措是什么。他抿然的笑了笑说:“其实这都是虚的,不过是来个‘概念创新’罢了......”。其实,我也常常在与他人讨论问题时提到管理的优化问题,猜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必然会将这些优化的概
期刊
1860、10010、185……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字,因为各大领域企业呼叫中心的成立而赋予了单纯数字之外的意义。我尝试问过很多客户,这些数字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听到的最频繁的回答是:提供业务咨询、受理业务以及投诉。当然,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毕竟,大多数呼叫中心都满足了客户的这些需求。不过,这个回答也不是完全的正确,也许,从GE(通用电气)家电呼叫中心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更多关于语言背后的魅力。 
期刊
出台ERP国家标准意味着什么?  标准对于信息化评测、选型和需求  会起到指导作用么?    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于2006年1月1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2005年中国企业管理软件产业发展介绍及研讨会”。  期间,信息产业部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组组长邓超透露,ERP国家标准从去年11月就开始实施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预计今年11月将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