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途径酶活促进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来源 :生物加工过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了几种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促进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通过添加代谢途径中HMg-CoA还原酶与MVA激酶酶活促进剂,提高类胡萝卜素前体物质的生物合成,从而促进三孢布拉霉菌合成番茄红素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发酵24 h分别加入质量分数0.05%的某醇及其代谢产物A、1 mg/L的青霉素和质量分数0.1%β-紫罗酮,番茄红素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1%,32%及35%,最大产量达到1.54 g/L。
其他文献
3-羟基丁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和多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相比化学合成法和生物酶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低成本、高纯度、高产率等特点。本
<正>注册维生素俱乐部免费获得定制贴牌产品引来目标人群、对处方调配流程进行优化理顺了复杂工序、利用教师的影响力将活动项目广而告之,事实证明,营销好坏不在成本高低。20
“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美国当前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围绕“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存废之争的讨论可以发现,终身教职已经成为美国
<正>"云南白药一直把‘创新谋变’作为持续增长的动力",云南白药集团董事长王明辉先生说,"从转型调整的内涵和方向上说,就是吃透市场、顺应趋势。"正是跨界创新,让传统中药结
通过对郑村井区15号煤构造、煤厚、埋深、含气性、储层物性、顶底板岩性等煤层气基本开发地质深入细致剖析后,形成了"变排量、大液量、高砂量、活性水"的综合压裂工艺技术,提
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提高L-谷氨酸生产菌在高温发酵条件下的谷氨酸产量。以天津短杆菌T6-13变异株SW 07-1为原始亲株,分别经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X射线诱变,获得5株耐
唾液酸是一族神经氨酸(Neuraminic acid)的衍生物。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是唾液酸(Sialic acid)单体以α-2,8或α-2,9键连接的直链同聚物,是一些哺乳动物细胞中糖蛋白的
如何兼顾质量和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问题。立足学校开展教师校本研修,能够有效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进修
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单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继续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职业需求。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对我们的学习、工作
<正>三十年前的思想大解放,仿佛春风吹拂中华神州,使冰封多年的文艺"田野"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处处"红杏枝头春意闹"。文学作品佳作迭出:从《伤痕》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